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64

分节阅读 6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热河行宫以概微华夏而建,东北草原、西北山地,东南湖泊。身为这行宫之主,自然也就是此时的华夏之主,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了。而被称呼为十四的年轻人,正是十四贝子爱新觉罗-胤祯。2

听到康熙说到“若你是朕”这四个字,胤祯脸上闪过一丝红晕,他深吸气,将已在肚子里打了好一阵滚的话说了出来:“儿臣以为,此事分军政两面。军的一面,剿匪是赵弘灿和施世骠的本职,无须多言。政的一面,皇阿玛以仁治天下,当援福建陈五显案,叮嘱二人毋伤良民,只以缉拿匪首为要。”

康熙摇头:“在朕面前,还遮遮掩掩什么心里是怎么想的,就真真说来。赵弘灿和施世骠在奏折上不敢把话说透,可送到兵部的塘报却清楚得很,你也该有所耳闻。”

胤祯咬牙,乍着胆子开口道:“儿臣知道,韶镇游击被杀,韶州城险破,贼匪有数万之众,是这些年来南方最大的一股匪患,皇阿玛应该多作布置,免得祸患荡动。”

康熙轻哼了一声:“朕御宇五十一年里,有杀官的,有破城的,聚匪过万的更不计其数。可像此次韶州匪乱这样,匪首以造反为明志,着意在削损官兵上,还真是头一遭。”

鱼漂晃动,康熙一边操着鱼竿,一边继续说着。

“连韶州城都碰不动,这股匪乱也不必在意。十四你说到了第一层上,要注意的只是政这一面。不过十四和北方不同,两广福建,那都是江南以南。朕这几十年来巡幸天下,从未去过,也从未想着要去。”

他的语气沉冷下来:“不为水土,因为那都是汉人之地。我们满人,手能直接握住北方和江南就已经够了,眼下西边还是要紧之地。更南的地方,就得靠汉人自己整治自己。”

胤祯只觉得背上发麻,那是兴奋之极的感觉。康熙对他说到的,不再是之前那些“宽仁”、“合衷”的场面话,而是绝少提到的帝王心语。

“朕虽多讲宽仁,可心中从未忘掉慎独二字。以帝王论,匪民之事不可受臣僚牵累,以满人论,汉人之事不可受汉人攀扯。福建陈五显案,朕侯着范时崇以木牌招匪民下山,得获匪首之后,才能从容处置,稳住朕仁政之势。如今这广东杨春案,岂能先出声,让臣子在下面揣摩自利”

康熙很少这么直舒心胸,听得身后的胤祯呼吸急促。

“军事上,施世骠这人,朕信得过。不过若是学蓝理,给了朕机会,朕也不介意断了那文武双全施台湾的武途。政事上,萨尔泰和汤右曾正好在广东,有他们遮盖子,事情也沸不到朝堂上来。”

“天下都是朕之地,却有远近肥瘠之分,万民都是朕之民,还有亲疏贵贱之分。南方之地,汉人之事,不管如何开篇,如何收场,其名其利都该归朕,都该归朝廷,都该归咱们满人做什么事,说什么话,都得循着这一条道理。”

康熙像是在训导,又像是在自我总结,胤祯的思绪被这深而剔透的言语给震散,完全说不出一个字来,直到康熙语调缓和地再次开口,他才醒了过来。

“此事是该援陈五显案,可只能做,不能说,去看看朕对赵弘灿折子的朱批吧。”

哗啦一声,一条大白鱼被提了起来,远处守着的小太监赶紧弯腰奔了过来,将鱼取下,丢进了旁边一个大水桶里,听里面扑腾的水声,已是有了不少大鱼。

胤祯翻开文案上那份两广总督赵弘灿的奏折,前面部分他已看过了,粗粗说到了韶州的匪情,还说正在组织官兵围剿。翻到最后一页,康熙的朱笔御批赫然醒目,一个画得很圆的圈,下面是五个字:“朕安,知道了”,那是在回每份奏折必带的问候。

