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309

分节阅读 30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关于英华“毁儒”的谣言本就满地乱传,此时更有了具体版本,有说英华是要拆了石鼓书院,改建炮台,有说是要改建成英慈院,还有说是要改成什么天庙。

这些读书人不仅聚在石鼓书院,还守在城门外原本的香水庵里,正好堵住草桥南岸,英华军要出城向北行动,准会遭到他们的阻扰。到得那时,杀不杀呢

英华军本没打算,那些读书人却已经做好了被杀的心理准备。听闻英华就为“毁儒”,在广州黄埔杀了上千“读书人”,他们都是抱着殉道的决心而来。刚才那阵高呼,内容是“有李无我有英无儒”

“来得这般整齐,背后到底是谁呢”

李肆思考的却是这个问题,军情处紧急启动了埋在驿递里的内线,连拆无数清廷文书,终于从湖南巡抚叶九思呈递给抚远大将军胤祯的急递中招到了答案。

“李光地的学生陈万策他干这事不出奇,可出奇的是,胤祯居然全盘放手,还替陈万策从官面上遮掩,不让这一策进到康熙耳里。”

细细品味着这个消息,许久之后,李肆抽了口凉气,他忽然发觉,自己对胤祯这个人,似乎太过忽视了。此人的这番布置,还真是神来一笔。

跟这位大将军再度交手,竟是在人心一事上先摆开了战场。

第二卷 第三百八十章 战衡州:不是我变了心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26 21:50:15 本章字数:4448

第三百八十章 战衡州:不是我变了心

元宵快乐匪头却没元宵吃,因为对那玩意过敏。且把票票下了锅,什么月票推荐票评价票一并煮来。端起碗,清汤诶

让李肆吃惊的并非是谣言,而是陈万策即将要干的一件事,湖南巡抚叶九思播传谣言,不过是为这事铺垫造势。

陈万策要干什么,都还不足以让李肆震动,因为陈万策也只是给胤祯打前站,真正的戏肉在胤祯身上。

英华军抢占衡州,延信不依不饶地在黄沙湾掘壕固守,图的是什么只是迎候胤祯大军南下,与虎贲军对决并非尽然如此,也为的是胤祯的谋划。

这位十四阿哥要干什么哭孔亲临石鼓书院去哭孔严格说该叫悼儒,这也是从正气报倡导的哭孔行动里得来的灵感。陈万策先行一步,以理学大师李光地爱徒的名声,将聚在石鼓书院的读书人心气抬起来,接着胤祯出面,就在石鼓书院演上一场大戏。

石鼓书院就在瞻岳门东北不到一里处,寻常小炮都能打到,这事肯定不是下属的建言,而是胤祯自己拍脑袋想出来的大胆之行。他要趁着大军攻城的时候,亲自去石鼓书院悼念毁于英华之地的儒教道统。

大胆都是其次,胤祯对儒家士子“道统”的看重,让李肆觉得自己忽略了此人的潜质。原本的历史里,胤祯只在军事上显露过一定的才能,败策凌敦多布,复西藏,谏言康熙缓攻策妄阿拉布坦,在军事决策上也就是“不糊涂”的程度。除此之外,他再没什么表现,早早就因雍正得位而沉寂。

之前李肆在宜章跟胤祯对决,就军事而言,胤祯都还显得稚嫩,让李肆不怎么在意此人。可如今见着他这神来的一笔,顿时有所警惕,这家伙的路子,还真就是康熙的路子,假以时日,未尝不是个小康熙。

为何李肆会这么想

“人心,大将军此举虽说冒险,却能得天下士子之心万策也是想通了,不再劝大将军,非常之时,就得执决绝之心,行非常之事。”

荆州城外,陈万策向送行的胤祯拜别,胤祯竟也是深躬到底。

“还望先生打好招呼,胤祯不想皇上惊忧,等此事完结,再由胤祯自己奏报给皇上。”

两人对拜,胤祯仔细叮嘱道,陈万策露出了然的微笑。

“大将军放心,此事也就万策、叶九思和延信等人知晓,还特别防范着湖南县府官,特别是长沙知府”

长沙知府沈敬是四阿哥胤禛门人,陈万策点出这一条,胤祯宽慰地笑了。

“大将军舍身护道统之名,定将感动天下士子。”

陈万策再这么说着,胤祯微微摆手,脸上却是笑容不减。

果敢、大胆,尤重人心,还特别看重汉人士子,这几乎跟青年时的康熙如出一辙,让李肆内心隐隐担忧。

他已经将历史大潮拐到了另一个方向,康熙之后,清国皇帝到底会是谁一定还是雍正吗这可真难说了,瞧眼下康熙和胤禛因为他李肆而渐生隔阂,胤祯的政治生命,也因他李肆而有了极大变化,难保康熙会将位置传给胤祯。

民间演义里所说的将“传为十四皇子”改为“传位于四皇子”这事多半是不存在的,但康熙对胤祯有传位之意却该是真的。

胤祯和胤禛这两兄弟的选择,就李肆前世所知,前者有太多优势。一是年轻,二是性格像康熙自己,三是有统领大军的经验。前世诸多人将胤禛这个“闲王”长期的默默无闻视为隐忍,这也是过份解读。康熙并没有给胤禛太多历练军政事务的机会,都是一些零碎小事,对其暴躁偏执的性格也有清醒认识。

当然,这也不意味着康熙驾崩前已经定好了储位人选,可原本的历史上,如果康熙驾崩时,胤祯和胤禛都在京的话,雍正能不能“正”还真是难说。毕竟在这石鼓书院悼儒一事上,已经能清晰看到胤祯对储位的渴求。

眼下已是康熙五十六年,还有五年康熙就要蹬腿,按照李肆自己的规划,五年时间还不足以完全倾覆满清,清廷依在。那时继位的若是胤祯,会是什么局面

这个问题李肆思考良久,感觉很难把握。胤祯虽然可能是个小康熙,但就他策划的这桩悼儒行动来看,胆量比老康熙更大,也更重视人心,治政时与治下的犬儒勾结也更紧,能出什么招数,要折腾到哪一步,李肆无法预料。

这时候他就开始审视之前自己的一桩认定,那就是不能让雍正上位。前世所知的雍正,心狠手辣,治政苛酷,注重实效。军机处、密折奏事等等举措让满清皇权走向顶峰,是对康熙“仁治”遗祸的矫正,让满清统治进行了一番内部改造,根基更加稳固。对满清是好皇帝,对华夏却是大祸害。最初胤禛出广东钦差,李肆的第一反应就是干掉他。

可现在形势不同,地位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开始有了转变,李肆心有所感,不让雍正继位,真的是件好事吗由这个思路想下去,李肆得出了结论:雍正上位才最有利于英华,有利于他的造反大业。

为何李肆的心思会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首先,李肆对胤禛的性格和手腕了解得太透彻,如对康熙的了解一般。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他之所以能在康熙盛世的角落里崛起,撬开一处空隙,趁势而起,靠的多都是对康麻子这个人的了解。

其次,不管是原本的历史,还是现在的历史,雍正上位,怎么都带点不正之味。而原本历史里,他在位十三年,最大的敌人是他的兄弟,其次是他的臣子。让胤禛推行桩桩苛政,强化皇权的用意,第一点就是消除对他皇位的威胁。

而在眼下这个被李肆搅得面目全非的历史里,雍正所面临的敌人,不但不会少,只要李肆有心,还会更多。相比之下,英华不是他最主要的敌人,至少在他即位最初几年不会是。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