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319

分节阅读 31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事事都一言九鼎。

康熙不屑地道:“果然是起于工商的婪贼今日他倚此立业,异日他也就因此溃灭商人唯利是图,为在我朝廷治下邀恩,竟连敌我都不分,那李肆”

他都在为李肆感到不值:“若是听到他旗下产业,居然还向朕贷银输诚,还不知脸上会是何等精彩颜色。”

康熙摇头慨叹不已,这李肆该是被工商挟制住了,竟然连这等生死事都不能掌控,你不是重工商么重到后来,反而沦为工商的傀儡,这就是你的下场,活该

这就是昭山大营里,李肆那番表情的由来,那确实是相当精彩。

康熙当然不会直接说借,帝王尊严绝不容许他朝商人低头。但一方面是救急,一方面也抱着“打击”李肆的心理,他许可了此事。让李煦给出一个既可以保存皇帝颜面,又能拿到钱的解决方案。

李煦能有什么方案,还不得看李肆的脸色行事。透过江南票行,李煦急急向彭先仲这边作了通报,等着李肆的回话。

李肆很俐落地点头:“借,康麻子的面子,我还是要给的。”

彭先仲是商人出身,没感觉有太大问题,若是换了其他人,比如说一般的英华文武官员,准会一跳三丈高,当李肆是“通敌分子”。

为什么不借他李肆不借,康熙照样有办法解决,现在只是不想过多动摇朝政根基而已。再说了,这可是康熙主动送上门来的一个绝佳机会,给李肆布置“江南攻略”打开了一扇侧门。

李肆悠悠道:“而且这笔钱借出去,我也不想着让他还回来,他得还我”

李肆冷笑:“还我一个江南。”

方案很快就订好了,半年期,一百万两无息贷款,但清廷得以临清、淮安、扬州、浒墅和北新五关一年关务作抵押。

李煦在苏州很快收到江南票行的回信,看到这条件,不由自主地抽了口凉气。借贷有抵,天经地义,但这抵押品,让李煦想起了当年韶州太平关的旧事。这一百万两银子,顿时变得无比烫手。

再一细想,自己若是短时间就搞到这笔银子,解了皇上的燃眉之急,圣眷怎么也能再增几分,更能稳稳把住江南这肥厚的生财之地。至于李肆在这一百万两银子上包藏着什么祸心,只要不是夺州占县,惑官反乱,想必皇上都不在乎。即便局势有差,皇上一纸诏书就能把关务收上去,江南终究是大清的江南,不是李肆的江南。

康熙也很快收到了李煦拿出的解决方案,对江南票行索要五关明年一年的关务,他也很理解。这五关一年上税六十多万两,算上陋规杂收,翻一倍,正好合官贷一年三成六分利钱,也就是一百三十多万两。若是朝廷还不出这一百万两,就将这五关交给江南票行经营一年,恰是在商言商的嘴脸,再“职业”不过。

“看来这一百万两,竟是不用还了,到时将五关暂交给那票行管一年即可”

康熙也拨起了小算盘,江南票行拿得五关,朝廷不过是还六十多万两银子。直接还钱是一百万两,是个人都知道该如何选择。

可康熙不是寻常人,是治天下的帝王,总得多想一层。深下去一层,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他是绝不疑李肆透过江南票行,在这一百万两借款上打着什么主意。就算有什么祸心,一纸谕令,江南票行都要关门,操心那么多干嘛

康熙更关心的是怎么马上拿到这笔银子,同时还不让自己沾手,想了半天,终于拿出了方案。

皇帝是不知道此事细节的,就交由内务府和江南地方一并紧急筹措这一百万两。内务府以李煦为代表,江南地方以两江总督张伯行为代表,由两人出面跟江南票行缔约借钱,同时给朝廷上一个题本,含糊地说是以关税为抵。注意,是关税,不是关务,朝廷自然不会让国政握于商人之手,嗯嗯。

这题本上来,他康熙装作事务繁忙,未究细节,画一个圈,写下“知道了”,这事皆大欢喜。他既是认可了此事,却也没沾事情内里,是李煦和张伯行“擅作主张”向商人借的钱嘛,到时候臣子觉得朝廷向商人借钱太丢脸面,闹出了大动静,就处置这两个人好了。

得了密谕的李煦一天之内就办好相关文书,然后去找张伯行。张伯行也接到了密谕,正觉纳闷不已,听李煦这么一说,心中恶寒,这是皇上要他背这个黑锅啊。可他敢不背么只好捏着鼻子签认了文书。

这么一趟来回,李肆的银子就落到了康熙的手里,再被分发到旗营将兵的手里。众人山呼万岁,士气大振,脚下也快了许多,六月初出了河南,直奔湖北武汉。此时李肆已在昭山下等得骨头发痒。

第二卷 第三百九十三章 小局大局,总被搅局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212 21:48:19 本章字数:4009

第三百九十三章 小局大局,总被搅局

上一章尾巴有小错,当时武汉是武昌府。

两军决战,二十多万人对垒,皇帝与天王照面,这几乎就是定国之战,自然没可能如演义小说中那般“两军相会,当面扎营”那般轻巧。四月京城定策,六月驾临武昌府,康熙这脚步已算是迅疾如风,不是有减震舒坦的广式马车在,这番急赶,他那把老骨头可难经得住折腾。

这两个月来,康熙自然不可能闷头赶路,相关谋划如一张大网撒下。而李肆蹲在昭山,除了练兵,也没有闲着,双方自有一番暗箭往来。可从表面上看,这两个多月不仅是湖南,连四川、福建都风平浪静,竟像是又回到了“太平盛世”的时分。

武昌府,亲征銮驾行在,康熙准备召开御前军议。开会前他需要先定下大方针,于是招来赵弘灿摸底。这家伙虽被撸了兵部尚书,但他熟悉李肆,又知兵事,康熙还是以他为军中参赞,有事必问。

赵弘灿道:“那李贼在长沙以南,湘潭以北的昭山立营,至今已有两三月。对长沙城的攻击却是点到为止,大异往日攻城拔寨的凌厉势头,该是另有所谋,我朝廷大军不得不防”

康熙淡淡一笑:“他图什么不就是图着要跟朕在长沙对决,正列阵以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