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844

分节阅读 8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工部的二十年铁道规划图在黄卓脑海里翻腾着,一条条线贯通南北东西,听得徐盛怀这个海运派也心驰神往。

“再之后是成西铁道。东武铁道,广福铁道,东扬铁道”

五十年规划图也自黄卓口中吐出,一条条线连接而起,覆盖住整个神州大地。

徐盛怀激动地道:“到那时,真是一日千里陆为海啊。”

黄卓再叹气:“二十年还可以熬着看到,五十年之后的盛况。咱们是没机会看到了。”

徐盛怀微微一笑:“老黄啊,五十年之后,咱们去了,还有咱们的子孙,他们不仅有福看到,他们也会跟我们一样感慨,看不到下一个五十年后,会是怎样一番盛况。”

黄卓也释怀地笑了:“是啊。咱们这辈子所见,真是沧海化桑田,咱们的子孙可看不到这样的巨变。”

江南、岭南、湖广、川陕乃至吕宋、扶南、南州、东洲的国人都有这般感受。不仅国中事物日新月异,源源不断的人流来往,也带着对新生活的无尽向往,以及新世旧世对比下的心灵震撼。

圣道二十四年,因北伐翻搅起的国人之心,并未因北伐进入尾声而停步。满清的即将消亡,带走了人心中仇恨、憎恶的负面情绪,剩下的澎湃热情,都投注在了对生活的珍惜,对未来的憧憬上。

就只有辽东和华北大地。人心还是紊乱而无助的,相对战事尚未完全落幕的辽东,华北大地上,人心更处于一种上下无依的状态,有如溺水之人,正仓皇搜寻着每一根救命稻草。以确保自己在这陌生的时代大潮中还能站稳脚跟。

塘沽港口,就是这样一座“救命稻草之都”,港口外的海面上,停满了来自半个地球的船只,而港口里每一寸墙柱上,都贴满了告示。对挤在这里的北人来说,每一份告示都是一根救命稻草,一扇通向新生活的大门。

不仅是告示多,从码头到城区边缘,街巷两侧,都立满了小帐,操着各式口音的人高声吆喝着,像是在兜售什么珍奇之物,可小帐下没有什么货物,只有一张书桌,上面堆着叠叠表格。甚至还有连小帐和书桌都没有的,就在街巷里如剪径一般,急切地拦问路人。

“台湾拓荒公司,诚召身家清白,健康有力之男女去台湾啦就在福建省内,不必跑去海外,就能领二十亩田地贷款虽少,可亲手挣出家业,不必为银行卖多年苦力,去台湾啦”

“吕宋吕宋不抽鸦片的都要啊,要田地的有田地,有手艺的贷屋舍啦贷款最高能有百两在吕宋安家置业是上上之选”

“扶南召精于农事的老实人扶南别被他人的谣言骗了,扶南的土人都被咱们杀光了,那里已是海外江南三十亩水田等着你进了耕牛社,牛钱一亩不过几十文”

“只要有力气,蒲甘等着你玉矿干三年,丰衣足食一辈子啊来蒲甘啦来蒲甘”

“种田种到老,不如天竺睡一觉求富贵的怎能不去天竺呢随地一抓就是满手金银珠宝头上还有西洋公司罩,只要有胆子有本事,天竺就是你的乐园啊”

“南洲金山最后一百名额了,听好了,是南洲金山,不是东洲金山没有野黎,没有红毛,也没有寒冬冷风,南洲金山,还需要解释吗”

这已是九月二日,圣道皇帝颁布的九月九逐鞑诏已经广传一国,红衣受令进击盛京,铲除一切还盘踞在辽东的满人势力。尽管辽东战事未定,但在北方民人心中,天下已经砥定了,英华新朝压在头上,已经牢不可破。

北方几省都被置于军管之下,官府和同盟会逐县逐乡清理民间,政令源源不断颁布,一个崭新的未来渐渐呈现在北方民人面前。

不是所有人都乐于接受这样的新世,在这天地变幻间,无数失去了旧世根基的人沦为飘萍。既有旧日乡绅。也有一般乡民。就绝对数目而言,当然是后者居多。他们多是佃农乃至无业游手。英华所颁的法令,诸如限田纳产,官府深入乡间掌握土地交易等等。打击乡绅豪强的同时,也挤出了一部分佃农贫民,让他们衣食无着,更失了佃田之权。

