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344

分节阅读 34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神神秘秘,徐更是不懂,还要想得更多,却被李肆又一句话说得恨不能钻入地缝,“风风雨雨,都有我们男人,都有我在撑着。而徐你啊,终究不适合见识这些事情,还是好好守着三娘吧。”

回到严三娘身边时,徐还在失神,三娘关切地问她要不要紧,需不需要休养一阵子,徐沉默片刻,抬头的时候,眼瞳已经升起一股决然,“娘娘,我想去外面做事,军情处、禁卫署,哪里都好,我想见识更多,做得更多。”

严三娘眼瞳沉吟片刻,点头道:“也好,你就是我的手臂,替我在外面多帮帮阿肆。罗堂远那边接了一大堆活,正到处要人,你去他那里吧。”

接着她想到了什么,加了一句:“既然要出去,就得有正经名字了。师傅我是三娘,你就叫四娘,至于姓氏”

徐没有片刻犹豫:“我是天王买来的孤儿,当然要姓李。”

回到置政厅,正在反复检视自己的处置有无疏漏的李肆可是没想到,当初在凤田村时,为解决流民威胁而买来的那个孤女,先是跟在严三娘身边,因替代了柏红姑的位置而被取名为徐。而现在,有了自己追求,自己想法的徐,又变成了李四娘。

此刻他的思绪还在茹喜身上,正如他对徐所说的那样,茹喜此女很聪明,很有心计,纷繁缭乱之语下,对他就抱着最朴素的谋算,跟他有肌肤之亲,成为他的女人。

李肆对自己很有自知之明,抛开因段宏时而启发出的“睿识”外,他横行无忌,他小鸡肚肠,他丢三落四,同时他还很心软。没错,一旦跟哪个女子有了肌肤之亲,即便心中无情,也会多加照顾,纳入到自己的羽翼之下。

因此,他从来都很约束自己,除了三个媳妇和两个预定的媳妇,他就再没拈花惹草过。以他现在的身份,不说三宫六院七十二嫔妃的标准,就只跟老丈人安金枝比,他都是绝对的清心寡欲。

这就是他的洁癖,而他对此很有自知。茹喜此女,捉摸到了他的这个弱点,不是靠色诱,不是靠魅惑,而是靠满汉之事,靠未来的大局来y他。这个女子,深知”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征服男人”这条亘古不变的道理。

所以,就让她去胤禛身边鼓捣吧,嗯,应该是没问题的了,就是还需要再补上一个人,毕竟她本人是不可信的。

想清楚了关节,李肆招来罗堂远,一番布置不提,罗堂远却提到了另外一件事。

“孔尚任在潮州雇船,要直奔新会”

听到这消息,李肆沉吟,心绪从刚才面对茹喜时那股诸事全盘掌握骤然退潮,他隐隐感觉,自己对此人来意的判断,似乎太过草率了些。

“不止读书人,很多官员都准备去新会迎接孔尚任,于大哥已经直奔新会,要亲自调度监控之事,我也在担心,那家伙是不是要闹出什么大动静,于哥和我都建议”

罗堂远比划了个砍头的手势。

李肆冷冷看住罗堂远,这小子赶紧低下了头。

“于汉翼越来越像锦衣卫,你是不是想当东厂督公啊”

这事本就不该军情处管,李肆话说得有点重,罗堂远赶紧伏地请罪,同时心中大叫,于黑衣真是越来越狡诈了,走前让自己在天王面前多说一句。这下可好,被天王数落了,东厂督公那不就是太监么

孔尚任可不能杀,不管内里如何,至少人家表面上是来投奔英华的,这对英华也是有利的。李肆最鄙视的就是那种不分青红皂白,只要觉得对方有害就举刀的行为,那是极端的怯懦。

“他能有什么危害至多不过是举着孔家店的牌子,重新招呼起一帮读书人,想要再行独尊儒术之事。若是一年前他来,我还真的要害怕,可现在已是时过境迁,老调重弹,大家早没兴趣了。”

管着中书厅的苏文采和管着尚书厅的李朱绶也来了,说的还是孔尚任这事,李肆这么回答道,让两人稍稍松了口气。

“可孔尚任南来,尚书厅很多官员都串联而起,特别是士林纠结而起的那个三贤书院,更是活动频频,难保不轨之徒借机生事。”

李朱绶还是忧心不已,他对眼下形势非常敏感,这也是正常的。眼见英华大胜,这一国已到称帝门槛,他这宰相即将名副其实,任何风吹草动,都会被他当作要紧大事。

“三贤书院我知道,现在是屈明洪和屈承朔父子为首奇怪”

听到这对父子的名字,李肆皱眉,之前上表劝进,正是这对父子提出了最能融汇各方人心的方案,看得出他们的拥护之心也是最坚定的。

接着李肆笑了:“有时候只是方向分歧,并不一定要将异见之人当作政敌。”

广州东关,黄埔之北,一座朴素庭院正在撤除脚手架,已大致装修停当的主厅外,照壁遮布刚刚揭去,这是副琉璃拼画,三个傲立儒生凌云沧海,气度非凡,照壁上方写着一行字:“三贤济三世”。

“梨州、亭林和船山先生也有不同识见,大家该求同存异,共谋大局为好”

照壁前,一群人正纷纷攘攘吵闹着,既有红袍官员,也有儒衫布衣。争到热闹处,一人高声喊道。

此人红袍长须,年近五旬,正是天王府尚书厅礼科郎中屈明洪。科举之事,他是协助汤右曾主持之人,更是屈大均之子,名望颇高,这一声喊,众人终于平静下来,也由此而知,照壁上的三人,正是明末清初三大家: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孔东堂来英华,三贤书院该以一个声音发话,有什么相争细节,诸位最好先弃在一边,就如英华诸人应上满清之事一般,大家终需同仇敌忾。”

屈明洪说得稳重,众人都纷纷点头。

“还能有什么声音孔东堂乃孔圣之后,我等读书人,自是要以其为儒教旗帜,卫儒争位这英华,不能让邪魔外道霸持国政,惑乱人心”

却还是有人不甘,扬声叫唤着,这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士子,带着明显的福建口音。

“诸葛际盛,你是要学东林党,只为党争,不为国利么”

另一人叱喝道,正是屈明宏的儿子,刑科主事屈承朔。

“东林党何耻何错不媚君不事权贵,争的是为国为民三贤之倡,不正是东林遗风么”

诸葛际盛毫不示弱,甚至还语讽郑燮是谄媚小人。

“诸位我等皆读圣贤书,尊孔圣人,这点是没差的如今英华胜国,这一国已是诸民之国,就该以权变之心,以天下舆论,循正道兴儒。天王虽不再尊儒,但也没有毁儒,诸事自有规矩,人心已定。若是我等另起波澜,怕不是利国利民,而是在祸国殃民因此”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