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496

分节阅读 49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要对付盐商,江南地方官府都能算作助力。

向怀良接着道:“米商和铁商,鞑子管制虽严,但因为商路繁杂,利润分在各处,没什么皇商一直扎在里面,有的也只是一些官商,他们也是受官府压榨的对象。在这事上,地方官府是咱们的敌人。米商和铁商,大多都能当助力。”

这就是商货殖民的繁杂,因为清廷对商货的管控,是以单纯的权利勾结来把握。把控得严的,利益大头在皇商手里,比如盐。把控不到的,利益分摊在民间,而夹在中间的,则是官商分摊。每一种商货,敌友之势都不同,这需要分门别类规划对策。

薛雪皱眉道:“米、盐、铁,这是江南本就缺的商货,我们以低价进去,对江南人都是有利的,这些事都能得江南人民心。但棉布、针织这一类商货,江南本就自产,百万人都靠这些产业为生,而我们英华的棉布针织,价低质优。如果在江南大兴,还不知有多少民人破家无业,那时江南民人可要视我英华为敌。”

向怀良也皱起了眉头,西院有好几位院事都是丝棉织造产业出身,就在叫嚣要将英华棉布针织倾销入江南,薛雪所说也是皇帝的顾虑,所以暂时只让他们派人来考察,没让这一行动手。

“江南民人,总会视我英华为敌的,或者说是江南民人抱团的方式,本就是我英华大敌。”

另一个嗓音响起,两人转头看去,哟嗬一声叫出了口。

薛雪打趣道:“宋大贤,你怎么也来了是来看热闹的么”

向怀良道:“有宋先生在,江南事就好办多了。”

来人是宋既,肩宽个高,皮肤黝黑,一笑露出口白齿,份外明朗。

他朝两人拱手道:“江南事涉及商货变动和国政往来,亘古难见,宋某自然要亲历一番。”

走到墙边,打量那张舆图,他点头道:“诸位已将形势摸得很透了,我也作不了什么。只是官家觉得,大家对江南事的根底还各有想法,要借我这张嘴再来说说。”

宋既刚才就强调江南民人的“抱团方式”,薛雪长于宏观谋划,向怀良长于商货细节,对这体制之事不熟悉,就静候宋既下文。

“当年我英华立国,推行官府下乡,最大的阻力是什么宗族”

“华夏数千年来,以农为本,这宗族自是好的。可到了如今,纵观寰宇,东西连通,已是以工商为本,以资为本的时代。华夏若还是停在老路上,欧罗巴诸国,迟早会鱼肉我华夏。”

“以工商为本,不是说要舍弃农稼,而是说要以工商事理来重组各业,重组天下。而以农为本的宗族,奉行的是以血脉事理来维系天下,抑扬百业。要鼎革华夏,这宗族就必须破开。”

“我英华所行官府下乡,目的就是以官府护着工商事理,透到天下末梢,取代宗族对地方乡社对商货来往,百业抑扬的把控。”

宋既已学贯中西,开口就是大家风范,几句话就将大背景交代清楚。此时范晋和徐师道又进来了,就静静在一边听着。

“我们一国,在两广、云贵和湖南等地推行官府下乡,时至今日,仍未大成。广东是基本功成,福建因海贸兴盛,此事也算顺利。但其间所起诸多冲突,那帮腐儒的报纸也渲染得够多了,不是国势强盛,南洋开疆,这些冲突还真要乱了一国人心。”

“江南是番什么景象呢江南田稠人密,宗族势大。我本也是扬州人,读书是靠宗族供养,异日做官,也要照拂宗族,由此结成一张大网,从地方到朝堂,将国事一层层网住。”

“我还见族中子弟,但凡不是读书人,自己所创之业,都要受宗族把控。长久下来,族中人不是读书,就是务农,要行工商事,都被族中责罚,说是忘本。”

“在江南,工商被指为末业,但即便是行末业之人,也是以宗族抱团。就说苏杭织坊,即便广招织工,也是以宗族方式管着。他们所结的东家行西家行,各自泾渭分明,死守规矩。就如耕田一般操持他们的产业,对相互争利之事格外厌憎。”

“而我英华的东家行,使足了力气革新工艺,广办新业,目光远望,脚下总是不停。西家行则是跟东家行争利,而不是以排斥其他雇工为本业。”

宋既有力地道:“争我英华为何国势能蒸蒸日上,就在于官家和朝廷所定下的经制,能推着人去争水不活则腐,业不进则退,人不争则废而这江南,就是不争之地,被宗族拴着,也无能争之力”

“宋元之时,江南百业兴盛,诸多技艺层出不穷,明时都还能见巧匠精工。到了满清时,再无新业是江南人再无智,再无识吗不是,是鞑子朝廷压了下来借着犬儒和宗族,压得泯然无迹。”

“当年张伯行主政江南,多少江南人投奔英华,现在他们成了谁”

“他们成了西行三贤,我宋既、唐孙镐,加上李方膺,都是江南人他们成了真正的有为之官郑板桥他们成了顺风快递东主黄斐,成了即将完成蒸汽机的黄卓成了国人交口称赞的大画师边寿民成了黄慎、庄在意和徐师道江南三杰更有吕留良的后人吕毅中,现在也成了我英华翰林院的新晋翰林”

宋既的声音深沉下来:“江南人杰地灵,但若是还被鞑子的辫子拖着,被古往今来的宗族犬儒压着,这沉疴就再难起了”

接着他扬起了声调:“这沉疴本已重了,之前我英华的定海之败,就能看出,江南人心沉在了水下,不愿自起若是我英华直接挥军而上,他日争利时,桩桩恶事,我英华都要背着。我是江南人,我自己都不愿朝廷背这些责,这是那些江南人自己该得的”

“所以我们在龙门扎根,以商货入江南。要的不仅是让英华工商得利,也要让江南民人得利。同时还要他们看清楚,附着在这些商货上的工商事理,能给他们更大的利,由此让他们挣脱宗族之锁,将工商事理暗潜民间,待得时机成熟,江南一举而定。”

宋既微微笑道:“英华得福建,何其轻松,这不就因为我英华工商事理,之前已深透到了福建民间么”

啪啪啪的热烈掌声响起,此时宋既才看到,背后竟然立着范晋、徐师道和一干江南行营的幕僚。徐师道鼓掌尤为用力,他也被提到了呢

宋既赶紧拱手道:“这番话可不全是宋某自己所悟,行前官家可是好好提点过我的。”

这家伙确实也不谦虚,要换李方膺,怕是要全推给皇帝。

鼓掌过后,薛雪再问:“这是从华夏根骨来看江南,若是从商货事入手,宋贤者还有什么看法”

宋既现在的学术方向不止在社会体制,更深入到了经济层面,这也是他领着江南行营参事的头衔,来龙门辅佐范晋的原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