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275

分节阅读 27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各分站点的负责人签名。

码头军需区的负责人按照时间排程,将一张张运单派发出去,码头上的装卸工推动着龙门吊,快捷地将一箱箱货物装上各家船行的货船。数百里外,韶州府太平关码头,也早早清理出了大片货场,火药等危险物品被隔在单独区域内,宽敞的货场正被一堆堆物资渐渐填充。

“胤祯用了陈万策为粮台总提调,设了四方粮台,大军和物资转运能力比康熙出征漠北时提升了一个等级,此人务实谨慎,算是个劲敌”

李肆等胤祯的大军等得发慌,再三再四检查军队的状况,在后勤会议上,他强调了当面敌人的后勤能力,却引得部下们都是不屑地一晒。还没跟那家伙手下的大军接火,打仗如何,大家不敢评断,可说到后勤,嘿嘿

谢定北更是歪着鼻子,满心鄙夷,心说那胤祯要来经历一番他们英华军的后勤,还不知道要掉几个下巴。

龙骧军已经到了郴州前线,过韶州的时候就全员换了装,现在郴州前线聚起了一万两千英华军官兵,后勤给养就跟当初在新兵训练营里一般通畅。甚至每天还有各式水果吃,看包装箱的标签,竟然是三天内从广州送到郴州的。

谢定北自己跟着英华军的几百轻伤员,已经在韶州养好了伤,现在又重新归队了,对面胤祯的大军都还没个影。

来回韶州这么一趟,见到的景象让谢定北和众将士头皮发麻,那一路的江船,几乎快从韶州一直排到了宜章,百里水道一路通畅,绝无阻滞,由韶州往南看,这船列竟是看不到底,似乎还一直连到广州。江上每段都有专人调度,还不是官府中人,而是各家船行自己派出的“行船提调”。

他们这些重返前线的伤兵,有专船运送,到宜章后又有马车直奔,从韶州到郴州,只花了一半天的时间,这还不是特意加急。这般速度,让他们这些中层将官都想到了李肆稳坐郴州,等候胤祯大军压下的真正意图。

其实就韶州所见,这意图也已经显露出来,只是大家还没想通另一个环节而已,这个环节的秘密,就只有高层清楚,他们也不敢开口细问。可所有人都心中笃定,这一战,必胜无疑。

“当然,跟我们英华军的后勤比,鞑子不过是小儿学步。”

李肆捧了一把胤祯,接着又把他踩到土里。

先不说人少,装备简练统一,后勤压力本就少很多。就说内外两面,英华军的后勤都领先于满清体制一个时代。

在内,满清只是靠地方粮台为核心的台站体系来粗略保障后勤,只能大致控制结果,其间过程无法掌控,效率低下,资源损耗严重。而掌握后勤的只是小小的幕僚团队,跟从属于地方行政体制的粮台之间,交接很不顺畅。

英华军的后勤有单独部门进行整体监管,而且已经制度化,只要李肆定下作战计划,后勤需要做哪些事,就有专门的军务经办层层分解,编制清单和排程。这些也非李肆生造,从最早青田公司的若干作坊,到后来的佛山钢铁、东莞机械等产业,他们的原料供应体系就含着同样的运转原理,将之改造移植过来就可。

在外,满清是靠商人协运和粮台兵站征发,官商协作完成后勤,这已经比古时领先很多。可因为必须借助地方行政体系来监管和分派,环节多,牵扯多。而英华军后勤,不管是物料还是递送,都是商业化运作,分包给相应的民间力量,由军中后勤部门监管。境内没有关卡,也不涉及地方,整套流程简洁顺畅,实际开销也要低很多。

英华军的后勤体系刚刚成型,还未经重大战事检验,现在战场聚焦郴州,李肆将这套后勤体系推动,有点牛刀杀鸡的感觉,毕竟从广州到郴州这点距离,后勤只是简单热身而已。

“实在无聊啊那大家就去踢足球吧。”

李肆终于忍不住了,召来一支工程队,两天里就搞定一个有简陋看台的足球场,就在郴州城北城墙下,招呼着部下踢起了足球,还自当守门员,为新手们展示了飞身扑球的“绝技”。

“敌军困守危城,已是军心溃散,不得不蹴鞠行乐,提振士气。”

用大片壕沟护住城北大营的何腾林向长沙如此报告道。

“我说那家伙就不能快点么再等下去我又要发明橄榄球什么的了。”

六月中,军情处探知胤祯大军的兵力军需汇聚不尽理想,胤祯气得杀了不少人,出兵日程可能会推迟,李肆也是气得七窍生烟,杂念四起。

第二卷 第三百三十六章 湖南大决战:围观涡流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2115 20:53:12 本章字数:4252

第三百三十六章 湖南大决战:围观涡流

“这要等到什么时候”

广州黄埔港北面,脚手架围住了一座建筑,隐隐能见又陡又尖的式样。一群发色各异,服饰奇特的人在远处一边打量一边交谈,来往行人都好奇地盯了一眼,是洋人呢,可没人停下围观,如今这广州,洋人来往得多了,听说还允许洋人在黄埔港北面置业,到时说不定满大街都是洋人。

“特使阁下,我们正在日夜赶工,保证在半年内完工”

工头恭谨地答道,以为那消瘦法国人是在问自己。

“我主荣光普耀尘世,无论是在何处。可跟这座教堂的工期比起来,我更关心中国皇帝和广东国王的战争,要等到什么时候才有结果这关系到教宗霓下托付给我的神圣使命波普尔船长,您现在已经有了确切的评估了吗”。

教宗特使查理斯米拉德德多罗情绪很焦躁,他来中国十年了,肩负着教宗克莱门特十一世的谕令,协调耶稣会、多明我会和方济各会在中国传教政策上的争执,具体任务是禁绝中国教民祭天祭祖祭孔,为此在北京与康熙爆发了争执,随后被驱逐到澳门,由澳门总督关押在方济各会一家修道院里。1

原本他已是病卧在床,奄奄一息,却没想到,两三年前,广东形势大变,以前那个中国皇帝在广东的管治,渐渐被本地一位商人出身的将军接下。去年更是立了新国,割据广东。这下再没人管多罗,澳门总督也觉看不清形势,撤销了软禁令。被这新形势鼓舞,觉得自己还能有所作为,多罗养了一阵子搀,就来到广州观察形势。

可多罗一直不敢主动跟这个新立的王国打交道,即便从去年开始,这个叫“英”的王国打得“清”帝国连连退步,他也不敢贸然下注。若是清帝国胜了,本就对他心怀偏见的皇帝再以勾结叛匪的名义问罪,说不定会牵连到所有传教士。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