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847

分节阅读 84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众人抚掌道:“善”

圣道二十四年,九九重阳日,朝鲜王国覆灭,建州朝鲜新生,原大清道光皇帝永琪登基为建州朝鲜皇帝,年号“永和”。

东京未央宫,李肆稳坐龙椅,静静看着下方一口水缸,还有水缸上那颗人头。人头上那双眼睛正放射着变幻不定的光采,死死盯住了他。

“你的功业已经攀到了顶点,从现在开始,你已在走下坡路了。你推转了人世,时势急进,百倍于旧世,你的大英,也许百年之后就会消亡而你的子孙,也会在徒劳的抗争中,被时势碾得粉碎”

许久后,茹喜冷声说着。到了这般境地,她还不愿死,就只想着再见李肆一面。而她也如愿以偿了,李肆好奇心很重,拒绝不了这种在多年宿敌前炫耀胜利,展示优越感的诱惑。

当她面对李肆时,原本满心充盈的哀苦、渴盼等等积了二十来年,身为女人一面的情感却骤然消失了,只剩下一股炽热的战斗之气,此时她眼里的李肆,就是她这一辈子的对手。即便她事业已败,身躯已残,也阻碍不了她以毒舌侵蚀李肆的帝王之心。

李肆却毫不理会这些话,悠悠道:“我曾经给过你机会”

茹喜一愣,二十四年前,无涯宫那一幕又浮现在她脑海里,那是她刻骨铭心的记忆。

李肆再道:“你以为你能担负起一族人的命运,结果呢,你错了。”

接着微微一笑:“有你这个前车之鉴,我怎么会重蹈覆辙呢”

他再转头看向身边的侍从,一身红衣,英气勃发,正是太子李克载:“克载,你也该想好了储位传承的事,就在这里谈谈吧。”

李克载正憎恶地看着茹喜,听到这话,诧异地圆瞪双眼:“这里当着她的面”

李肆睨视一眼那口水缸,点头道:“为什么不呢她总是跟我对弈过这么大一场棋局,此时她已经出局,我还得继续下,让她看看我接下来的行子,这点人情还是可以照顾的。”

他再展眉笑道:“再说了,人家贵为太后,掌国多年,操弄皇权可是大行家了,给你的点子挑挑刺,那该是轻松至极。”

茹喜不知自己该说什么,只能冷笑以示轻蔑,可心中却荡着无尽狂澜。没错,当年他真给了她机会,“看在让他的侍女流了同情之泪”的份上,可以放了她和茹安。如果那时自己真答应了,现在自己还会被装在水缸里,置于他那胜利者的怜悯目光下吗

可惜,那时她满心以为,自己有资格跟他对弈,不愿放弃。现在回首,其实从来都是他的棋子。看,现在他忽然来这一出,自己根本就跟不上他的思维,这个男人,脑子里到底装了多少智慧呢未完待续。。

第十八卷 第九百八十三章 宿怨之下说传承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3226 22:51:24 本章字数:7330

李肆御驾亲征期间,李克载以太子身份“见政”,也就是跟随中廷通政使,旁听政事堂和两院议事。李肆交给他的“作业”,本早已完成了,但这段经历又让他有了新的收获,几经修改后,已是成竹在胸。

李克载的“作业”就是设计一套定储体制,刚开始谈时,还因茹喜老妖婆在场而放不开,之后才渐渐进入角色,将他一整套方案提纲挈领地作了描述。

概述而言,李克载的方案主要有三个要点,一是立长,废嫡庶,二是不立幼君,顺位继承,三是引入皇储大议,作为风险保障。

刚介绍完,一边茹喜就桀桀笑了,尽管她明白李肆让她旁听不过是闲心作祟,可李克载的方案实在太过扯淡,她终于忍不住出言讥讽了。

嫡庶之分是华夏正礼,少了这一层,还怎么传承血脉不立幼君,顺位继承,那就是鼓励皇子乃至叔侄之间夺嫡喽。至于什么皇储大议,皇位之争你死我活,还容得嘴皮子定江山

“我英华尊奉天道,人人皆一,勿论君民,旧世妻妾之分已不再适用,嫡庶之礼也如主奴部曲之制,就应该废去了。十二年时,父皇下分家财事诏,十八年时,父皇与两院修订皇英民律通例,确认妻妾并有家产继承权,子女继承家产也不分嫡庶,自此国人纳妾者骤减,便是纳妾,也比照平妻处置,称为夫人在我英华。嫡庶近废。”

茹喜之前可没注意到英华国中这些民生细节,听到李克载说,英华嫡庶近废。就觉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她完全无法想象出一个妻妾平等,子女不分嫡庶的社会。

“汉唐时。妾婢如奴,宋时妾婢不仅非奴,还有年限,有如雇工。时势由此可见,人与人之间,终归是渐渐平等的,嫡庶终归是要废的,终有一日。人不有贵贱之分。尔等满人入华夏,所行的主奴制正是逆势而为。天道可不是飘渺的,在此事上就能看到,上天之下人人皆一,并非是空口虚言,而是上天本就定好的大道。”

李肆借题发挥,又损了茹喜一通。

李克载的作业看似简单。实际非常艰巨。皇室定储问题的社会根基是家庭继承制,正处于新旧世交替的英华,在这方面正面临两项巨大变革,一是婚姻制,一是嫡庶制。这两个问题实际是家庭继承制的两面。

华夏古时都是一夫一妻多妾制,以妻妾之分定嫡庶之分,看这项礼法若是光着落在帝王传承上,就会忽略它的社会根基:家庭继承,实质就是财产继承。

华夏古时,越是农耕社会,越是封闭保守,越讲求嫡子继承和家产保全,以确保附着于土地上的“经济细胞”,也就是家庭,不至于分割得太零碎,变动太剧烈。其实这也是旧世礼法的根基,在此根基下,嫡庶的贵贱之分相当明显。

但随着工商发展,这种体制渐渐有了改变,很明显的例子就是两宋时期,贵贱之分淡漠,家业变动也越来越频繁,家庭继承的古老传统受到明显冲击。宋代女子参与家产继承的权利比唐时进步了许多,嫡庶观也削弱了很多,妻妾之分虽还牢不可破,可妾已非过往奴婢角色,地位有了很大提升。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