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无尽梦境 > 分节阅读 53

分节阅读 5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走到项城就花了一个多月,这是东海诸人进入梦境世界一来最辛苦的一次跋涉。一路上他们见证了苻坚手下各族士兵的怨声载道,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未战先败的淝水之战会是怎样一种结局。

对于这样的战役,司马富强和黄志从来不去考虑怎么作战,而是积极地在筹备着如何逃亡,以及如何利用这次的败逃,将自己这支队伍拉到北魏阵营旗下。前秦大军含有27万各族骑兵,这些是逃亡途中生存率最高的人,已经被他们二人盯上了。

东河物色逃亡时的坐骑可不仅仅是为了秉,以他们现时的身手,恐怕也不会轻易被踩踏致死。他们需要战马更多是为了作为代步工具,因为司马富强的目标可不是逃回洛阳去,他的目标更远,远在前秦以北的鲜卑聚居地。

第四周 东海开府 第一夜 淝水大逃亡四

感谢高楼暮色兄弟发现“淝水2”章节中风某的笔误,已更正。原文“五代十国”,实际应为“五胡乱华南北朝”

北魏拓跋氏为鲜卑族,五胡乱华中鲜卑族还有慕容、宇文、乞伏等姓氏曾入主过中原,在北方建国卑族各部落基本上均在北方山西至内蒙一带活动,其中北魏开国皇帝拓跋珪时年十三岁,正在盛乐一带活动。

盛乐城位于现实世界的内蒙古和林格尔县,也就是东河此行的目的地。根据司马富强和黄志这段时间来在三国及隋唐主线中研究,综合种种线索和资讯,他们已经知道如何预先设置离开战争梦境的时间段,所以决定在找到拓跋珪,并且向他效忠之后才离开梦境世界。

在队友们好奇地追问下,黄志才向大家分享自己与司马富强的发现。“作为主线的战争梦境与一般的战争梦境有很大的不同。一般战争梦境并没有承前启后的延续性,所以梦中人通常是在该战役完成收尾的当晚退出主线战争却有更多的自主性,尤其是在转换阵容的关键时期。”

以黄志的亲身经历为例,他有过两次转换阵营的行为。

第一次便是赤壁之战,他和张伟被迫放弃刘备阵营而转入曹操阵营。在乌林败退之后,其实按正常流程梦中人便可以退出该次梦境世界,毕竟什么关羽横刀立马华容道只不过是三国演义中杜撰出来的东西。曹操大军在离开乌林之后基本就安全了。

但是由于黄志还未在曹操阵营成耿足,因此梦境世界延长了他在那场战役后滞留的时间。直到他用计破解南河于华容道设下的埋伏,终于获得曹操的认可,方才在抵达巴丘的当夜回归现实。

第二次则是随司马富强加入瓦岗阵营。那次的自由度更高,因为刚刚退出杜伏威阵营,没有归属的他们甚至可以自行决定想要加入哪一场战役,已决定今后的走向。

要知道在617年的同一时间,除了瓦岗军打兴洛仓之外,还有多路义军在各地同时发难。他们甚至可以将滞留时间拖延到当年十一月,参与窦建德兼并魏刀儿之战,以加入窦建德阵营。当然,这只是一种假设,毕竟谁也不愿意在人命如草芥的战争梦境中滞留个大半年。

尽管黄志费了半天口舌,却还是无法令晓风等人明白如何去控制在主线梦境中的滞留时间。他这才明白司马富强为何不亲自来解释,很是后悔自己为何要揽上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叹了口气,他决定向队长学习,忽略过程直接说结论。“前秦战败,我们作为逃兵放弃了前秦阵营,也就是处于无所属状态。因此,我们可以趁这个机会提前加入还没有成形的北魏势力,加入之后才退出梦境世界。那样一来,我们下一次进入五胡乱华主线时,便是直接出现在北魏势力范围内。”

“那我们该怎么做”晓风算是听明白了队长和黄志的目的,却依然对于如何实现这个目的毫无头绪。

司马富强眼见黄志快要被晓风折磨崩溃了,才帮他补充了一下,“作为无所属的逃兵,我们可以选择立刻脱掉军装成为平民,那样就可以直接退出这次的战争梦境,留待下一次进入时再选择阵营。但同样也可以选择以逃兵的身份一路逃亡到鲜卑族聚居地,找到拓跋珪之后向他宣誓效忠,成为未来北魏阵营的一员。控制主线梦境的滞留时间就是这么简单。”

任何事情只要事先规划好了,后面执行起来就简单了。

383年11月,谢玄派刘牢之率五千精兵于洛涧击败梁成部的五万人马,秦军损兵一万五,梁成兄弟当场战死息传到淝水西岸,苻坚手下的各族乌合之众顿时人心惶惶,对晋军已经心存忌惮。

待到谢玄亲率八千骑兵渡江,朱序又在阵后散布秦军大败的谣言,前秦军队简直是一泻千里,开始比赛谁逃得比较快。其过程可以说是乏善可陈。

早有准备的东河在当天偷偷地脱离了自己所属的部队,经过拥有“伪装”天赋的李莎巧手装扮,个个摇身一变成了鲜卑人。再趁着兵荒马乱伺机抢夺几匹骑兵的战马,不跟着大部队往西北洛阳方向逃跑,反而一路北上。

也不知道是不是英雄所见略同,与他们同一路往北的居然有以十万计的散兵游勇,大多是苻坚从鲜卑、匈奴和羯族临时征召的兵勇,此时这些人再也不想替氐族政权前秦卖命,干脆借机打道回府。

这样一来,东河想要找到拓跋珪就更是容易了,只要跟着鲜卑族的“同胞”们一路便可。这些鲜卑族战士大多是被前秦灭亡的前燕慕容氏、代国拓跋氏灭国之后的败军将士。此时趁着前秦苻坚失去了对他们的控制,还不趁机赶紧回自己的领地重建势力。

经过一个月艰苦的长途跋涉,东河终于追随着鲜卑族骑兵“回到”了故代国的领地。此时已是隆冬,大草原上覆盖着厚厚的积雪,银装素裹,与头顶的蓝天白云相映成趣。随着鲜卑游子们的返乡,这片草原反而比夏日里显得更是生机勃勃。

他们最终在贺兰氏的地头上找到了随母亲于此避祸的少年拓跋珪。这个未来的北魏开国皇帝其实还是个孩子,年仅十三岁的鲜卑少年为了使自己看起来更加成熟一些,努力地在蓄着胡子,但是只不过勉强在嘴唇上覆盖了一层细软的黄须。

不过相比于他稚嫩的脸庞,这个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少年身材却是相当的高大魁梧,小小的年纪便有黄志那般身高,恐怕再有两年便会赶超司马富强。

这样也是合理,游牧民族崇尚武力,若非拓跋珪孔武有力,恐怕根本没有人会追随于他,更不可能复代王位,直至建立一统北方的北魏帝国。

在代国王室已经如此没落的境地下,少年拓跋珪对于还有鲜卑族“同胞”愿意效忠于自己,自然是壮怀激烈,深感复国大业有望,当下便接受了东河的梦中人们。当然,这其中少不了黄志那专门用来忽悠人的“社交”能力的作用。

见到队长和黄志两人居然对一个黄须小儿如此恭敬地单膝跪地,晓风又想起自己在晋军北府兵是一员军官,此时本应该是正在大摆庆功宴,庆祝淝水大胜北方胡人。可是自己却沦落到这塞外苦寒之地,在寒风中照看马匹,旁观队长和黄志联手忽悠一个半大孩子,实在是不知所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