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大唐天下 > 分节阅读 39

分节阅读 3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基一应旨意,大多出自他之手。此人信佛,是佛教徒,却是为了喝酒,往往来个“爱逃禅”,诗圣笔下,太传神了。

饮中八仙歌,李昌国不知道读过多少回,每次读来对诗圣的如椽巨笔是赞不绝口,没想到,今天竟然见到“八仙”中的三仙。

不,应该是四仙,算上李白。

“小友,今日,我是前来与你辞行”李白抱拳,冲李昌国致谢:“承蒙你照顾,李白无以为报,这里谢过。”

李白囊中羞涩,要不是遇到李昌国,他此行长安必然是过得很艰难,他对李昌国是万分感激,说得极是真诚。

“你要走了”

李昌国很是意外,眼睛猛的瞪大了。

“是呀”李白重重点头,道:“此行长安是为访杜子美,寻访多时,却是不见踪影,实是遗憾。事已至此,不得不离去。寻访杜子美一事,还请你多加留意。”

寻访诗圣,李昌国自觉责无旁贷,道:“这事,你尽管放心好了。”

“如此甚好”李白相信李昌国的为人,大是放心,道:“既如此,李白这就告辞了。”

“慢”李白就要离去,却给李昌国叫住,道:“李翰林,有一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呵呵”李白笑得极是畅快,道:“小友有话尽管讲。”

“既如此,那我就直说了,不当之处,还请李翰林不要介怀。”李昌国微微点头,道:“李翰林,你为人豪爽,视金钱如粪土,为了朋友,你可以一掷万金。这固然可贵,可是,也让你陷于窘境。”

李白为人太爽快了,为了朋友,可以两肋插成,一掷万金不在话下,焦遂、苏晋、崔宗之重重点头,大是赞同这话。

“小友尽管放心,承蒙宗之、苏晋、焦遂不弃,凑了些盘缠予我。再加上前些时间在曲江池卖字所得,能过上好长一段时间了。”李白视金钱如粪土,压根就不把这事放在心上。

“纵然如此,只出不进,终有用光之时,这不是长久之策。”李昌国转着念头,决心要帮李白从要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依李白豪爽的性格,就是金山银山很快就会花光,若是不给他解决这一问题,他就会走上老路:晚景凄凉

第三十二章指点明路第一更

李白晚景凄凉,生活窘迫,不得不依人为生,重病而亡,令无数后人为之叹息。

诗仙最后一首诗,便是他的临终歌: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余风激兮万世,游扶桑兮挂左袂。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诗中充满悲愤与不甘,长歌当哭,让人掩卷叹息,这不仅仅是因为诗仙壮志难酬,空负报国之心,报国无门。

更在于晚景凄凉,无以为生,不得不依靠友人,投靠族叔,四处谋生。

要想让李白晚景不再凄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有一个稳定的收入来源。

当然,李昌国此番前来长安,高仙芝为李昌国准备了很多厚礼,用来活动,为安西都护府争取更多的援军,李昌国完全可以赠送李白一笔厚礼。

问题是,这是李白,视金钱如粪土,豪掷万金的李白。对于李白来说,就是金山银山也不当一回事,说不定哪天就花得精光了。

因而,稳定的收入来源犹为重要

对李白的性子,焦遂、崔宗之、苏晋三个酒友再了解不过了,对李昌国的提议大是赞同,齐声问道:“将军,你有何妙策”

三个酒友也是热心之人,若是能让李白有稳定的财源,他们乐见其成。

“这个”自家事自家清,李白几度腰缠万贯,又几度一贫如洗,连喝酒的酒资都没有,若是能有稳定的收入,他也愿意。

“李白只会吟诗作赋,不会商贾之事”李白沉吟起来。

他也曾经为了吃饭穿衣而犯过愁,伤过脑筋,却是不得其门而入。

“李翰林大可放心,这事不用行那商贾之事,正是李翰林所长。”李昌国念头转动间,就有了主意,道:“我们坐下来细谈。摆酒”

高妙丽指挥下人把酒菜送上,李昌国邀请李白、苏晋、焦遂、崔宗之入座。

苏晋、焦遂、崔宗之三人不愧是“饮中八仙”中人,一闻到酒香,眼睛就明亮如同九天之上的烈日。

李昌国给他们斟上酒,崔宗之端杯在手,动作潇洒飘逸,再加上人又俊俏,真的是说不出的潇脱。

就是有一样不好,老是翻着眼睛朝上望,怪不得诗圣笔下“举觞白眼望青天”,真是太传神了。

焦遂本是一布衣,因嗜酒与李白相交甚欢。一开始,此人没甚出奇之处,不过,数杯酒下肚,调门就上来了,声音很大,真个是“惊四筵”。

至于苏晋,行止中规中矩,没甚出奇之处。

“爱逃禅”这事,在这里无法验证,让李昌国有点小遗憾。

“李将军,可以说说你的妙策了。”苏晋放下酒杯,打量着李昌国。

“是呀”焦遂和崔宗之二人停杯不饮,盯着李昌国。

李白早就在盼望了,他才名满天下,诗名满天下,却是不善营生,并非他不想过上稳定的生活。

“这事,只需要”李昌国为他们解说。

一通解说,李白、苏晋、焦遂、崔宗之四人眼睛瞪得比牛眼睛还要大,一脸的难以置信。

“这也能赚钱”

李白第一个提出异议。

“这能成么”苏晋有些艰难的问道。

这不废话么后世早就验证过了的事,怎能不成呢

“你们莫要不信。”李昌国信心十足,道:“这事由李翰林牵头,还能不成以李翰林的名声才气,还有什么不成”

四人一阵沉吟,思索起来。

“我看成”苏晋第一个赞成,道:“若是别的事,未必成,这事正是李翰林所长。先不说李翰林的诗名才名,光是李翰林游遍天下名山大川,这些游历就足以引起轰动了。”

李白一生游历过的名山大川不知道有多少,可以说踏遍大唐的山山水水,其见闻极为广博,不要说在唐朝,就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能与之相比者,也没几人。

这些游历见闻,是极为珍贵的资料,若是曝光,再加上李白的名气,必然是引起轰动。

“不敢说十成十,至少也有个七八成”焦遂和崔宗之先后赞成。

“我李白一生好游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名山大川皆至,所见所闻自是不少。”李白捋着胡须沉吟,道:“这也能赚钱,我还真是没想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