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800

分节阅读 80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方人都将这清国当作自己的国,当我华夏之国北伐复土时,正有无数人受惑于此,要舍命保卫清国,他们为什么记不住,百年前的祖宗还在保卫大明,与清国不共戴天呢”

夫子渐渐激动了:“英华国中都在说,山西一省皆满贼,都是二鞑子,不可救药。夫子我,还有众多仁人志士都不这么认为。山西的晋商,明时里通满人发家,清时依附满人吸血,这些人是要清算,要问罪的。可山西的老百姓却不能一并视之,百年前,山西百姓反清之势如火如荼,就如现在的红衣一般,压得清兵困守在太原孤城,连满清的大同总兵姜瓖都迫于形势,一并反清,你们的祖宗,无愧于华夏”

“现在的山西百姓,就如你们一般,是被满人和汉奸遮蔽了耳目,是被从小到大的蛊惑之言乱了是非,只要擦亮你们的眼睛,让你们知得生来就该知的道理,你们一定会觉悟的”

夫子两眼亮晶晶,话语更搅得学生们心神激荡:“当你们觉悟时,华夏就已重立在了山西,不必红衣来,这里就是换了天地,这里就是英华”

沉默许久后,学生们涨红了脸,纷纷叫喊出声。

“我们不是满贼不是二鞑子”

“我爷爷的爷爷当年还是打鞑子的明军,我爷爷说过”

更有激动的招呼着同窗们:“不能让那些二鞑子抓走夫子,我们要保护夫子”

夫子沉声凛然地阻止着学生:“夫子从千里之外的福建来,就已存了舍身殉道之心夫子的道,就是能让你们能知书达礼,能自力为人,再能正华夷之辩,岂能让你们为护夫子而伤损你们好好活着,才能成就夫子的功业你们别担心,夫子不在了,红衣不久将至,那时还有新的夫子来,继续教你们读书做人。”

目送夫子出了教室,学生们哽咽难抑。

年纪小的学生还好安抚,义学大门口,十四五岁的少年学生们群情激愤,正跟绿营兵丁推推攘攘,不让他们带走义学里的十多位夫子,而夫子们则竭力安抚着学生。

这些夫子多出身英华科举的师范科,以教书育人为毕生功业,更毅然置身敌境,就为践行南北一家皆华夏的信念。与国中其他人相比,虽还是一身酸气,可大难临头时,一腔热血竟也不输红衣。

被夫子的慷慨和学生的激愤震慑,带队参将越来越心虚,当山长再严正告诫,让他注意英华北伐檄文所列不容赦之罪行时,参将额头冒汗地道:“小人升任参将时,被逼入了汉军绿旗,听闻天朝不赦旗人,小人便是想立功,也怕”

这意思山长清楚,如今满清中层以上军政官员再无一个汉人,之前便是汉人,都被动主动地入了汉军绿旗,当年光绪皇帝弘时所行的这项政策,因为肇始者吴襄还好端端身居高位,历乾隆、嘉庆和道光三帝,也成为满人笼络汉人精英的重要手段,更是“栋梁论”政策最关键的外在体现。

现在英华北伐,如何处置满人旗人的政策一直没出笼。就只有民间舆论四处横行,占主流的还是激进派的政策,要满清文武官员将功赎罪。毅然南投的心理门槛太高。

山长想拍胸脯,保这参将护人一功,却感自己人微言轻。无力在这种事上打保票,又读书人心性发作,觉得难以保证之事就不该随意允诺,顿觉内心煎熬不已,转而埋怨起皇帝和朝堂,乃至之前被解散的两院,为什么没能尽早出台处置满人令。

参将很是遗憾,正要招呼部下押人走。一人忽然从围观人群中挤出来,朗声道:“只要你护住这里,不涉之后的兵戈之事,我保你,保你部下中的旗人不但无罪,还能论功”

这人作僧人打扮,可看头上的秃瓢全无青茬。显是刚剃的,而整个人气宇轩昂,更非日日所见的清人。

参将拱手道:“这位是”

那和尚道:“本人乃大英通事馆驻清太原领事馆武事参赞,恒东骏”

正主来了

参将心中一声高叫,径直屈膝跪拜道:“请恒参赞教我”

真能有将功赎罪的出路。鬼才跟着那穆赫德一条路走到黑呢

参将跪在地上,一颗心却飘到了云上,总算能有出路了别看眼下太原府乃至周边,官民一片众志成城抗南蛮的景象,可那不过是英华始终没出台满人处置令的原因。清算满人旗人的民间舆论,以及河东道拔除晋商豪强之事,都推着军政官员和绅商豪强不得不抱住大清这根朽木,继续随波逐流,现在有大英官员出面担保,参将自觉已是无比幸运。

听得恒东骏一番交代,不立旗号不站队,就只以阳奉阴违之策,护住这一片英华产业,保护英华民人安全,参将不迭应道:“但听参赞吩咐”

恒东骏向山长、夫子以及一旁也被押来的天庙众人拱手道:“我们领事馆的职责就是守护国人,恒某来得太慢,让诸位受惊了。”

众人欣慰异常,同时长拜,烈火见真金,大英官府是为谁办事,大英一国是谁的国,今日真有了切身体会。领事馆本就被围了,他们都没指望过国中官员伸手,没想到这恒参赞不惜冒险,扮成和尚出了城。

恒东骏回到城中左所街领事馆附近时,已是层层绿旗兵围困,本还要找人间接联络馆中同僚,绿旗兵里有军官见了他的光头,举手喊道:“是恒参赞么王领事正在馆中相候,嘱小人等招呼一声”

嘿,听这意思,领事连绿旗兵也招抚了可这后门是不是开得太大了

恒东骏进了馆中,向太原领事王资说起自己的担忧,王资道:“鞑清山西布政使尹继善跟我搭上了线倒不是为他自己,而是借赦免太原旗人眷属之名,献上一大功,为满人一族埋点人情线。”

恒东骏皱眉道:“这不是跟陈相和谢知事对山西的谋划冲突了么,山西就是要从重从厉地梳洗一遍,更不能给晋商旗人明开口子”

南北事务总署在山西的策略有一项是行于整个北方的,那就是不公开招降纳叛,更任由满清朝堂和官府鼓噪英华民间的激进反满政策,这也是皇帝所颁的不具文谕旨。

英华北伐,真要来一嗓子降者无罪,有功大用,别说骑墙派汉奸,就连满人,怕都要降六七成。然后呢麻烦就全烂在锅里了,重组北方格局的目标就多了无数阻力,把满人赶出去的打算也要落空。

先吃下北方,再搞事后清算也不是不行,可这些人再弄出什么乱子难以保证,而国中舆论也会有异议,别说现在英华一国得讲信誉,古时历代王朝也都得守起码的颜面

英华军、政、工商乃至民心等各方面都稳稳压着满清,北伐多点阻力不怕,就如治恶疮一般,把脓毒尽量挤出来,痛是痛,可这种开刀引流策略,比温养散毒,待其自愈的策略见效更快,遗患也少得多。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政策僵化,一点口子都不留。之前恒东骏为照应国人而许了那绿营参将的前程,这就是特殊情况特殊处理。

现在王资要给尹继善开如此宽一条口子,严治山西的策略岂不是要就此落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