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无尽梦境 > 分节阅读 74

分节阅读 7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一事不决,子桓曹丕与子建曹植,皆有乃风,吾欲立一人为嗣,不知士心有何见教”

黄志事先全然没想到曹操召见自己竟是为了这个事情,说实话,这个问题简单到不需要动脑子就能给出正确的解答。但也正因为如此,黄志才深感其中暗藏玄机,因此不敢立刻作答,反而是回了句“容臣三思”,心里却努力地回忆着那段历史。

从214年起,就立嗣一事,曹操便频繁发密函问旨于各位心腹智谋之士。

当时各人均于私下回复,唯独崔琰这个不识相的居然于公开场合表明立场。他为标榜自己公正无私,不去支持与自己有姻亲的曹植,反而公然力挺曹丕。当时曹操表面上是夸他“贵其公亮,喟然叹息”,却赶在公布曹丕为储之前,于2年将其赐死。

相比之下,贾诩这头老狐狸就不同了,虽然他私下里支持曹丕,并且为他在立嗣之争中支招。但是当曹操征求他的意见时,他反而不做出明确的表态,而是巧妙地以“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应对,其实便是暗示曹操不可废长立幼。

若说三年前曹操还对选谁为嗣有所犹豫,但是时至217年的立嗣前夕,他没有理由仍然在为此事咨询各方建议。

此时曹操也不急于逼迫黄志作答,而是自顾自地伏案批阅奏折,仿佛忘了他的存在。这样一来,更加坚定了黄志的想法,曹操的问题绝不简单。

曹操果真不知该选曹丕那是不可能的。那为何直到217年还在问计于贾诩和黄志呢想到贾诩和崔琰的不同命运,黄志恍然大悟。

崔琰当时已经由尚书升迁为中尉,执掌禁军,比起依然是大中大夫的贾诩可谓位高权重。再加上他已经公然表示拥护曹丕,待子桓上位之后,崔琰必然是拥立的头号功臣。但是这样一来,曹操便要担心自己百年之后崔琰会以功臣自居,倚老卖老,不利于曹丕今后执政,所以干脆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于2年将他除掉,帮儿子清除障碍。

反之再看贾诩,此时的官位实在是有些低,完全与他的贡献不相称。这分明是曹操为自己的儿子留一个给老臣施恩的机会。果不其然,曹丕上位之后立刻将贾诩提拔为三公之一的太尉,自然能让贾文和感恩戴德、鞠躬尽瘁。

曹操这一手“储备干部”的帝王心术可谓玩得漂亮之极,后世多少皇帝便是以此为楷模,遵循着他的这一套来为自己儿子的继位铺路。

举个比较出名的例子,唐太宗李世民临终前将英国公李绩徐世绩由兵部尚书贬为叠州都督,待高宗李治继位后再将其高升为位极人臣的左仆射此相同的出名案例还出现在清朝,康熙为雍正留下的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

这分明是曹操在为儿子选辅佐之人,换句话说,对于梦中人而言就是在继承好感度的过程明白此事的黄志自然知道该如何回答,贾诩说过的话自然是不能抄袭了,他只能想自己的东西来应付曹操的“明知故问”。

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黄志才轻咳一声,提醒正在批阅奏折的曹操注意自己的存在。

曹操放下手中的毛笔,抬头望向已经准备好了说辞的黄志。

黄志见他已经注意到了自己,便开口说到,“臣以为,子桓与子建合二为一足可与魏王媲美,然子建精于诗词歌赋,而子桓则善把握人心。不知魏王以为,何者更适于治国”

曹操闻言大笑,不再追问此事。

第四周 东海开府 第五夜之五 曹操的召唤二

祝大家新年快乐

于此同时,那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在脑海中响起,“三国战争梦境主线曹操阵营第二阶段结束,现为阵营首席梦中人颁发奖励如下。”

人员:黄志

段位:

阵营:魏王曹操

职位:谏议大夫

俸禄:600石

奖励:三国梦境卡一张,可随时进入217年之前三国时代任一场景。

积分:补发211年至217年谏议大夫年俸计4200石,以积分形式发放。

先不说“三国梦境卡”到底有什么用,那4200分对于财政困难的黄志无异于天降甘霖〃一让他比较遗憾的是自己进入梦境世界还是太晚,竟错过了十八路诸侯群雄割据的三国第一阶段。

那个声音还在继续,“阵营继承任务完成,自即日起,东河全员于曹魏阵营所有亲密度与熟悉度以及官职均转入魏王世子曹丕名下。”

事到如今,黄志突然跳转到三国时代的原因已经真相大白,作为曹操阵营首席梦中人,梦境世界为他安排了阵营继承任务。他不由得心中感叹,了解历史真的是太重要了,否则一步行差踏错,那可就不是任务受而已,甚至有可能步了崔琰的后尘。

走出听政殿,黄志可以说是心旷神怡。虽然今天这个任务看似只是一句话的功夫,尽管其背后隐藏着多少别人看不见的努力,但怎么也比那些走下层路线拼死拼活的梦中人要轻松得多。

可以肯定217年的三国没有战争,所以这次梦境基本上可以说是圆满结束。此时有了闲情逸致,黄志便好奇地打量着自己身处的魏王宫。

曹操已于213年受封魏王,以冀州等十郡为封地,因此他便将魏王宫兴修于冀州的邺城。邺城在许昌以北500里,也就是现如今河南安阳的临漳县,北临漳水。此城东西长七里,南北宽五里,分内外两城。

内城即为此时黄志身处的魏王宫,站在听政殿门口,左侧便是魏王宫的东墙,右侧便是刚才的来路。听说举世闻名的铜雀台就位于魏王宫的西北角,他倒是想抽空去参观参观。但是想到所谓的魏王宫,便是曹操家的院子,若是随意乱闯,惊扰了老色鬼的内眷,他岂不是要倒霉。

只得悻悻地原路返回,先是路过几百米外的文昌殿,往南拐经过钟楼鼓楼,便是魏王宫的南门,他的车驾还在那里等着。

从文昌殿门口往西北方向望去,可以看见三座高台,自北向南以此为冰井台、铜雀台和金虎台。其中以铜雀台最高,在十丈的高台之上又建五层高楼,最高处离地二十七丈,按当时的尺度就是六十三米,相当于现实社会中一栋十五层的大楼那么高,醒目之极,堪称中国古建筑的巅峰之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