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756

分节阅读 7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融合起来。当冯一定因北京城的大气略略失神时,下方街道两侧,无数北京城民人却是震撼得鸦雀无声。

十二国联军本没必要进北京城的,可庆复和张廷玉等留守满清大员明里暗里都向陈润传递过这个“要求”,一面是满清朝堂怕塘沽协定的签订再激起民变,一面是他们这些背黑锅的怕慈淳太后卸磨杀驴。总之让联军进进北京城,显示南蛮兵强势大,朝廷已经尽力了。至于南蛮会不会趁机夺了北京城看太后跑得那么麻流,就知道她对守住北京城是毫无信心的,还不如爽快一点,把希望寄托在南蛮对条约的遵行上。

因此,联军整理出了八千仪仗队,带着几十门四斤小炮,自崇文门直趋紫禁城午门外。搞一场武装游行。

轻装步兵加营属步兵炮和若干营属哨骑组成的军队,不足万人,可跟之前北京城十数万民人躁动的声势相比,这支军队的气势凝如实质。如铅铁一般沉沉压着围观民人的心口。民人们笼着袖,缩着脖,低着脑袋,就用眼角瞄着这支大军,不敢跟队列中的官兵对视。

“怎么没见红衣呢不是说红衣才是南蛮军么”

“来的是蓝衣,别小看蓝衣,人家是坐着兵舰。满大洋打仗的。”

“红衣等你见到红衣,北京城也就不是大清的了。”

还是有人私下嘀嘀咕咕议论,更有胆大的品头论足起来。

“啧啧,看那枪,看那炮,还有那马普通小兵都带着一身零碎,还一模一样,竟是人人都发的么”

“零碎真是孤陋寡闻腰前后的皮匣子分别是枪子匣、备用铅子枪药、针线药匣、枪刀油匣、纸笔杂物匣。腰侧是皮水壶和干粮袋。就这一套皮具,原产货黑市上要卖六七两银子”

“屁股后面缀着的是啥各有花样,蓝衣兵是砍刀。红衣兵分得更细,像是藏苗瑶兵,都会挂短横刀,汉兵基本都挎精钢小铲子,嘿,那玩意拍上脑袋,比斧头还利”

“脚下是皮靴子,背上是毛毯和雨具,士官以上人人都有短铳,那些兵的他们饷钱足。自个买的。”

“你们就看这些皮面,知不知道他们的枪跟咱们官兵的枪不一样那枪管里是镗成一圈圈的,枪子打得比炮还远一里外说打你眼睛,绝打不着鼻子三大营的兵为啥不敢跟南蛮打人家一里外就打着了你,你要近到一百步才能打着人家这还怎么打”

“这还只是枪,看那炮。别看那炮小,十里外都能伤人,一炮百丈内无活物塘沽是啥动静你们可没瞧见,山一般的巨舰,成百上千的大炮,大沽口转瞬就平了,还打个屁”

这帮靠英华报纸和各式传言培养出来的满清军迷越说越起劲,劲头过之后却又是无比沮丧。

“切无非是器利而已,当年大明啥不没有,还不是被咱大清生生夺了天下”

“是啊,终归是朝廷吓破了胆真拿出当年黑山白水的气势,也不是不能跟南蛮一战。”

终于有人抒发出不甘的感慨,引得众人纷纷追思“祖先”在关外的丰功伟绩。

“南蛮这器利又是哪里来的呢”

有点思考精神的人稍想得深的,就觉份外不解。

同伴继续鄙夷:“不就是靠连通洋人么咱们大清若不是被南蛮断了外路,能继续借西班牙那些洋人的力,引洋器中用,大局能到眼前这一步”

思考之人再想深一层,摇头道:“为什么南蛮能借到洋人器利为什么洋人不跟我们大清来往,而只认南蛮”

鄙夷那人嗤道:“都是不讲仁义道德的禽兽,当然蛇鼠一窝”

另有人嗯咳一声更正道:“先不说南蛮当年败了西班牙人才得的吕宋,之前不是还跟不列颠人在天竺大战么我看还是南蛮打服了洋人,打败都是其次,要洋人服气可不是器利那么简单。”

一个目光迷蒙之人,一直沉默的青年一声长叹后发话了:“何止吕宋和天竺,南蛮在乌里雅苏台和北海、西域,跟罗刹人、准噶尔人已打了多年,罗刹人败得连厄尔口城都丢了。看南蛮的报纸,他们的禁卫署头目于汉翼就任北庭都护,北海怕已尽入囊中。”

“当年康熙爷在雅克萨跟罗刹人一战,擒来了百来个罗刹人,编了一佐领,逢年过节就游街彰功。可现在南蛮居然随便一纠合,就有十二个藩国派兵跟着进了北京城。这些藩国,包括在大明时还凶悍无比,入寇朝鲜的日本这种强国,都已有藩兵为南蛮效劳多年,据说藩人为求南蛮国人出身,不惮以死相拼,这是什么”

这青年闭眼,言语中含着无尽的向往,却又带着三分痛苦的纠结:“远夷俱来投,舍身求汉名。这就是汉唐气度啊南蛮当年辽金就是这么称呼大宋的,难道我们自比辽金么”

众人沉默了,一些只偷偷拿余光瞄着行军队列的人开始微微抬头,许久之后。又有人低声嘀咕道:“其实我家从来都是汉人”

青年再睁眼时,目光中已多出了一丝坚定,他的自语没人能听见:“华夏和上天,这本就是我等该守之心啊,可惜这大军还不是来复土的,就不知哪一日还要等多久”

崇文门城楼上,冯一定身边响起一个声音:“十二年前。陛下在广安门有言,他一定会回来的,就不知还要等多久。”

冯一定惊喜转身:“小白”

入眼正是白正理一张纠结面容:“老子儿子都入了军,女儿都嫁人了,还叫老子小白”

冯一定嘿嘿一笑:“我就记得在三彭海战里被我救了一命的小白,老白是你爹,噢抱歉。”

白正理白了他一眼,脸色稍郁地道:“无妨。陛下顶了绝大压力,能容我爹精心养老,他整日感恩戴德呢。”

白延鼎不仅涉汪士慎案。还跟二陈遇刺案有关,皇帝只以细枝末节的小罪发落,容其在白城跟周宁那些老臣们一同颐养天年,此举引发了不小争议。皇帝硬生生顶住,开国元老们都心怀大慰。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