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继室难为 > 分节阅读 92

分节阅读 9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硬的不行来软的,温水煮青蛙,当众人这么认为的时候他就成功了,只是现在先不急。“张大人,这回本王回京上书给皇上时,当记张大人一笔大功啊。”他说的是集款赈灾之事。张致远忙推说不敢。

三皇子笑得儒雅。虚扶起张致远,道:“张大人何必这么谦恭,若不是张大人慧眼集来粮款,只怕灾情就不可控制了。这般说来我还得代黎明百姓多谢江南道的各位官员,你们皆是灾民的好官啊。”这话有些意味深长。张致远略一深思,当即明白过来那些商户粮商拒捐赠再哄抬粮价之事背后必定没那么简单。只三皇子如今暗示来

三皇子看张致远露出深思的神色,便不再多言,转念又道:“本王听说张大人家眷俱是仁厚之人,在府门外搭粥棚施粥俱是浓稠的白粥,深得受惠灾民感激,张大人能有这般贤妻实乃幸事。张大人如今儿女双全,当得称心如意啊。”张致远还没深思完三皇子话里的深意,三皇子就挑着嘴唇让他下去。他回到送往队伍里,面对同僚话里的酸腐,也只简单的抱抱拳。好在被三皇子叫上前寒暄的官员并不止张致远一人,几近送行中高位的官员都被叫上去了,他也就显得明显了。只那些官员回来后脸上愉色几乎都掩不住,看来也受了三皇子的赞许罢。

各处官员在码头站了两三个时辰。三皇子才乘船北行回京都了,等到大船的船帆看不清了,众人才跺跺脚搓搓手要散了。清风早在一边儿牵着马等着了,张墨赶紧上来将手上的斗篷给披上来,正欲上马但听一声爽朗之声:“老张,慢些咱们好些时候没聚聚了,天然居我差人订好了包厢,咱们聚聚。”说话的正是扬州城守尉的蒋云扬,他武将世家出身,箭步流星的过来连大氅都没穿。张致远一瞧后面站在一块儿的钟毅和卓锦年,便知他们几人有话要商,自然点头同意。回头便同张墨道:“回去告诉夫人,我晚些时间再回去。”

几人便是到天然居去,才进了天然居,一楼厅中客人很多。几人和随从径直上了二楼预定的雅间。掌柜的轻推开门,恭敬的请了他们四人入内,待入了雅间,四人坐定。

因为才送走了三皇子散回,不免说道了三皇子宣召近前之事。四人中,张致远是正二品巡盐御史,握着江南盐政这个大肥缺;同样的卓锦年为从二品布政使,布政在全国赋税中也举足轻重;钟毅为正三品的按察使,掌管一省司法,外家又是京都老牌士族;唯一的武官蒋云扬为正三品的城守尉,蒋家又是武将世家,如今在武将中占有重要一席,就是兵部也颇有势力。可谓说扬州除了总督外,当属他们四人位高权重了,不免都被三皇子召来近前说话。不免的都说到了粮商背后有人捣鬼之事,钟毅冷道:“原不想这赈灾背后还有人捣鬼,不说给三殿下下绊子,只是拿难民性命做筏子,着实不该”

张致远和卓锦年对视一眼,卓锦年拿起瓷杯抿了一口茶,道:“三殿下做出今日这一出,就不怕传到有心人耳中呢。就算不以回京述职,只怕皇上也不会放任他在江南多呆,如今今上最忌讳的便是结党营私。”

张致远赞同得点头,附和道:“正是这个理,今上派三殿下来也怕有一部分是这个缘由,毕竟三殿下他”未尽的话在座的人都明了,那就是三殿下身有残疾,从一开始便注定了与大位无缘。他看了几人一眼,蘸水在桌面上写了个七字,众人明了便不再在这话题上打转,毕竟这夺嫡一事是天家之事,他们这些纯臣只当好自己的臣子就是了。

少顷,饭菜上桌,几人边吃边谈,蒋云扬仰脖喝了一杯酒拍拍卓锦年的肩膀,笑道:“我听我家姑娘说你家娇滴滴的小姑娘要定亲了是哪家的小子”

卓锦年矜持得笑,道:“本早些时候便说好了,只这事耽搁了下来,是我中进士时候的坐师翰林院掌院学士殷大人的嫡次孙。”众人皆说恭喜,这殷大人,翰林院掌院院士,很有可能入阁的,以前也做过皇子们的师傅,颇受皇上看重,不仅学生众多,这长子任广东布政使,次子为户部左侍郎,妻子出身皆不低,比之钟毅的外家孙家谓之伯仲之间。

张致远却深皱起眉头来,一时几人也没察觉到,待到酒席人散张致远策马回府,初冬的冷风吹在脸颊上让他顿时清醒了不少。三皇子儿女双全,当称心如意这话在他耳旁萦绕,如今那七皇子年岁偏又想如今储位未定,诸皇子激烈在所难免,皇位的继承讲究立嫡、立长、立贤,并不完全以嫡长继承制为依据再者历史上也并不是没有身有残缺之皇子坐上大位的,当年高祖就以六指之身登上大宝,众人并无不服只若是照他们想三皇子想拥立同胞弟弟七皇子为储君,七皇子年幼三皇子很有可能代为摄政;若三皇子想自为储君,那么众人皆以三皇子无缘储君之位,对之并不抱有太大的警惕,就连今上也对这位无缘大位的皇子多加青睐。张致远抿了抿嘴唇,如寒星般的双眸慑出震人的幽光,但愿是他想太多了。

