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源灭时空 > 分节阅读 6

分节阅读 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玛雅人使用一点、一横、与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来表示数字考古学家研究玛雅人的数字系统时,发现他们的数字表达与算盘的算珠有异曲同工之妙。他们使用三个符号:一点、一横、一个代表零的贝形符号──就可以表示任何数字。类似的原理今天被应用在电脑的“二进位制”上。这种计数方法,可以使用于天文学的数字,在危地马拉的吉里瓜所发现称为石标的雕刻石柱中,记载着九千万年、四亿年的数字。玛雅的历法非常复杂,有以二六○日为周期的卓金历,六个月为周期的太阴历,二十九日及三十日为周期的太阴月历,三六五日为周期的太阳历等,不同周期的不同历法。我们用现代天文观测知道一年是三六五二四二二天,而玛雅人已测出一年是三六五二四二○天。玛雅人运算出来著名的金星公式:月球20x13260260x2x7337,960太阳8x13104104x5x7337,960金星5x136565x8x7337,960这些公式的意思是说,每一种周期经过三万七千九百六十天后,便会相遇在一条直线上,而根据玛雅人的神话传说,那时“神祉”就会到一处宁静的休息处所。金星历年是指金星环绕太阳一周所需要的时间,玛雅人费了三八四年的观察期,算出五八四天的金星历年他们发觉金星在八个地球年中恰恰走了五圈,然后再重复循环,便用五除八个地球年的天数──二九二○──得出五八四天,而今日计算则为五八三九二天,误差率每天不到十二秒,每月只有六分钟。以这么高的精确度计算出金星历来,实在是件不可思议之事。玛雅计日的单位出奇的大,考古学家已经知道的数值为:二○日为一维纳尔一八维纳尔为一屯等于三六○日二○屯为一卡屯等于七二○○日二○卡屯为一巴克屯等于一四万四○○○日二○巴克屯为一匹克屯等于二八八万日二○匹克屯为一卡拉布屯等于五七六○万日二○卡拉布屯为一金奇耳屯等于一一亿五二○○万日二○金奇耳屯为一阿拉屯等于二三○亿四○○○万日为何要发展出这么大的数字这个数字单位大到即使是现代人也用不到。以今天的科学眼光来看,这么大的数字也许只有一种学科会用到,那就是天文学。天文学家常常要用很大的数字单位表示星系间的距离,只有天文学的“天文数字”才会这么大。历法中的玛雅预言在玛雅历法中,有一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这种历法以一年为二六○天计算,但奇怪的是,在太阳系内却没有一个适用这种历法的星球。依照这种历法,这颗行星的大致位置应在金星和地球之间。“卓金历”中的这个符号,表达了玛雅人所描述的银河核心,并与我们所熟知的太极阴阳图非常相似。有玛雅学者认为,这个叫“卓金历”的历法记载了“银河季候”的运行规律,而据“卓金历”所言:我们的地球现在已经在所谓的“第五个太阳纪”了,这是最后一个“太阳纪”。在银河季候的这一段时期中,我们的太阳系正经历着一个历时五千一百多年的“大周期”。时间是从公元前三一一三年起到公元二○一二年止。在这个“大周期”中,运动着的地球以及太阳系正在通过一束来自银河系核心的银河射线。这束射线的横截面直径为五一二五地球年。换言之,地球通过这束射线需要五一二五年之久。玛雅人把这个“大周期”划分为十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演化都有着十分详细的记载。在十三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又划分为二十个演化时期。每个时期历时约二十年。这样的历法循环与中国的“天干”、“地支”十分相似,历法是循环不已的,而不是像西元纪年一直线似的没有终点。他们认为自创世以来,地球已经过四个太阳纪。当太阳系诸星体经历完了这束银河射线作用下的“大周期”之后,将会发生根本的变化,玛雅人称这个变化为“同化银河系”。从玛雅预言中的“大周期”的时间上看,到今天已经接近尾声了。从一九九二年到二○一二年这二十年的时期中,我们的地球已进入了“大周期”最后阶段的最后一个时期。玛雅人认为这是“同化银河系”之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时期。他们称之为“地球更新期”。在这个时期中,地球要完全达到净化。而在“地球更新期”过后地球将走出银河射线,进入“同化银河系”的新阶段。既然玛雅人的历法如此精准,那么他们的预言应该也有一番根据。在环境污染严重,天灾人祸不断的今日,我们可以想想,玛雅人的预言究竟在提醒我们什么事情

玛雅人与中国人

以下从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出玛雅人与中国人关系的蛛丝马迹。

文字:玛雅人使用象形文字,文字的发展水平与中国的象形文字很相近,但符号组合比汉字还复杂,至今尚未有人能完全解读。

艺术:以袋足彩陶罐袋为例,罐上的乳状袋足和鲜艳的色彩,以及对比强烈的红、黑色几何图案非常醒目。目前考古学家发现,乳状袋足是中国史前陶器中最有特色的器形,但它竟然在美洲多支印地安民族的陶器上可以看到。

玉器:玛雅文物中有很多是玉器,在世界上只有中国人和美洲玛雅人两个民族,喜爱玉石并且具备精巧的玉器雕琢能力。更为巧合的是这两个民族都有把玉与生命、繁衍连系起来的信仰,有些玛雅玉器竟与江南史前文化─良渚文化的玉饰惊人的相似。

信仰:玛雅文化中的羽蛇神形象与中国腾云驾雾的龙有些相像。玛雅壁画上的羽蛇神头像、玛雅祭司所持双头棍上的蛇头雕刻也接近龙头的造型。除此以外,玛雅人对于羽蛇神,和中国人对于龙的祭拜,都与祈雨有关。

人种:从人种学上来看,玛雅人和中国人都有明显的蒙古人种的独有特征,而且研究证明玛雅人与中国人的掌纹线极为近似。

太极图:在玛雅的废墟中,竟发现与中国一样的太极图,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阴阳鱼”。

前古典期即玛雅文化形成期,年代约当公元前2500公元250年。在尤卡坦半岛中央佩滕盆地及其周围山谷已出现定居的农业生活,玉米和豆类是主要的作物;由土台、祭坛等组成的早期祭祀中心也已建立,此后出现国家萌芽,并出现象形文字。

古典期约公元250900玛雅文化进入盛期,各地较大规模的城市和居民点数以百计,都是据地自立的城邦小国,尚未形成统一国家。各邦使用共同的象形文字和历法,城市规划、建筑风格、生产水平也大体一致。主要遗址大多分布在中部热带雨林区,蒂卡尔、瓦哈克通、彼德拉斯内格拉斯、帕伦克、科潘、基里瓜等祭祀中心已形成规模宏大的建筑群。蒂卡尔遗址由数以百计的大小金字塔式台庙组成,气象宏伟,城区面积达50平方公里,估计居民有4万左右。此时出现大量刻纪年碑铭的石柱,一般每隔5年、10年或20年建立一座,成为独特的记时柱。800900年左右,这些祭祀中心突然废弃,玛雅文明急剧衰落。11世纪以后,玛雅文明中心开始逐渐移向北部的石灰岩低地平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