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混在东汉末 > 分节阅读 435

分节阅读 435(2 / 2)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所以,不论是子午谷的疑兵也好,褒斜谷的疑兵也罢,甚至西凉的兵,臣以为都并不是最致命的,最致命的应该在这里。”贾龙说完,伸手指了指脚下。

“成都”刘焉一愣,随即笑了,连连摇头:“不可能,不可能,他身为车骑将军,怎么可能到成都来再说了,他就是想来,又如何能通过汉中,你总不会说他独行至此吧”

贾龙看着刘焉,直看得刘焉有些不自然了,这才反问道:“为什么不可能他自己不可能来,可是派一支奇兵或几个刺客来,那却是轻而易举的事。使君,你别忘了,他和天师道关系非浅,有几个道士在成都出没,能有谁会发现”

“不可能,他在凉州,有人看到他最信任的亲卫骑都督张飞了。”

“巴蜀多山,骑兵有什么用”贾龙不动声色的撇了撇嘴,随即又很好的掩饰住了:“如果刘修真要从凉州进兵,他又怎么可能会让张飞到处招摇他一定会把所有可能暴露他行踪的人藏起来。正因为如此,臣可以肯定,刘修就算在凉州,也不可能真的从凉州攻击益州。”

刘焉倒吸一口冷气。本站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tgt记住哦

第六卷共逐鹿第482章进退两难

加更一章,感谢小梦龙、死人大头、寂寞哥、看见彩虹的狗、俺们是ad的粉丝等书友的打赏和月票。顺便求推荐,求月票

正如贾龙所说,刘修喜欢直击要害的战术,他的成名一战,在青盐泽利用鲜卑人前后军之间的空档,以骑兵突袭,一举击溃了鲜卑人的中军,导致鲜卑人迅速崩溃。那一战袁绍亲身参与,他回洛阳之后曾多次当众谈起,刘焉非常清楚。落日原,刘修又以不足万人伏击鲜卑大王檀石槐,身自搏杀,临阵斩杀檀石槐,鲜卑人从此四分五裂,再也无法对中原形成有力的威胁。那一战,刘修给檀石槐挖了一个大坑,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缚住了檀石槐,自己险些丧命。

以他这个性格,派一支奇兵到成都来,一箭穿心,完全是有可能的。如果不是他现在已经位居高位,他自己来都有可能。

刘焉知道自己为什么心神不宁了,他就是在担心这个,他是在担心自己身边会突然冒出一个刺客,一剑就要了他的性命。

如果没了性命,还谈什么王图霸业刘焉又想起了那个道士的话,心头更是一阵突突乱跳。他原本是打算过了正月就给刘瑁成亲,迎娶吴家的女儿,可是就在婚礼前夕,有一个道士说,吴家女儿的面相是贵不可言,可是同样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她的面相太硬,恐怕有剋夫的可能。而刘瑁的面相太软,恐怕承受不起。

听了这话,刘焉父子当时就傻了。刘瑁担心的是自己会不会还没有一亲美人香泽就送了命,而刘焉却是在担心自己是不是有九五之尊的命,刘瑁是他的嫡长子,如果不出意外,他的基业肯定要由刘瑁来继承。刘瑁承受不起这样的女子,是不是意味着他刘焉在贪图超出自己命数的富贵

再联想到贾龙这时的话,刘焉心头一阵阵的发凉。他甚至觉得自己可能已经逃过了一难,也许刘修安排的刺客就是打算趁刘瑁大婚的时候潜入刺史府,取他性命的。如果不是那个道士一言。也许他现在已经魂归故里了。

如果是那样,他怎么去见列祖列宗难道他要和甘心事贼的刘歆一样成为后人的笑话

“那谦德以为当如何”

“臣以为使君安坐府中,与外人接触时尽量多置卫士,小心一些,便也罢了。”贾龙很轻松的说道:“刺客者,出其不意,只要我们有了戒备,他又能奈我何天下难道真有以一当万的勇士吗纵使是骆曜那样的神仙,在十只手弩面前,也会知难而退。”

刘焉这才松了一口气。

“至于兵事。汉中已经有近三万主力,而以臣所料,关中即使大肆征发,也不过三万兵,更何况有栈道天险。只要我军不疏忽,刘修就算有改天换地之能,他也攻不破我汉中防线。关中人口稀少,必不耐久战,届时他自然便退去了。使君持重,不给人可趁之机。那些刺客、奇兵迟早会露出马脚,一一就擒。”

“谦德所言,甚有条理,不愧是能吏。”刘焉满意的点点头,又和贾龙商量了一些要注意的细节,这才命刘璋把贾龙送了出去。刘璋回到堂上,见刘焉面露笑容,不免也高兴起来:“父亲,有何事可喜”

刘焉笑笑,看了刘璋一眼,忽然心中一动,那道士说刘瑁命相不够贵重,恐怕镇不服吴家那个女子,那他其他的儿子呢比如眼前的这个刘璋,他的命相够不够贵重也许只是刘瑁不够富贵,刘家的基业应在别人的身上而已。

“季玉,你去成都市,打听一下那个左道士还在不在,如果在,请他给你看个相。”刘焉背着手,在廊下立了片刻:“你不要暴露自己的身份,多带卫士,小心些。”

刘璋莫名其妙,可是他生性随和,更不敢质疑父亲的决定,转身出了正堂,领了十个精壮的卫士,出刺史府,到成都市去了。

刘焉心事一去,人便轻松了许多,恢复了平日的从容稳重,他处理了一下公事,缓步回到后堂。他的夫人费氏正陪着母亲黄氏在堂上弈棋,长子刘瑁陪在黄氏一边,小心的侍候着,听到他的脚步声,刘瑁起身将自己的坐席让给他,自己又去取了一张席来,坐在自己的母亲费氏身边。

刘焉是景帝子鲁恭王刘馀后裔,王莽时便已经断了继承,他的高祖父在肃宗时搬到江夏竟陵定居。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刘家已经成为江夏名流,刘焉的母亲出自江夏大姓黄氏,是司徒黄琼的女儿,名士黄琬的姑母,他的妻子出自江夏费氏,都是响当当的大户人家。

见刘焉坐下,黄氏淡淡的瞥了他一眼:“宽心了”

刘焉恭敬的施了一礼:“母亲大人何意”

“伯玉的亲事什么时候能办这都拖了两个月了,你不急”

刘焉迟疑了一下:“母亲,婚姻大事,急不得啊。”

“急不得”黄氏冷笑一声:“既然知道急不得,那当初又何必急着下聘这前面的礼节都走完了,最后却不迎娶,你这是打的什么主意外面风言风语的传得厉害,你可知道”

刘焉有些恼火,黄氏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她怎么知道外面的风言风语肯定是儿子刘瑁急了,到祖母面前来告状。他不快的瞪了刘瑁一眼,刘瑁心虚的低下了头。

黄氏见了,哼了一声,将手中的棋子扔到棋盘上:“你当我不出府,就不知道外面的事神明不可虚要,天命不可妄冀,你因为吴家女子的命相富贵就急着要娶,现在听一个道士的胡言乱语。又不敢娶,妄图富贵已经错在先,事到临头又犹豫不决,再错在后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