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790

分节阅读 7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北伐,或者对北伐漠不关心的,在这种全民狂欢似的热潮中,也被动或者主动地投身大潮中。

即便历来以清醒自居的各家报纸,也都在互相串联,探讨着怎么更深介入北伐大业的路子。他们已不满在后方等着战事消息,满心想着随军上战场,亲自传回第一手消息。

东莞九里镇,也就是两年前,那位向汪士慎投书,揭发工奴事的暗牙所牺牲的地方,王驿正换上他的红衣制服。扛上火枪,妻子帮他整理着衣衫,虽没说什么,却是泪眼婆娑。

几个该是他儿女的年轻人立在一旁。也都一脸凄然,最大的一个出声唤道:“爹,为什么不让我代你去,父有劳,儿相代啊”

“闭嘴”

王驿正中气十足的叱责激得空气嗡嗡作响,“你才十七岁,连当兵的年纪都不够再说了。这事你也代不了我这辈子,就欠着这一桩事”

他再看向妻子,语气柔和下来:“他娘,这是大好日子,就别哭哭泣泣的了。鞑子兵最厉害的时候都没把我怎么着,现在还有什么好怕的”

告别了家小,王驿站来到镇子中心的广场里,这里已聚了几十人。大部分都是四五十的半老头子,身上红衣之色深浅不一,都已褪色。但众人都列着整齐队伍,满脸兴奋。

见到王驿正出现,一人喊道:“立正”

哗啦一声,众人整队,枪上肩,腰挺直,齐声道:“哨长好”

王驿正叉腿负手:“兄弟们好”

接着他大声道:“兄弟们,我们终于要北伐了”

九里镇,由昔日龙骧军退伍老兵所开拓的兵镇里,这一日。呼喝声直上云间:“北伐”

金陵府六合县,县学操场上,学子们正等着他们的武学夫子,可现身的却是一位摘了领花,肩上无星的退伍红衣,臂章上的羽环飞剑标志昭显着此人所在部队的荣耀。

“你们的夫子要上战场了。要圆等了二十年之久的梦”

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红衣难掩心中喜悦,让学子们直呼不可能,平日把他们操练得欲仙欲死的阎王脸,脸上怎会绽放出如此灿烂的笑脸

“夫子大战清兵的传说,竟然是真的”

“夫子能不能带我们一起去”

“夫子真是羽林军的以前我们真是错怪夫子了”

“夫子还会回来当我们的夫子吗”

红衣哈哈笑道:“当然会回来的,还会把鞑清皇帝的龙椅扛回来,让大家每人都坐着玩玩”

他仰头看天,意极舒畅:“北伐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作为国民动员的一部分,老兵横跨军民两个领域,年纪尚轻,体格尚好的以征召方式入军,作为正规军的一部分。年纪大一些,难以承担高强度军事行动的,则由枢密院以镖局体系纳入,作为辅助作战部队。

英华立国二十多年,岭南、湖广和江南就有十多万老兵开枝散叶,到二月底,就有上万老兵应征,自各地陆续向集结点汇聚,还有数万人加入到镖局中,成为镖局正急速扩充的辅助部队的基层军官。

不管是应征还是应募,老兵们心中都揣着一个念头,这是属于他们的圣战。当初披上红衣时,经过圣武会和天刑社的洗礼,经过战争的磨砺,他们就憧憬着这一天,直到脱下红衣各安其业,也没等到这一天,正以为这个心愿将成为一辈子的遗憾,现在机会终于来了。

不仅不把征召视为苦累,老兵们还都当作荣誉。枢密院对征召老兵的补贴远低于镖局征募老兵,这种设置还被某些人讥笑为不明事理之举,可老兵们却纷纷抢着要以征召方式入军,而不愿入镖局。

为什么因为前者是正儿八经再穿回红衣,是正规军里成战斗营的建制,而后者却还是民人身份,赚得多一点有什么用不参加北伐不是更能赚钱老兵的日子都过得不错,不必非要为银钱再上战场。

商人、学子、士人、老兵都动员起来了,一般平民的动员正通过官府和工商一级级深入下去。要说被动员得最厉害,为此而最兴奋的人,整个英华,就要数某个几乎被遗忘的人了。

陕西潼关,一个肩扛三颗金龙章,六十来岁,面目宽厚,更似一位富家翁而不是将军的老者叉腰眺望东北方,欢畅地道:“有我出马,北方故土,手到擒来”

身旁的侍从笑着拍马屁道:“将军名为定北,此乃大吉之兆”

北伐副帅谢定北呵呵笑着,笑声入云,向东北广阔大地卷去。未完待续。。

第十八卷 第九百二十八章 真正的倾国之力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3118 20:08:19 本章字数:4787

谢定北这货是怎么蹦出来的

北伐大军人事任命一下,英华军界顿时沸腾了,各家报纸也纷纷委婉地表达了质疑,几家偏向军事的报纸更直接用“蜀中无大将乎”之类的言辞责难。

国中陆军高级将领有为者无数,真可以用将星如云形容,而且大多正当壮年,年富力强。先不说贾昊、吴崖和张汉皖三上将,其下王堂合、韩再兴、何孟风、贝铭基、岳超龙、方堂恒、彭世涵等随便拉出来一个都能独掌一面。就连陈廷芝、蔡飞、郑威、孟松江、顾世宁、徐师道和庄在意这些新晋中将,拔着用用,也能胜任一路主将。

再退而求其次,桂真这种旗人出身的将领,以及岳钟琪这样的新降清将也不算劣选,不仅有才,北伐之心比谁都炽热。

这谢定北么

说起这位谢大将军,摇头的有,鄙夷的有,心里没底的有,大多数人都没什么好话,这位可是马到功成谢参将啊

令此人声名鹊起的就是十多年前的长江大决战,他领着胜捷和安国两军,自岳州直取武昌,一路故事不断。不仅有神挡杀神,佛挡杀佛,有敌城望风而降,有敌军望风披靡,还有神机妙算,歼敌于半途,甚至武昌都是他用嘴皮子和白花花的银子砸下来的。就因为他,贾昊的长江攻略也不得不提前,十多万大军如鸟兽一般蜂拥急进

可清楚当时通盘形势的人却很明白,这谢参将根本就是狗扑到屎上。猪撞到食上,一身的运气。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