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553

分节阅读 5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制的主帅

“这花招玩得好”

枢密院里,苏文采领着军情司和参谋司的官员,分析得一头是汗,依旧没有什么线索。

“怕是中流报捏造的消息吧,这么乱,一点都不像雍正的手笔,他有洁癖,很不喜事务杂乱无章。”

“你们军情司真是要烧黄纸了人家总能掏出消息,你们呢”

军情司的官员还在嘀咕,遭了苏文采一通臭骂。

“罗知事把干将都调到西北去了,北面就留了几条线,还不怎么牢靠”

军情司官员很是委屈,天地会成分太杂,接触不到这么高级的决策,而军情司的暗线,最近状态也不对头。

黄埔无涯宫肆草堂置政厅,李肆脸色阴沉,冷声问着跪伏在地的一人:“白小山,朕助你办这中流报,是让你挖军情司的墙角是让你把消息公之于众,不为一国所用你的功业之心,到底置在何处”

李肆很生气,准确说,是有些恼羞成怒。雍正的大决心终于砸了下来,让之前信誓旦旦,说雍正没那么傻叉的李肆,外带朝堂一帮重臣都脸上无光。

认真追究起来,中流还是绝大一桩影响因素,谁也没想到,中流这一两个月来,有关北面形势的报道,特别是点明雍正要兴举国之兵的决策,居然全都是真的。报纸把真相抖落在外,自然妨碍了李肆和朝堂去追索真相。如今英华一国,但凡有些见识之人,都清楚报纸不可不信,但不可全信。

中流还声称自己的消息来自紫禁城,来自雍正身边很亲近之人,之前大家只当是夸夸其谈,今日招中流总编白小山来一问,白小山老实交代,说是用十万两银子,买下了军情司跟茹喜联络的那条线

了不得啊,李肆一边叱责,一边感慨,区区一家报纸,还是他出资扶持起来的,居然有这般能耐了。而让他更为窝火加凛然的是,白小山到底是何居心,胆敢自作主张,乱国家军情体系中流不过区区一份报纸,竟然能在一条消息线上投十万巨资

白小山很年轻,早年在越秀时报,师从雷襄,后来李肆想办一份专谈北面满清形势的报纸,就把他拔了起来,担纲中流。报纸越办越大,李肆的皇室股份也越占越薄,但到如今依旧有三成,是报纸第一大股东。只是他没什么心思细管,从未干涉具体营运。

白小山咬牙叩首道:“小山在白城学院进学,深服段老师的真理之说。小山认为,我辈报人,也领有天职,那就是说事实,寻真相,让世人不为虚言惑语所蒙蔽小山以此为中流办报之旨,千方百计,要寻得满清根底之策。”

“陛下之言,小山认为有差若是国中报人,都以寻真为本,国家何须暗养那么多谍探国家何须行那么多暗诡之事我英华立国,上承天意,下应民心,国政军务就该堂堂正正”

李肆楞了好一阵,忽然有一种时空错乱感,似乎自己面对的不是这个时代的臣民,而是三百年后的同行。天职段老头用天职撬开了人伦,各行各业都在寻着自己独立存在的意义。报纸这一行的“天职”,确实再明显不过,报人信奉真相和事实,不愿向世俗权力低头,这个白小山,思想真是超前啊。

白小山继续辩解道:“至于茹喜那条线,陛下不是已认定茹喜再不为国家所用么跟茹喜联络之人,既有军情司之职,又有民递身份,小山不过是另委他办事,何曾损及一国”

李肆怒声道:“目的再崇高,手段卑劣,也要让事实扭曲,真相蒙尘朕看到的事实是,你为彰报纸之名,笼络身负军国重事之人,还反被满清用来迷惑朝堂决策不要以为真相就只是真相,真相怎么显,事实怎么说,也是操弄人心的手段”

李肆深吸气,又一句话,让白小山脸色发白:“报人以寻真为本,这没错,可你要牢记一句话,尘世本就蒙尘,你要抹去尘埃,要让真相显露,就得付出代价不是你付出代价,而是世人付出代价”

李肆挥手:“法司会立案审查中流报,而那弃军情司之责,为你中流当暗牙的密谍,也要受到审判你回去好好想想,看自己到底错在何处”

白小山失魂落魄地退下,正要出宫,被一人叫住,却是越秀时报总编,越秀学院院长雷襄。

“恩师,我不觉得自己有错,报纸不该只行鼓吹之事,报人天职就该是探得真相。”

“当初你离开越秀时报,去办中流时,我就说过,你这一道没有错,但你莫忘了,天道应于时势,有些道,若是不合时势,不仅违天意,也逆人心。你有没有想过,你现在还只是探满清的军国之事,若是依着你这一道,也去探咱们的军国事,还堂而皇之登载于报,会是怎样的情形”

“这个中流只探满清之事”

“可没有满清了呢你这一道,不止有你在行,国中其他报纸,也偶尔为之。譬如前一阵子,大军北面佯动,就有报纸自以为是,将本国军略详细剖来,让佯攻毫无建树。多少儿郎洒血疆场,却作了无用之功,这就是说出真相的代价。今日你道明了满清谋划,还只是让朝堂误判,异日敌人知我一国知之,改弦更张,又要有多少人受害”

师徒对话,已触及到了报人报纸的根底,白小山依旧有所坚持,雷襄却是看得更宽。

雷襄总结道:“我们所言的天道,无非是天人三伦,实质是人道。若是背离人道,所行的天道又有何意义报人天职,确是要合天道,要探事实寻真相,可昂首索道时莫忘了,我们还得脚踏大地,以人道为本。众口铄金,我们报纸一文刊出,效力百倍于众口,说什么,怎么说,要有权衡,有计较,要中庸行事。”

白小山品了好一阵,慨然道:“恩师原来是悟透了报人天道,才决意行鼓吹之事,而不是行寻真之事”

雷襄点头:“天道之根,在于福人。史法司曾跟我谈过,说天道应于法,有绝对之公正,然则有时这公正却与福人悖离,譬如杀一无辜之人,可救千万人,这一人杀不杀杀则有损公正,不杀则损千万人性命这番权衡,就是在天人之间寻得中庸。”

他没有说答案,白小山却已有所悟,再叹道:“如此我真是错了”

雷襄却问:“陛下有何处置待法司审查没撤换你呵呵”

他摇头道:“你啊,还是没悟透陛下之道,陛下是你中流报的司董,也算是报人。没撤换掉你,就说明作为报人,陛下不认为你有错,至少不认为你的用心有错。”

白小山脑子有些乱了,恭谨地拱手道:“请恩师赐教”

雷襄又说到了掌管律法的史贻直,“掌国者要背负千万人生死,他自然要中庸行事。可对那无辜一人而言,他就要声张公正。我们报人,有时是掌国者,有时又是那无辜一人,到底该如何权衡根本还是在真相,在事实嘛。”

这话尽管有些玄虚,白小山却明白了很多,他深深长拜,豁然而去,雷襄看着他的背影,摇头自语道:“百年之后,你这一道才能大兴于世,而现在不行,现在远远不是时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