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467

分节阅读 46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得清赋税,书读得越多越空谈,越不知利害”

“金融事何止自家利害,那是千万家的利害。不识字,不读书,何以分辨金融事的根底不分辨清楚根底,又怎么计较利害”

“虚言狡辩我们墨社就反对县学读完才能推选东院”

“强词夺理我们贤社倡的是有功名才能进东院”

这两帮人正吵得起劲,有领着学生的夫子恼了,怒声呵斥道:“什么墨社贤社的,有这闲功夫去教书育人、著书立作多好你们这些学院的年轻人,就知道空谈国是都还不如我教的县学学生”

天坛外圈安置有许多石椅,三个士子穿着眼下时兴的“英士装。”一脸心满意足的慵懒,坐在石椅上闲闲打量着广「启航有水印」场。这番动静看在他们眼里,只觉有趣。

一个二十出头,穿着老式儒衫的年轻人在另一根石椅上摇头唏嘘:“人心不一,这一国又怎能长久,今上和朝廷也不知是怎么想的,竟容人心如此自乱”

那三个士子对视一眼,一个眼眉粗旷的家伙粗声道:“兄台是刚来国中吧才见这番景象这还是最淡的时候,若是前阵子鱼头街正起波澜时,那阵仗不是要吓傻了兄台”

那年轻人倒很是知礼,拱手道:“小弟确是刚来广东,听贤兄之意,似乎本朝并不在意人心”

那两帮人马的争吵,也牵起了年轻人的思绪,他叹道:“也是,朝廷兴工商,弃农稼,早前什么股票、国债搞出大乱子,现在又开东西两院,根底都在银钱上,人心自附着银钱,人心乱不乱不要紧,只要管住银钱就好。”

这三人正是刚从无涯宫出来的唐宋李三人,粗眼眉是宋既。他嘿嘿一笑道:“此言差矣本朝最重人心,但重的是人心之根,而不是人心的枝节。”

那年轻人拜道:“请赐教”,”

宋既问:“兄台信什么”

年轻人道:“自是信圣贤言。”

“圣贤言之上呢”

“之上还有比圣贤言更可信的么”

“圣贤微言大义,也不过是在阐释天道,难道你不信上天”

“这个,如此说法,那自是信的。”

“对了嘛,只要是信上天,这人心的根底就是正的,只要根正,枝节有差又何妨参天大树,靠的不就是枝节蔓延么”

年轻人对宋既这跳跃性的启发不太习惯,愣愣不知如何回答,唐孙镐在旁笑道:“正好,刚聆听过圣贤教诲,我们也就现炒现卖,来点点兄台。”

唐孙镐问:“上天自在,人只能以道窥天,道衍理,理及万物,这没错吧”

年轻人看来也读过不少书,点头道:“本朝天主道,学生读过,虽说辞有差,但确是合了道儒两家的根底,以及气理之说,这一条,学生笃信。”

唐孙镐接着道:“天道我们是都认了,那么天道及于人的人道,兄台是怎么看的”

年轻人毫不迟疑地道:“那自是亲亲尊尊,孔圣之道”

李方膺插嘴道:“孔圣自是一道,但人道都只附于血脉么譬如你我,虽可由血脉之道推及兄台同胞,可我们之间,到底是先以血脉之道论,还是以天主道的天人三伦来论”

天人三伦就是天主道的人道,现今虽有不少用词改过,但意义却始终没变。普天之下,人人皆一、上天许人妇小、上天许人自利而不相害。

年轻人沉默了,这天人三伦,第一条看似来自墨翟,其实老庄孔孟都有论述,第二条看似来自杨朱,孔孟却绝不会唱反调,第三条就更是孔孟所倡之仁。天主道的天人三伦,以人和利为线索,而“利”又包含甚广,几乎将世间一切,无论虚实,一网打尽。

孔孟的人道,只以血脉出发,却没有一个实在的落脚点,自然不如这天人三伦在人道上提纲挈领。

李方膺所问,就是说人之相处,是以孔圣之道为标杆行事,还是以天人三伦为标杆行事。若是答以孔圣道论,那怎么涵盖做生意的双方,雇佣的双方,这可是没办法用亲亲尊尊来指导行事的。即便是亲亲尊尊,民人都有俗语:“亲兄弟明算账。”说明人之间还有一套规则,比亲亲尊尊涵盖更广。

似乎注意到了这规则着落点还是在一个“利”字,年轻人有了反击:“孔圣之道,即便不能适用于利,却是所有人道中,最能适用于国的。人上有家,家上有国,一国若是不靠孔孟道,又何以成国”

唐孙镐接过了这话茬,“你说到了人道最要紧的一点,国,何以成国我来问你,这一国,到底是因何而在的”

年轻人愣住,为何有国这问题可真稀奇。

但他终究也是才思敏捷,马上有了反应:“那自是护家护民,一国不在,何以有家,家若破,何以有民。”

唐孙镐摇头:“一物自在,有其存,也有其求。你只说到了一国之所存,就如人要吃饭,才能活着。却没说到一国之所求,就如人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总不成人只是为活而活。若是一国只为护家护民,为何华夏三千年,国来国往,无三百年之运”

年轻人终于被问住了,这也是孔孟道的死结。

轮到宋既开口,这方面他更有心得,他道:“天道既显,循循不息,将亿兆之民比作一个人,这个人,始终是在求利。三千年以降,人世变幻有多少这都是求利而生的变化。所以呢,国,何以成国就是要容人求利,而要容人求利,就得践行天人三伦。”

宋既指向天坛中「启航有水印」央,祭台上那块巨大的无字石碑下,就立着皇英君宪,也就是皇帝与万民之约,“陛下此约,已是将我们这一国为何而立说得再清楚不过,践行天人三伦,容国中人人得利而不相害,只要一直在这条路上走着,这一国就永在”

年轻人微微张口,目光闪动不定,他此时才算是彻悟那份君宪是在说什么,不是在说皇帝与民人的关系,而是在说这一国的根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