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90

分节阅读 9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摸进我的门,还说我是坏人什么逻辑”

李肆被气得发笑。

“反正跟我大哥作对的,就是恶人”

年轻人硬着脖子嚷着,看样子也是讲不明白什么道理。

“别扯了,留下你的名字,我就当打死了一个贼匪,看你那蒋大哥会怎么说道。”

李肆吓唬道。

“我叫李卫,你记好了不要跟我扯什么一笔写不出二李,姓李的都会以你为耻”

这年轻人根本没龘理会他的恫吓,就絮絮叨叨地喊着,后半截李肆根本没听进去,他是被这个名字给晃了一下。

“李李卫哪个卫”

“侍卫的卫”

“江苏丰县人”

“你怎么知道”

那二十出头的年轻人瞪圆了大眼,目光跟着脸上的麻子,一同在火光里摇曳。

李肆心神也在摇曳,这李卫,看年纪形貌,再听籍贯,该就是那个雍正名臣李卫李又阶

关于这家伙,他可知道得不少,再过四年,这李卫就会进京捐官,六年后才任户部郎中,在那里被胤禛,也就是雍正看中。等雍正即位后,一飞冲天。1

问题是,这是广东诶,这家伙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抓住他”

李肆这一晃神,那李卫猛然滚地一翻,蹿到了一个司卫身后,其他人的长矛鸟枪不敢妄动。他再趁着众人这一愣扑到了墙下,两脚连点,偌大身影呼地就翻墙而遁。等司卫们追上去,噗通声响起,那家伙已经下水了。

“别追了。”

李肆拦住气得喉咙直打呼噜的于汉翼胡汉山等人,李卫又怎么了,他可不会为了这么一个家伙,让自己手下人去冒险,瞧他这身手,该是那个李卫没错了。跟电视剧里的李卫可不一样,历史上的李卫精通武艺,还有徐州当地学者考证说他中过武举。想来也正常,没这方面的经历,也不会留下“捕盗总督”的名号。

“我可没那个运气,能把雍正的头号干将给招揽到门下”

隐隐还有那么点遗憾,接着李肆耸肩释然,自己又不是在玩三国游戏,就别打什么招名人的主意了。

蒋赞身边居然潜着这个李卫,浛洸厂的事,可有得好看了。

“我伸爪子试探,没碰动,放出去狗,却被人吃了,现在我没辙了。”

对着彭先仲和那三个湖南商人,李肆摊手,对方惊疑不定地对视着。

“那那怎么办”

彭先仲眼神也在乱晃,真斗不倒那蒋赞,最先倒霉的是他。蒋赞开口要补上四万多两税银,这钱谁也凑不起,而且这还不止是钱的问题,李肆之前把书吏压住,才让浛洸的过关费降了下来,蒋赞这么一捞,过关费又成了悬在后脖子上的刀。

“不是没办法,只是还得等等形势,否则我之前的布置起不到作用。”

李肆招手,盘石玉递上来一卷文书,摊在桌子上打开,彭先仲和湖南商人粗粗一看,眼珠子顿时都瞪圆了。

“真真能做到这事”

彭先仲喘着大气,难以置信地问。

“很难,但不是没机会,现在看蒋赞是心狠手辣的,就看那些书吏会不会下软蛋了。”

李肆翘起嘴角,如果蒋赞没这么牛,他或许还不想考虑用那个计划,毕竟有些行险。可这家伙软硬不吃,身边还有个日后的江湖酷吏,自己这个恶霸惹不起。所以眼前形势很诱人,值得赌上一把。这计划早在他伸手浛洸的时候,就和段宏时一起做好了,而且这不是阴谋,而是阳谋。

“李半县没胆子,缩回去了,咱们怎么办”

浛洸,税厂书吏们聚在一起,群情激愤。

“那还能怎么办他既然缩回去了,那商人他也不能再护着,下手”

那个向案头更是咆哮起来,税关的监督委员很少插手细务,想插也插不了,都是给实际干事的书吏们下指标,或者另开名目让书吏收钱。书吏们就推着书手、巡役们向商人和船主收钱。

之前李肆借着县里的势力,还有刘兴纯和陶富的挟制,压着他们不乱动,现在蒋赞一来,李肆没碰动,书吏们自然要爆发了,在商人身上爆发。

“对封江全都拦下来,把今年的积欠都补上才能走”

“老子们还要过年加倍”

书吏们像是压紧的弹簧被松开似的,一个个蹦得老高。

听着一片叫嚷,那个最先鼓动的向案头反而没声了,就捻起胡须缩在一边看着。

第二卷 第一百一十五章 底线的碰撞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923 11:00:19 本章字数:4585

第一百一十五章 底线的碰撞

浛洸的横江木栅前后都堵满了大小船只,甚至连江两岸都铺出了长长船影,江面到此之处骤然变窄,像是得了梗塞的血管一般。

无数人正涌上浛洸码头,还有不少人直接沿着相邻的船只跳上岸边,岸边有一排钞关办公和堆放货物的木屋,被数百上千人围得水泄不通。见那些人有商人伴当,有船夫艄公,甚至还有穿着绸布的商人,一个个都脸红脖子粗地叫嚷着,不少人激动得砸屋子踹门。

“税关书吏是世代相继的,他们掌管着船只的查验,货物的估价,税薄的登记,税银的经手,每一项事务都是专业活计,没个十来年的实务,根本没办法胜任,就跟衙门的胥吏一样,换个人,那就是两眼一抹黑。”

“太平关的经制书吏是八个,分到浛洸只有两个。朝廷要的税银定额那么高,根本就应付不过来,所以监督委员必须增设书吏,现在浛洸有十七个”

“书吏还得靠算手来核算税银账目,靠巡役来上船查验,一个书吏身后又有十多二十个帮衬,浛洸厂不过是个分关,就养着好几百号人,还不算署馆那委员手下的人。事多就人多,人多银子也花得多,银子花得多,就得从商人身上找回来,所以商人都说过钞关如过鬼门关,即便名义上的税率定得再低,钞关都是奔着你有多少肉就割多少来下刀的。”1

浛洸南岸,看着对面的热闹景象,李肆像是在介绍,又像是在感慨,身边的彭先仲连连点头,他可是有切身感受。

“有这样的税关横在商人面前,不仅抬高了货价,还增加了风险,让你们商人没办法核算盈亏,只能估摸着贩运,货卖掉之后才清楚能赚多少,所以没一定本钱的人可不敢作生意。”

李肆说到这,彭先仲接道:“有本钱也落不着好,我家老爷子看得清楚,三十年前,英德清远和阳山一带,和我们彭家一起走湖南的还有好几十家,可到现在,除了两三家,其他都败了,新起来的也多半会这样。除非是皇商和官商,可有时候出了地界,皇商和官商也要被自己人盘剥,嘿嘿咱们行商人有句俗语,叫赚得了一时,赚不了一世。”

彭先仲又叹了口气:“老爷子这辈子有一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江海一帆尽,陆地可行舟”

他这说的是商流畅通,李肆嗤笑:“这可是比改朝换代还难的愿望。”

“无关隘是不可能的,但是让它弱化掉却有可能,这样咱们的生意就好做多了。之前借着浛洸厂没委员在,压住了书吏,不让他们乱伸手,可我终究没办法掌握他们,现在这形势,该是有机会了。”

李肆朝彭先仲示意:“你可以去了,记得到火候了才出面,之后还要把握好分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