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天下 > 分节阅读 42

分节阅读 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这是说笑吧若是真有事,你早就让我走人了,哪能如此说话,我没说错吧”

李昌国本是开个玩笑,没想到李白精明过人,竟然识破了,不得不赞叹,李白真的是才高八斗,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人,重重点头,把李林甫和高力士见唐玄宗的经过说了。

李林甫和高力士以前中伤李白,一中伤一个准,眼下竟然没用,李白他们还真是想不到。不过,这是大好事,说明李白虽然离开长安数载了,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仍是不低,他们又是欢喜。

“哎”李白叹息一声,道:“王忠嗣下狱,这是陛下决心的昭示,攻打石堡城已经势在必行。接下来,就是择将了,择将之后,就是出战。若我能随军出征,死而无憾”

李白一心报国,却是报国无门,眼看着一场大战又要爆发了,他的报国心思更浓了。

李昌国抚着额头,暗自寻思起来:“石堡城这一战,我是必须要参与的。可是,我也不得其门而入。虽说我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有些,却不能说很高,即使我请命,也未必能参与此战。我得想办法,无论如何也要参与此战。”

李隆基虽然欣赏李昌国,李昌国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还未达到上奏就准的程度,李昌国要想参与此战,就得提高在李隆基心目中的机会。

要想提高在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不是说提高就能提高,而是需要机会的,机会在哪里

很快的,李昌国的机会就来了。

含元殿,群臣云集,个个激动,久不上朝的李隆基终于上朝了。

李隆基身着皇袍,头戴皇冠,端坐在宝座上,威仪四射,不愧真命天子。

“有事上奏,无事退朝”高力士尖细的声音响起。

“陛下,臣有本奏”

一个大臣,叫吉温出班,冲李隆基见礼,道:“王忠嗣坐拥重兵,拥天下大半精锐,早有不臣之心,欲奉太子”

第三十八章太子李亨第一更

王忠嗣自九岁进入东宫,与太子李亨的交情最好,两人经常一起出游,一起玩耍,一起长大,交情之深厚自不必多说,两人不是兄弟却胜似兄弟。

原本王忠嗣下狱一事与太子李亨没有一丁点关系,可是,这话一出,无异于把太子和王忠嗣捆到一起了。

王忠嗣一人佩四镇之印,坐拥天下一半精锐,这是无上荣耀,放眼整个唐朝,仅此一人。

可是,这也是招忌的事,若有人嚼舌头,说王忠嗣坏话,尽管李隆基对他很信任,可是也不得不有所猜忌,毕竟那是一半雄兵,若是出了问题,天下不会有宁日。

这不是李隆基够不够英明的问题,而是此事的牵扯太大了,谁处在李隆基的位置上也要好好掂量。

吉温这话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让人震惊,李隆基眼中光芒闪烁,一脸的难以置信。

“吉温,你休要信口胡说”立时有大臣冲吉温喝斥起来:“太子仁孝无双,从无过失,岂容你乱嚼舌头。”

太子在朝中的影响不小,有不少大臣为他说话,指责吉温。

“吉温,可有证据”李隆基右手一挥,阻止群臣再说下去。

“请陛下过目。”吉温从袖子里取出一物,高举在面前,高力士三步并作两步跑了上来,来到吉温面前,狠狠瞪了吉温一眼,一把夺过,跑回去,呈给李隆基。

高力士是东宫旧人,看着李亨长大的,他没少疼太子李亨,吉温把王忠嗣下狱一事与太子李亨扯在一起,已经让他着恼。要不是在朝堂上,高力士肯定会发火。

李隆基接在手里,展开一瞧,一双眼睛猛的瞪圆了,眼中如欲喷出火来,咆哮起来:“传太子”

群臣大吃一惊,这是什么东西,让李隆基如此气恨看得出来,李隆基是龙颜震怒,若无确凿的证据,李隆基断不会如此震怒。

“陛下”

白须飘飘的陈玄礼上前一步,大声为太子鸣不平道:“陛下,太子仁孝,行事谨慎,从无违法之举,还请陛下三思。”

陈玄礼是东宫旧人,自小没少呵护李亨,视李亨如子侄,此事牵连到李亨,他自然是要为李亨鸣不平了。

正是因为有这层关系,“马嵬事变”时,太子李亨得到陈玄礼的支持,要不然的话,马嵬事变很难发生。

“陛下,高力士本是内官,朝中之事从未置口,可这一次,高力士要多一句嘴了。”高力士顾不得其他,上前一步,道:“太子断不会做对不起陛下之事,还请陛下三思。陛下,难道您忘了三庶之祸”

“嗡”

高力士之话无异于又是一颗重磅炸弹,朝堂上又炸锅了。

因为“三庶之祸”是唐朝的禁忌,是李隆基心中的疼,此时他提起,无异于是在给李隆基伤口上撒盐。

“噌”

李隆基仿佛装了弹簧一样,猛的从宝座上跳起来,一双眼睛瞪得滚圆,怒火上腾,死盯着高力士,恨不得把高力士撕了似的。

高力士是李隆基跟前的红人,追随李隆基数十年,从无过失,李隆基对他既是臣,又是良朋,连重话都没怎么说过,象今天这般视为仇人的事,还是平生第一遭,可见李隆基此时的怒火有多么的旺了。

“陛下,陛下”高力士一时心急说错了话,捅到李隆基的疼处了,也是后悔,想要分辩,却是在李隆基的威压下,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陛下,事情曲直,只需召太子一问便知”李林甫适时上前一步,冲李隆基道。

这事本就是李林甫指使吉温干的,到头来,他却来当和事佬,缓解危机。要不如此的话,李林甫怎会博得“口有蜜,腹有剑”的评价

李林甫能阴中人,属于把人卖了,还得给他数钱的那种人,他平生整人无数,却是很少有人记恨他,大多数还要说他好,因为他的白脸唱得不错。

“嗯”眼看着李隆基就要炸了,经过李林甫提醒,长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道:“传太子”

如此召太子,无异于对质,也就是上公堂。

太子是国之储君,等闲哪能上公堂,李隆基这旨意一下,太子李亨无异于成了犯人,李林甫真够阴险的。

可是,事情如此,谁也不敢多嘴,就是陈玄礼和高力士也认为应该,不敢再说了。

一时间,朝堂上气氛极度压抑,仿佛泰山压在胸口似的,群臣连大气都不敢喘。

没过多久,一个三十余岁的中年男子快步赶来,一脸的惊惧之色。

此人,正是当今的太子,未来的唐肃宗,马嵬事变的发起者,李亨。

李亨不过三十五岁,却是头发微白,头发脱落不少,有些秃顶了,乍一看,跟个小老头似的。

他之所以如此模样,都是李林甫害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