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奸臣之女 > 分节阅读 300

分节阅读 30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婆给郑氏父女送礼,根本目的还是这个

只要郑氏父女不阻挠,死磕世家,杞国公还是有六分把握的谁叫她闺女是皇太后呢

朝上的僵持印证了他的想法,哪怕是一个不干政的皇太后,她的威力也虽以与世家抗衡了在这个世家权威日渐衰落的年代。妻女只是打前哨,杞国公自己才是后着,他在等一个合适的机会。

先是,皇太后垂帘之时,杞国公徐家权势大盛,自然有许多人来投靠,内有一人与杞国公也算是自幼相熟。此人命不太好,他的父亲以前也是个伯爵,不幸他爹活得久了一点,赶上魏静渊改革之后才死,轮到他这一辈的时候就是降等袭爵。本朝子爵一点也不超品,品级并不高,他这起点一低,从出仕做官到日后升官就都要被压着。本人水平也不特别出类拔萃,竟然越混越惨,直混到丢了官。

幸而与京中许多人是幼年相识,祖上还留下些家产,这才在权贵圈里勉强度日也是逐渐被边缘化了。

因与杞国公自幼相识,见徐家势大,便来凑个热闹,提议:“君家富贵已极,唯缺一样。”

杞国公因问是什么。

“名望徐氏至今未列世家之名,今太后临朝,何不再纂氏族志沈氏叛逆余孽,虽有议剔除姓名,世人尚以其为名门,叶氏,乱臣贼子,世人还仰望其姓氏。君家为何不可”

杞国公当时不说什么,却记住了这话。待世家以此为借口阻挠徐欢为后,杞国公便又把这句话从记忆的犄角旮旯里翻腾了出来,然后诡异地笑了。

你不是说徐家不是名门吗我就把徐氏变成名门杞国公笑得很是阴险。

然而让谁来编,它是个大学问如果让世家来,徐氏肯定没戏,让别人,世家肯定不会答应的。郑靖业个老狐狸在别的事情上还好说,这件事情上,他郑家土得太离谱,完全没有希望,肯定不会为徐氏出头。算来算去,杞国公看中了池脩之。

名门池氏,池脩之上回亲自把家族除名,难道心里就没有一点留恋吗不可能要说别的事情,池脩之这个没根基的女婿会听老丈人的,事关家族声誉,池脩之只会卷袖子上阵上一回就是他掺和的,抬举了许多土鳖,他有前科,并不是不好说话的人。这笔买卖是有做成的可能的,如果池脩之支持把徐氏弄进名门行列,徐氏也支持池家重回世家的圈子。而且,徐氏负责找重订氏族志的理由。

当然,头一件事还是要把池脩之给弄回来。池脩之如果人在司州,还订个见了鬼的氏族志

同时,还要有一个引子,不然这上一本氏族志刚刚订完十来年,萧令先死后朝局动荡,为安抚上下都没有大动作,现在忽然说要修订,人家没理由同意啊恰好,这引子来了。

说起来自从萧令先“殉难”之后,也过了有五年了,一些蜇伏的人也有些活跃了。比如所谓名门沈氏,当时是吃了大亏的家族,跌得极惨。但是,世家不但世卿世禄,还世婚许多同时看着沈氏倒霉的家族这会儿又想起这门亲戚来了,说不定是沈家孩子的舅舅岳父表叔连襟总之,一看风声过去了,就会想办法帮某些自己的亲戚复出。官职可能不太好沈氏本枝被打击得没人了,旁枝原本官位就不高,按照门当户对原则,亲戚的官位也不会太高,推荐出来的位置也不会太好但毕竟是重新出仕了。

这是个好借口乱臣贼子还要做官吗沈氏有什么好名门吗上一回的微调太便宜他们了,要重新改订才好

杞国公鼓动人准备一份慷慨激昂的奏折,这才向妻女透露了想法。徐莹还有疑虑:“池司州会答应吗”