1:所谓鸟枪钻管一个月,应该是夸大说法,或者是工期不紧的状况,否则鸟枪成本里,人工还会高出很多。鸟枪价格也不会低到在明末时二两五钱银子的水准。虽然这多半是劣质产品,可清代鸟枪的价格也没超过这个标准太多,依旧在十两以下。

2:此时雍正还是胤禛,所以十四可不能以“允禵”称呼。

看到那个“少写感情戏”的标签,很是感慨啊,我是尽力而为。不过“少”不等于没有,也希望朋友们不要一看到女人就觉得是在写感情戏。历史是男人和女人一起创造的,只是方向不同而已。我绝不想让李肆变成一部人形电脑。在这个他渐渐一手推动的新时代里,他得有身为人的一面。我能保证的是,在这方面的内容,并不是简单的yy,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展现新时代的职责。

那个啥即将上架,有月票的朋友们瞅着还顺眼就留留,到时干上一票哈

第二卷 第八十四章 都是大赢家

泡书吧 更新时间:2011910 16:34:02 本章字数:3825

广州府三水县的县衙大堂被重新布置过了,四位大人正各按座次端坐堂上,之前的客套过场演完,竟然没人再牵起话头,场面顿时冷了下来。

通政使汤右曾和吏部侍郎萨尔泰已经到了广东,两广总督赵弘灿和广东巡抚满丕这两位广东地界的大佬,到了三水县接钦差大驾。之所以在三水县这地方接驾,是因为总督衙门在肇庆,巡抚衙门在广州,这三水县正好在两个衙门中间,可以彰显督抚相平的原则,历来钦差到广东都是这般待遇。

只是这样就苦了两位钦差,虽说随后就能进广州入驻按察使衙门审理杨金两案,但一路风尘仆仆而来,却还得在三水县这个小地方先折腾一番。

更恼火的是,刚一来就撞到韶州匪乱,虽说这匪乱只在粤北,并没波及广州,可总督、巡抚和韶州的府县官员势必要把精力放在处置匪乱上,审案工作就得不到地方的全力支持。原本二人各怀心思要搅起来的风潮,自然也被贼匪大潮给盖住。

看了看主位上的吏部侍郎萨尔泰,再看看居于陪座的总督赵弘灿、广东巡抚满丕,汤右曾心抖了一下,思绪也从正事上滑开了。萨尔泰和满丕都是满人,赵弘灿虽是汉人,却是个武人。他这个汉臣文人,根本就是孤军作战。

“韶州对了,克五说到的那位幕友,正好在英德,也不知此次匪乱是否无恙”

汤右曾低叹,原本的谋划被全盘打乱,他正心乱如麻。

“韶州匪乱形势不明,本督近日还得埋首军务,杨金两案的审理,就只能多劳二位钦差了。”

赵弘灿终究是头号地主,不得不先开了口。

“制台运筹帷幄,平掉这匪乱,不过是谈笑间灰飞烟灭的事吧。”

萨尔泰使劲压榨着自己的汉文学识捧了一句。

“有施文秉在,我就是个军台大使,捷报应该没几天就能到。”1

赵弘灿和萨尔泰不熟,赶紧将这奉承引流。

“那制台怎么还说形势不明呢”

萨尔泰的二楞子嘴脸顿时显露出来,连同为满人的满丕都跟赵弘灿对视了一眼,眼神里的话,一边的汤右曾都能读出来:“这个傻冒。”

“关键是这捷报的内容如何,想必赵制台和施军门也不愿成为范蓝第二”

汤右曾不阴不阳地插了一句话,引得赵弘灿和满丕又都“连眼”看了过来。

“这不是有汤兄在吗呵呵”

满丕也开了口,气氛顿时活络起来。话题就绕着韶州匪乱转圈,杨金案反而没人提上一句。

“总而言之,手脚轻重全在施文秉身上。光平息匪乱还不够,没抓住贼匪杨春的话,匪乱绵延下去。诸位虽然都不好受,可终究还得他来扛这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