就算是百分之五的小比例,按在北方数千万民人这个基数上,也是百万规模。推动海外殖民地接纳这些新移民,就成为安定北方的关键举措。而海外殖民地也因前些年移民的努力。已有了脱胎换骨的飞跃,容纳能力大大提升,百业兴旺,对移民的需求也更加旺盛,两边一拍即合,这就是塘沽如此兴旺的原因。

殖民地公司当然不会只蹲在塘沽招人,而是根据南北事务总署的安排,分片包干。深入到陕西、河南、山东、河北等地,与当地官府和同盟会联手组织移民团。但还有大量自发流动的民人涌到塘沽寻找去处,在塘沽设立移民招募点只是补充措施。

即便如此。这些招募点面对的也是数万乃至数十万渴望获得贷款,去它乡开启新生活的贫苦移民。移民公司需要移民,银行需要贷款业务,每拉到一人,官府对移民公司和银行都有相应补贴,所以各家移民公司在塘沽施出了浑身解数,只求拉到足量且合适的移民。

想去海外的并非全是贫苦移民,还有破落士绅,以及跟团结拳有染,或者身负其他牵累。在本乡继续呆着,就会被官府清查出根底的那些人。

自塘沽这个出口去海外,官府似乎无心细查,各家移民公司顺竿子往上爬,更不会在这里搞什么详尽的背景调查,只要不是满人。身上没有团结拳印记,而且不抽鸦片,就不会追问过细。

因此纪晓岚提心吊胆地观望了大半个时辰,确认没有官差清查身份后,才笼着袖子,挤进了滚滚人潮,随波逐流地经过一家家铺子,听着各家殖民公司的鼓噪,考虑自己该去哪里。

他所参加的君子会被英华官府定性为“汉奸会党”,连带他也在通缉名单上,只是北方百废待兴,新建起来的官府只顾得上追查隐藏起来的满人,他这个汉奸余党还有喘气之地。

可这也只是暂时的,纪晓岚不想蹲监,又找不到什么功劳来赎罪,左思右想,决定还是来塘沽看看,听说可以不究案底,去海外讨生计。而且英华不搞株连,也免了他后顾之忧,

台湾太近,而且贷款太少,纪晓岚现在两袖清风,正愁没人给他压上债务呢

吕宋太杂,听说那里土人多,还有大批葡萄牙西班牙洋夷混居。

扶南民风太狠,而且全是种田的,他去了就只能教教书,还能干什么

勃泥、天竺就更不必考虑了,至于东洲南洲金山,太远了吧

即便是要出逃海外,纪晓岚也百般挑剔,哪家都不合意,其实他中意的还是交趾。宋亡明亡时,大批士子都去了交趾避祸,在他看来,大清亡了,也就如宋明一般亡了,他去交趾也是追随先辈足迹。当然,关键是交趾那边的士子多出自孔圣一脉,正适合他这种人容身。

正引颈四望,一人忽然招呼道:“秀才,是想去交趾”

纪晓岚转头一看,是个胖子,头发花白,一脸富贵相,就双眼深邃,闪着历练深沉的精光,那精光之上还浮着一层灼热,像是看到了什么宝贝一般。

“是啊,这位员外是带人去交趾的”

他矜持地拱手一问,还自觉称呼“员外”是抬举了对方,看这胖子服色华丽,腰间金带,手指几个扳指金灿灿地闪眼睛,一看就知是个暴发户。

见这酸秀才如此作派,胖子身边一个年轻人怒目而视,正要说什么,却被老胖子瞪了回去。

“交趾可不是好去处啊,入英华后,官府在交趾清查旧儒,什么三纲五常在那里就是禁语,一不小心出口,就要被官府盯上,然后盘查身家底细。”

钟上位笑眯眯地看着纪晓岚,如看一只羊牯,嘴里的话又像是刀子,一下下戳着对方的软嫩心房。

果然,纪晓岚变色道:“怎、怎么可能不是说新朝不问言责么”

钟上位摇头失笑:“秀才,说的可做的可是两码事,就像满大清,说满汉一家,其实还是满人老爷高一头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