“他亲自除的名,难道对祖宗没有愧疚吗男人的想法你不懂他当时是不得不这样做,不然也换不来这许多实惠。他要实惠做什么为的还不是家族复兴眼下大好时机,池脩之能经得住这样的诱惑吗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修纂的事可不是总能碰得到的”

杞国公这样说也是有把握的,因为池脩之是个现实主义者:“当初他做中书舍人,为老圣人草诏,得了多少骂名,他偏做了,老圣人、先帝对他青眼有加如今他实惠也拿得差不多了,只剩熬资历了,回了京,他也年过三旬了,有那样一个岳父,又有那样的一个妻子,六部尚书、特进、侍中,他都做得了,要不十年,又是一个宰相。他祖宗丢掉的东西,他只差一个姓氏就全拿回来了,你说,他做不做”

徐莹眼神迷茫:“他与世家关系不好也不坏,干嘛要为咱们得罪人呢”郑七帮过她,她还能有五分信,池脩之她就没啥接触,并不信。

杞国公道:“人只要有所求,就会有弱点,有时候就会把理智放一边。就会想赌一把当初他名声好得很,谁想到他会奉诏拟旨呢”

杞国公把池脩之的人品贬而又贬,徐莹终于相信,还叹了一句:“郑七那么机灵的一个人,遇上这么个丈夫,可惜了。”

杞国公:“”

徐莹有了杞国公的盘算,又听杞国公说,到时候会拉上许多土鳖一直鼓噪,把氏族志掀个底儿掉,也来了精神。便用杞国公的主意:“此事须过政事堂,郑靖业或许不会同意,然而韩国夫人与丈夫分离许久,又不见有贰心,必是会思念的。只要她想池脩之回来,就会想办法去,她去磨郑靖业,比咱们管用这叫双管齐下。”

于是便有了这一次的对话。

郑琰自然是想念池脩之的,一年二年的,每年只能在家里呆两个月,生日都做不了,要不是对着他的画像,孩子们都快不认为爹了。司州地处北方,夏天还算凉快,冬天却是苦寒。双鹰王吃了大亏,却不保证没有小股骚扰,那里还流行过疫病

怎能不挂心

然而她是知道池脩之的职业规划的,总要在外地混够了资历再回吧眼见司州一切刚刚走上正轨,就好比是种子种了下去,田间管理也差不多了,只差等到秋天验收成果。突然有人说:“你走吧。”卧槽这不坑爹呢吗这么干的都是政敌

徐莹见她不答,努力游说:“你一个人带着几个孩子,也怪不容易的,他总该回来为你分担些。你在这家里,不但是自家,连他外家都照顾到了,太辛苦了”越想越是,也替郑琰不太值,池脩之的人品太差了啊

郑琰马上就判断出来,这绝不是徐莹能想到的“这岂是我想就能成的”

徐莹道:“你去求你爹啊他最疼你了,小女儿总是招父母疼的。”

郑琰为难道:“阿爹还说让他磨炼磨炼的呢。”

徐莹见一次说不成,心中略急,不由道:“他已经封侯了,刺史也做了两年了,也遇过兵临城下了,该经的都经过了,还要怎么磨炼啊意思到了就得了。”

郑琰道:“我得想想,长安也快回来了,还得看他的意思。”

徐莹想,池脩之人品不太好,倒好游说些,便放下着急,又关心了一下郑琰的生活状况。

郑琰宫都没出,离了昭仁殿就直奔政事堂,她倒没进去,只让个小宦官传话给郑靖业:“晚间阿爹若无事,早些回家,我在家等阿爹。”这话说得神神秘秘的,更兼她是从昭仁殿里出来,郑靖业也很重视,当晚早早下班回家。

见了郑琰,先问她:“春华长生可安顿好了”

“嗯,我叫阿肖接他们过来,一块儿用晚饭。”

父女俩这才开始正题,郑琰一五一十把徐莹的反应说了,又说了自己的猜测:“徐九不会这样突然提起这个来的,这不是她会关心的事儿,多半还要着落在杞国公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