回到家中,安宁说起来让张瑶随她学习管家之事,张致远赞同得点头,转念又想养在他膝下软软的叫他父亲的娇女日后就要属于另外一个男人,就算是还有好几年,但想想就觉得有些不爽,也算明白卓锦年说到未来女婿时候一脸的扭曲,就是蒋云扬那个武将还拍板说要让姑娘多在家里呆几年呐倒是钟毅好了家里全是小子,没姑娘也没这样的经历

安宁一脸雾水得看大老爷不知想到什么有些扭曲的脸,好奇得问了,张致远只说卓家姑娘要定亲了。安宁笑道:“这么说起来,瑶儿也不算小了,现在也该为她预备嫁妆了。”嫁妆,对于古代的姑娘来说可是十分重要的一项,本来姑娘出嫁之后就矮人三分,这嫁妆可是姑娘在夫家立足的依仗,可挺直腰杆说话。就是普通人家为了自己脸面也为姑娘着想,也是会置办几件首饰或者衣裳。大户人家更是讲究,在姑娘七八岁或者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为姑娘置办积攒嫁妆了当初安宁嫁进张府那么急,嫁妆却是半点没少的,那是早就开始准备的了,足足六十四抬却是比不上陈氏嫁来时足足九十六抬嫁妆,可谓真是十里红妆,晒嫁妆时候更是让人赞叹不愧是陈家本来陈氏的陪嫁家里是打算给张瑶管理,等到她出嫁全塞到她嫁妆里的,只是后面被陈家来人要走了,两家也因此才彻底断了关系

第一百四一章又抽抽了

安宁跟张致远说起来要为张瑶预备积攒嫁妆的事儿,爱女心切的张致远脸更黑了些。一想到将来不知哪个臭小子能有这般福气讨得自家知书达理又孝顺体贴的女儿做妻子,张致远就脸沉如锅底,冷峻得露出个堪称扭曲的狞笑,唬得刚端茶水进来的小丫鬟一个激灵,手里的托盘差点没滑掉摔了下来。

安宁见状露出个了然的微笑,又想起她老爹在她没男朋友的时候镇日催促着她找,等到有了适当的人选又是嫌弃那个个子矮嫌弃这个眉毛粗,反正就是各种看不顺眼就是了心里又思量这嫁妆之事,对于古代的姑娘来说十分重要,而大户人家女孩嫁妆的厚薄,取决于在家里的地位和受宠程度。拿她和安婉来说,除了嫡庶有别外,那还是安婉不得安夫人欢喜,就算安老爷偏向安婉些,但家里的财政大权被捏在安夫人手里,当然了这女孩的嫁妆也是娘家的脸面,因而当初安宁高嫁嫁入张家时候,一来为了不让旁人看轻安宁,二来就是为了安家的脸面,不仅被塞得满满的六十四抬嫁妆,还可以说家里几个来钱多和效益好的铺子和田庄都让安夫人塞到了安宁的嫁妆里因而若是嫁妆丰厚的,基本上都把姑娘这一辈子要用的钱财衣裳都备齐了,就是那恭桶脸盆,甚至是姑娘的寿衣都有给预备出来的。为的就是姑娘嫁妆丰厚,毕竟姑娘成了媳妇便是矮了三分,这样有了丰厚嫁妆不仅婆家不会低看,而且这就是表示了姑娘即便是出嫁后吃喝嚼用都是娘家的。不用仰仗夫家养活的再者这嫁妆是姑娘自己的,属于她自己的私有财产。婆家是无权动用和干涉的,有了银钱傍身底气也会足三分

因而大家人家的姑娘准备嫁妆有甚者从姑娘一出生就开始积攒了,就像是姑娘出生时还特地酿酒,装入酒埕,埋在灶口地坑,称“女儿红”,待出嫁日才拿出来让亲友分享。还有姑娘陪嫁过去的家具物什都是要使一辈子的,打家具的好木料难得,像是紫檀木和黄花梨木这些贵重些的木料。因而产地少而且又生长周期慢成材便少,再加上这些木料珍贵皇家宗室大量使用紫檀木等珍贵木材来彰显身份。因而流到下面就比较少了因而很难买,所以要是不想使用差的就早作准备。当然了这点根本就不用担心,不说黄花梨木,就是极为珍贵的小叶紫檀、紫檀、绿檀、墨檀、金丝楠木、乌木、红木等她空间里便都是充足的。到时候只将这些从明面上走进来便是了,但是嫁妆里还不光这些,再者说了张家还不止张瑶一个女儿,还有张玫,因而嫁妆积攒起来并不是一件易事。在嫁进来的头年就为张瑶准备了一个账本。还有张玫三岁时候也有一个账本,专门为了积攒制备嫁妆所用的,日后若还有女儿这当然还是会早早做准备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