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387

分节阅读 38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他们看来,五马分尸、凌迟,乃至挫骨扬灰等对死人施展的刑罚如果废掉,那要怎么来处置类似谋反、逆伦等这样罪大恶极的罪行呢只杀一人跟杀百人,乃至谋反这些罪行,处刑是一样的,这不是很荒谬吗

而具体到邓小田案,腐儒们却高呼起“法不外人情”,一致呼吁朝廷法外开恩,轻处邓小田,即便是死,也只能以最轻之刑。

在这件事上,腐儒和一般民人站在了一起,他们都只循着朴素的“锄强扶弱”心态,觉得邓小田即便犯了弥天大罪,也是富人压迫所致,情事可悯。

自然,儒党更要借题发挥,争夺他们的话语权,正气、正道等儒党报纸,连篇累牍地刊载呼吁书,或明或暗地将邓小田案贴上“为富不仁”这个现象的标签,想要将话题引向贫富冲突,同时给自己贴上“为穷人说话”的标签。

这番政治动向,在场十一位宰相都能看到,因此也各有立场。门下省汤右曾、杨冲斗,中书省苏文采,以及枢密院范晋都希望能轻判邓小田,以示朝廷宽仁恤弱之心,平息已有苗头的政争。

史贻直不论,彭先仲、顾希夷等工商出身的人,都希望就事论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国法和秩序为重。

刘兴纯和萧胜的观点是另一个极端,在他们看来,邓小田居然烧旗妄喊,反心昭然。不从重惩处,会有更多的邓小田跳起来。他们可不是日子过不下去,历朝历代,都有喜欢打家劫舍,自称好汉的反贼。

李朱绶最擅的是权衡,他的意见就是那套“传统智慧”。

李肆初时也没多想,觉得这个方案还算可行。可看到越秀时报、士林以及工商时报等报纸不约而同都在谈国法与帝王的关系,心中就是咯噔一响。

他忽然意识到,真要这么干,儒党和民人依旧不满意,因为邓小田还是得死。而贤党也不满意,因为李肆扰法,违背了他关于“国大于君”的承诺。同时工商也不满意,因为这意味着李肆向破坏规则的儒党和民人妥协。道党自然明白他的苦衷,可这般权衡,不符合道党关于“中庸”的治政原则,那就是循道而行,不偏不倚,而不是各打五十大板。

众人沉默,是正在酝酿说辞,积蓄精神,准备在李肆驾前好好来一番争执,这就是李肆感受到的压力。原本这般情形,自十一位宰相的内阁初见雏形后,就已经屡见不鲜了。众人经常为部门调整、预算收支吵架,习惯了在李肆面前表露清楚立场,然后等着李肆圣心,以统揽全局的胸怀和超前于形势的眼光作出评断。

但现在这事,李肆心中没了底,他还没做好准备。此事很容易偏题,话头一拐就到了贯穿人类历史的终极问题,贫富和阶级的冲突。他也不想在这个正要带着大家一起谋富贵的要紧关头,让贫富冲突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问题,然后由此及上,来动摇他刚刚捏成雏形的国家。

见李肆也皱起了眉头,萧胜抢先道:“诸位该是还没思量好,那么先议我们枢密院的军费案吧”

众人松了口气,这个话题的确有些麻烦,先扯扯淡吧,萧胜这话说得文绉绉的,其实就是要钱,要更多的钱。

萧胜一大岔,李肆心中一动,他隐隐有了个想法。

这时萧胜又开始重复之前他对李肆提到的新形势,这也是他急急赶回来的原因。他一直在负责东南前线事务,包括福建和台湾。这一年来,雍正是几乎放弃了福建,就丢给施世骠自己打理。得了便利的施世骠造快枪快船大炮,扩民勇练兵,牢牢守住了台湾府城,压得朱一贵和杜君英频频向英华求援。

但这都是小节,施世骠终究无力控制海疆,他依旧处于守势。可欧人一方有了异动,萧胜从私人途径得了不确定的消息,说去年康熙就跟洋人有密议。但来不及兑现就咽气了。现在欧人正跟已有“东南王”之称的施世骠联络,希望能履行这项密约。

被问到具体是哪国人,萧胜有些模糊地道:“葡萄牙、西班牙,法国,唔,可能还有荷兰。”

众人脸上都飘着不以为然的神色,除了不列颠佬,你都说了个遍

“那么以萧知政的估计,最坏的情况会是如何”

“最坏的情况,估计是有灭国之力的大军前来,载着六十门大炮的巨舰至少有十条以上。”

众人的脸色已经转为鄙夷,都在肚子里念叨,你这争军费的手段未免也太拙劣了。

萧胜尴尬地捏下巴:“消息还不准确,正在进一步探查中。”

他心里当然没底,葡萄牙的确是在澳门一事上跟本朝有了争执,荷兰人么,之前还打过一仗,这两家是有旧怨。西班牙和法兰西没太大接触,不列颠更是隔着一帽子远。早前英华颁布了贸易令,大开商路,就算葡萄牙和荷兰这等旧怨之主,也都在贸易厚利下低了头,怎么还会有欧人起大舰队而来

范晋帮腔道:“若是之前康熙真有密议,眼下雍又开始修理他的兄弟,手脚正渐渐腾出来,施世骠还在东南把权越来越重,如此前景,并非不可能。”

此事李肆跟萧胜已经单独讨论过了,早有定计,开口道:“南洋事重,如今朝廷的中央税,三成来自海关和海贸之事,不容有失。这样吧,老萧要加的部分,不从各部预算中抽取,就预支明年的交趾工商税,计司估计会有三十万,加上原本的一百五十万,老萧,够了么”

萧胜搓手,连连点头说够了够了。现在他分管的海军,加上伏波军,旗下有一万五千人马,人员费用就高达一百万,船只维持费、海军学堂和基地和训练等常规费用二十万,还得除开临时费用,能用来造船的不超过二十万两。

萧胜一直有心在海鲨级的基础上,建起一支可以横行南洋的主力舰队,到那时,英华才算是真正有了把握南洋的底气。虽然说人才还得长期培养,可没船也出不了人才。明年再得三十万,怎么也能造四条比海鲨更大更好的船。就算是预计中最坏的情况出现,也能有一搏之力。

思绪朝军事上转了一圈,李肆的想法已经清晰了。

“邓小田一案,朕决意”

李肆一开口,众人懒散姿态顿消,都紧张地听着李肆有什么定断。

“此案所涉事理太深,我英朝初立,不能辨析过细。朕有两个意思,一是以法论断,不偏不倚,一是让此案泯于舆论。”

李肆这两个意思,一是定论,原本大家各有意见,可现在皇帝开了金口,不愿去干涉此案评判,大家也就统一了意见,毕竟这是李肆在循他“国大于君”的原则。

第二个意思就有些难办了,李肆要求此案不能再成为舆论焦点,那要怎么做到让门下省去给各家报纸下禁令吗那可会惹出比邓小田案更大的波澜吧。

李肆似乎有些不情愿地开口道:“此事也不难,邓小田案里,有一桩关节,很早就是大家关心过的话题,那就是民人持火器之事。之前我们循明清旧例,用的是驰禁之策。而邓小田以火器伤人,正涉及到朝廷火器管制之事。儒党的报纸,也拉来被害人家眷,在报上声讨朝廷火器管制不严,我们就在这事上做文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