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源灭时空 > 分节阅读 4

分节阅读 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己行去目的地。

考古学家推断,最少每天要动用30个劳工,工作8小时,约用1年时间才雕造出1个石像。不过,这还未计算搬运石像到海边的工程,估计需要90人,於两个月时间内可将石像搬运出来。最后,还要3个月才能将石像耸立起来。可是考古学家怎样也想不到,原来还在人像头上的石帽子。石帽子是由西面的火山unaau取材的。因为unaau的火山岩石是砖红色的,非常特别。红帽子由此处雕好再运往海岸,怎样升起,放在足有10米高人像的头上呢

岛上居民对於这些石雕丝毫没有历史记忆,,也不知石像是在刻谁,因为这些石像直挺挺的鼻梁,薄薄的嘴唇,凹陷的双眼,一点都不像当地的土著,是纪念什麼人或是神呢还是有”人”曾经教导过他们一些我们不曾知道的知识,而令他们难忘,感恩之余,雕刻这些石像,以兹纪念呢

石像的搬运

石头巨人真的这样重吗不见得,复活节岛的石像远没有人们所传说的那样重。我们知道,海洋中的火山岛都是由玄武岩构成的。玄武岩十分坚硬,很难加工,比重一般为33 :8231:2克厘米3。若按此计算,复活节岛上最大的石像高21 :8231:8米,肩宽2 :8231:5米,截面近5平方米,扣除砍掉的3040立方米岩石,剩下来的石像重量就有5080吨,甚至上百吨重了。听起来这很有道理,但是是如何呢用来雕刻石像的材料不是玄武岩,而是凝灰岩和层凝灰岩,有的甚至是浮石,它们之中只有某些岩石的比重达到1 :8231:7克厘米3,而大部分岩石的比重都小於1 :8231:4克厘米3。至於浮石,它的比重就更轻了,它乾燥后,比水还要轻,会浮在水面上,所以才叫浮石。因此,最大、最重的帽子至多也不超过5吨。复活节岛的大部分雕像高度为35米,1012米的雕像并不多,只有3040尊,它们的重量至多也不过10多吨,大部分雕像的重量还不到5吨。想当初,水手们毫不费力地把一尊雕像装上小船,运到轮船上去,因为它根本就没那麼重。不久前,人们对复活节岛上的雕像进行修整,15吨的吊车就把最重的雕像吊起来安放到阿胡上去了。可见雕像并非人们说的那麼重。

不禁石像的重量被大大夸大了,普卡奥的重量也被夸大了。看上去直径达3米、高为2 :8231:5米的大帽子的确令人肃然起敬,重量似乎是惊人的。海尔达尔认为一个普卡奥足有5只大像那样重。但不要忘记,普卡奥是由普那帕奥火山的黑色凝灰岩,即浮石造成的。这种浮石晒乾后就会浮在水中,只有裏面吸足了水才会沉下去。拖运这种由比重比水还轻的岩石制成的大帽子用不了花费太大的力气,五个人就能搬动一顶直径为1米的普卡奥。而且,用来制造普卡奥的岩石也很容易加工,用普通带锯齿的刀就能把它切割下来,用锤子敲击它,岩石表面虽不致碎裂,但也会出现皱纹。很明显,复活节岛上的古代雕刻家非常了解浮石的这种特性,他们制好帽子后,不是搬著他到处跑,而是把它滚向阿胡,再放到石像的头上去。因为当普卡奥在地上滚动的时候,它并不破碎,而是稜角都没了,变成了圆形。况且,复活节岛上的雕像并不都是戴帽子的,戴帽子的雕像只不过是一种例外。迄今为止,人们只发现30座戴帽子的雕像,而且这些戴帽子的雕像又都站立在有浮石层的地方。毋庸置疑,帽子就是在石像附近造好的,然后再顺著用石块叠成的脚手架滚到雕像的头上,而不是抬上去的。许多人认为,复活节岛巨大的石像先是在拉诺洛拉克火山采石场裏雕刻出来,然后再运到海边,并在那裏为它们修建阿胡。雕像的帽子是在普那帕奥火山采石场立志成的,然后再运到海边。最后,人们把巨型雕像放到阿胡上,再给它们戴上帽子。这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我们已经说明了普卡奥是怎样制成,又是怎样戴到石像头上去的。

作品相关资料 非洲大裂谷的形成

更新时间:2010323 17:23:40 本章字数:4752

裂谷简介

东非大裂谷eastafricangreatriftvaey是世界大陆上最大的断裂带,从卫星照片上看去犹如一道巨大的伤疤。当乘飞机越过浩翰的印度洋,进入东非大陆的赤道上空时,从机窗向下俯视,地面上有一条硕大无朋的“刀痕”呈现在眼前,顿时让人产生一种惊异而神奇的感觉,这就是著名的“东非大裂谷”,亦称“东非大峡谷”或“东非大地沟”。

由于这条大裂谷在地理上已经实际超过东非的范围,一直延伸到死海地区,因此也有人将其称为“非洲阿拉伯裂谷系统”。

地球表面最大裂谷的一部分。从约旦向南延伸,穿过非洲,止於莫桑比克。总长6,400公里4,000哩,平均宽度48 :8764:64公里30 :8764:40哩。北段有约旦河、死海和亚喀巴aqaba湾。向南沿红海进入衣索比亚的达纳基勒danaki洼地,继而有肯亚的鲁道夫湖、奈瓦沙naivasha湖和马加迪agadi湖。坦尚尼亚境内一段东缘因受侵蚀已不太明显。裂谷後经希雷shire谷到达莫桑比克的印度洋沿岸。西面一岔裂谷从尼亚沙湖北端呈弧形延伸,经过鲁夸湖、坦干伊喀湖世界第二深湖、基伏湖、爱德华湖和艾伯特湖。裂谷湖泊多深而似峡湾,裂谷附近高原一般向上朝裂谷倾斜,有些湖底大大低於海平面。至谷底平均落差600 :8764:900公尺2,000 :8764:3,000呎,有些地段达2,700公尺9,000呎以上。据推测,裂谷形成於上新世和更新世,一些地段同时伴随有大规模火山活动,因而形成吉力马札罗山5,895公尺〔19,340呎〕和肯亚山5,199公尺〔17,058呎〕等山峰。

这条长度相当于地球周长16的大裂谷,气势宏伟,景色壮观,是世界上最大的裂谷带,有人形象地将其称为“地球表皮上的一条大伤痕”,古往今来不知迷住了多少人。

裂谷分支

这条裂谷带位于非洲东部,南起赞比西河口一带,向北经希雷河谷至马拉维湖尼亚萨湖北部后分为东西两支:

东支裂谷带:是主裂谷,沿维多利亚湖东侧,向北经坦桑尼亚、肯尼亚中部,穿过埃塞俄比亚高原入红海,再由红海向西北方向延伸抵约旦谷地,全长近6000千米。这里的裂谷带宽约几十至200公里,谷底大多比较平坦。裂谷两侧是陡峭的断崖,谷底与断崖顶部的高差从几百米到2000米不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