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494

分节阅读 49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对他们介绍起这里的形势。朝廷登陆此地已有一个多月,清兵只来过一次,被打痛后再不敢来,接着就是大股小股的民人。挥着锄头竹竿,想要把他们赶下海。

跟着朝廷一起来的几家大公司带了不少护卫,甚至青田基建的工人,人人也都领了护卫牌,手中有枪。英华国中的镖局更视此行为拓业良机,派来了基本由退伍军人组成的精干镖队,将大家组织起来,以民对民,把这些被蛊惑的民人打得魂飞魄散,再不敢来捣蛋。

见着众人松了口气,文书却又道:“事情还没完呢,你们可别随意出去,那些民人没了,另外一些民人却又来了。”

这些民人稍微扎手,都是胆大包天的主,也不杀人,三五个一伙,装作平头老百姓,趁英华人不注意,就劫财甚至劫人,索要赎金。

刘文朗嘿道:“鞑子官府心思也活泛,竟把黑道上的人物放了出来。”

文书点头:“是啊,你们要出外,最好去找镖局雇护卫,别光靠自己的护卫。镖局最近收买了不少混江湖的,能让他们帮着当向导。”

听得这话,李顺有些急:“现在大家已经能进到江南内里卖货了”

文书耸肩笑道:“还真没见过你这样的老实商人,大家从南面来,都是卖大宗货的,谁去忙那跑腿的小生意外出都是去联络关系,找下家的,以后估计都得江南人奔咱们这来。”

再跟文书聊过一阵,知了龙门现在的状况,刘文朗道:“真够乱的,咱们的朝廷不想管事,鞑子的朝廷无力管事。”

李顺却不以为然:“有律法在,有大军在,还想朝廷管什么事咱们在扶南不也是这样我去那边一趟,你先带着大家去找行营的管事吧。”

他看到远处立着一顶靛蓝大帐篷,帐篷顶上立着根结旗,那是天庙的标志,对刘文朗说了一声就跑了。

刘文朗虽跟李顺交情已深,却对李顺虔信天主教这事很是不解,撇嘴叹气,拂袖而去。

龙门港现在就是座大工地处都是挖坑的,绕了好几个圈子,才找到了英华朝廷设在龙门港的行营,听说是金山卫白道隆的事,一个独眼年轻人见了他们。

众人大吃一惊,一同长拜道:“范范知政”

枢密院左知政范晋是独眼龙,国中人人皆知,他不仅管陆军,还管军法,地位比萧胜还高,他怎么会来了这里

吩咐侍从将随行的白道隆使者带下去,范晋对众人道:“就是备着有你们提的这事,我才会来这里。通商条例里说得很清楚,满清官府和清兵,都由朝廷对付。这对付,不仅是动刀枪,能动口舌就解决问题,那自然更好。”

众人心头大定,原来自己的依凭这么足呢。

刘文朗问:“那这金山卫,朝廷到底是什么想法”

范晋却道:“朝廷没什么想法,就看你们是什么想法。你们不愿让金山卫横在中间,朝廷帮你们除掉,你们觉得可以跟金山卫分利,让他们帮着你们疏通商货,朝廷就留下他们。”

刘文朗等人呆了好一阵,才品出了味道,没错啊,通商条例内里的意思,不就是如此么

范晋接着道:“朝廷现在还不能出兵尽复江南,这难处在国中已经说得很透了。既如此,要让商货入江南,不跟江南的官府和清兵来往也是不现实的,具体要怎么办,你们是商人,比我心里有数”

刘文朗想到了另一些人,特别是害了他的官老爷,脸上泛起红晕,正要说话,范晋又道:“可跟哪些人合作,哪些人绝不能留,这也需要讲究一番。怎么讲究,也看你们自己的意思。朝廷的军情司也在这里,有哪些人格外碍眼,可以向他们申告。”

刘文朗大喜,军情司也在这下何必他亲自寻仇,他只要联络国中那些受害于江南文祸的人,一并投告,军情司肯定不敢疏慢他们这股民意。

将刘文朗等人送走,范晋捏起了下巴,独眼里泛起光亮。

白道隆啊,真是熟人呢,如果官家在这里,怕也要感慨满腹,眼下这江南形势,已有重演当年官家吞吃广东的路子,而白道隆的出现,更像是旧事重演。

第二卷 第六百零五章 江南路,人各有心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62 0:51:40 本章字数:4286

第六百零五章 江南路,人各有心

“定海总兵潘连承的使者刚走,杭州副都统白道隆的使者又来了,陛下这一招真是绝,打在了鞑子朝廷的软肋上。”

范晋身为枢密院知政,自然不会屈尊去跟白道隆的使者亲谈,此事另有人解决,他回到自己的大帐,负责江南行营和龙门港防务的外郎将徐师道前来禀报防务,顺口感慨了一句。

范晋道:“治大国如烹小鲜,华夏鼎革,更是难上加难,你也知道其中的利害了”

徐师道跟黄慎、庄在意等人都是黄埔陆军学院的前身,黄埔讲武学堂第一期毕业,这几年来表现突出,已挑起了陆军中层指挥官的担子。

之前这帮陆军新秀,满脑子都是尽快光复华夏,再起汉唐。去年着力南洋,大战吕宋,他们还能忍,今年南洋大体平静。朝廷却还迟迟不对北面动手,他们很是不满。如今动手了,却是以工商入江南,搞什么“商货殖民”,更是想不通。

范晋带队坐镇龙门,点了徐师道的将,这一个多月折腾下来,徐师道见识了江南的繁杂人心,思想也有了转变。

这么大个江南,有着自成一体,根深蒂固的利益之基,一路长到鞑子的朝廷上,用军队打下来,不过只切断了通往鞑子朝廷的那些联系,利益根基却原封未动,到时会乱成什么样子,徐师道难以想象。

别说江南了,英华一国,从当年人心对战,到地价风波,再到股市风潮,闽粤矛盾,都是一路闹腾这么走过来的。好在皇帝带着朝廷总是见机在先,还让他们军人为谋一国之利挥洒血汗,在南洋另辟天地,才容下了这些矛盾,不至于乱了一国根基。

如果骤然吞吃下这么大一个江南,别的不说,徐师道相信,说不定事态会乱得让皇帝打破军队不对内的许诺,到时英华所守的华夏道义,皇帝所倡的皇英君宪,还能立得住脚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