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草清 > 分节阅读 17

分节阅读 1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了起来,话也转了个圈:“不过皇上此前屡岁蠲免、累至万万,有刚蠲免之地,再行这亘古未有之仁政,皇恩太重,恐小民担受不起。臣请今岁先在直隶施行,检讨所得,明岁再推之各省。”

这番话让大臣们骤然恍悟,真是个老狐狸塞给了皇上一顶千秋未曾有过的高帽子,接着再将实务压到直隶一地,李光地入阁前就是直隶巡抚,自然能让这事漂漂亮亮,而明年明年正好是皇上的六十寿典,这样一件寿礼,历代君王何曾有过

“都说我毒蛇,我看这李光地才是真正的毒蛇。永为定额,既是不减也是不加,可李光地嘴巴一张,只提永不加赋,这就成了三千年未有之仁政朝廷丁银每年不过三百来万两,向来都征收不齐,还经常压得地方出事。诸多地方本就按着定额在征,广东府县案,不就是因为这丁银上的龌龊才闹出来的想加都加不了。皇上的心思被李光地这么一打磨,听起来动静挺大的,其实并不影响钱粮根本。这李光地的道学心肠,简直到了七巧玲珑之境”

赵申乔嘴角微微一抽,他最先明白过来。

接着其他大臣们也纷纷把事情想通透了,这根本就是把烂肉烧成酱肘的勾当,既得名又得利2。李光地一番话就把这事磨得光亮剔透,难怪这位仁君圣上会说“大臣中每事为我家计万世者,独此一老臣耳”

不等大臣们发表意见,康熙一锤定音:“如此甚好,就依这意思,拟谕明发。”

康熙摆驾离开,李光地来到大殿另一侧的竹帘后,几个值南书房的翰林立在里面。他们虽然是内廷之人,在这朝会上却不能发言,只能和记注官一样,躲在一边倾听和记录。

制诏一类重要文书基本由大学士和学士等人草拟,而上谕一类经常性的文书,名义上虽然也归大学士和学士负责,可他们不仅要办理本章,还都兼着部务,根本忙不过来,基本都交给值南书房的翰林负责,大学士等人把关审阅,再由皇上亲览定夺。今天皇上丢出了这么一个意思,还要求明发上谕,李光地这是来找草拟之人了。

见到李光地过来,翰林都躬身行礼,唤着“李相”。

“悔余,你来拟这上谕,前明之事和课征经制,都不必提,记得”

李光地看了一圈,点中一个年纪比他小不了多少的翰林。这人不仅文才出众,和自己一样,也曾有过大起落,为此还改名立志,此事交付给他应该靠谱。

“这都是皇上乾纲独断,我们臣子,不过是识漏补缺。”

查慎行,字悔余,以翰林院编修值南书房,辫子上也是白发丛生。他对李光地毕恭毕敬,连声应是,倒还不为身份,他可是李光地荐进南书房的。

“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嗯,就以这八字为纲”

送走李光地,查慎行脑子急速开动起来,而李光地的嘱咐,他也心里有数。这位名臣的性子已经磨得浑圆,诸事不愿挑头。今天这事太过重大,李光地不得不冒出来帮着皇上,却绝不愿意把自己的名字留下,所以这上谕,就得是皇上一个人自说自话,再无他人。

“三千年来,天下确也少有今时之祥靖,可更未见有邀名之君如今上者”

一边打着腹稿,查慎行一边腹诽着,接着意识到这可是大逆不道之念,惊粟地左右扫视,发现同僚并没注意,偶尔偷偷瞄来的一眼里,既有羡慕,也有嫉妒,那是他再熟悉不过的眼神,这才微微松了口气,可额头已经泌起一层细细的汗珠。

交代了上谕的草拟,李光地走出大殿,朝大殿一侧的厢房走去,那是他们这些参加朝会的大员们歇脚的地方,李光地还得等初稿拟好,顺便在这段时间办理本章。

一想到本章上面那些琐事,两江总督噶礼和巡抚张伯行的互讦,还有戴名世南山集一案也搅在里面,就让他心中隐隐烦躁。接着又想到皇上明里暗里又在着手二废太子,看起来,皇上这终考命可真是悬了。

想到终考命,李光地的心思转到了自己身上,自己这终考命到底又着落在哪呢看来得补点德行才好,张伯行得保,还有被戴名世案牵扯进去,现在还关在牢里的方苞

思绪翩跹之间,李光地进了厢房,一干中书们打千拱手,李光地微微颔首,见到了吏部侍郎萨尔泰,随口问了一句“杨津叩阍一案的题本,可都参透了”。

李光地本就是吏部尚书,此案也是吏部要务,他一直记挂在心。萨尔泰恭敬地拱手点头,连道李相放心,必不辱皇命,将此事彻查清楚。

“彻查清楚清楚到何等地步啊”

李光地淡淡问着,萨尔泰哑然无语,他一个萌补出身的满人,哪懂得那么多文字上的弯弯绕绕。

“此案同新安县知县金启贞并为一案,皇上还派了通政使汤右曾和你同为钦差,要的可不止是清楚,你可要好好斟酌。”

李光地虽然没有彻底点透,却依旧给了方向,萨尔泰顿时悟了。通政使汤右曾管的就是朝廷题本邸报的上传下达,跟着去广东干什么那就是监督此案交上来的作业,确保毫无纰漏,绝不会犯下之前福建提督蓝理那种低级错误。

“下官还需提查在京文报,审询杨津,一时成不了行。李相若是还有交代,趁着这段日子,下官可多作些准备。”

萨尔泰一边说着,一边心想,巴结这个汉臣,也不算没了骨气,毕竟人家张口就能解决问题。

李光地对萨尔泰确实还另有期许,自顾自地坐了下来,一展袍摆,就拉开了话匣子。

“四十七年再申禁矿之后,广东矿徒繁增,滋扰乡民不断,可见督抚府县,着力不深。皇上让你去广东,除了此案,还嘱你观风查访,这地方禁矿一事,须得擎领为要务。禁矿系我朝立国之本,干系重大。奸商欲壑难填,引细民逐蚊利而弃农稼,矿徒云集,祸蕴其中。当年陕西商人何锡在广东海阳开矿,盛时蚁集十余万人,一时不慎,全省糜烂”

李光地毕竟老了,说起这禁矿,就絮絮叨叨没个完,萨尔泰努力让自己保持住洗耳恭听的表情,心中却暗自后悔,早知道这老头对开矿深恶痛绝,说起这事就特别来劲,就不该多嘴,这一开口,不知道要扯多久。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