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奸臣之女 > 分节阅读 238

分节阅读 23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收获虽然不如预期预期是把镇远军也打劫掉的但也勉强凑合了,见对方援军又至,显见是个有力的对手,也不纠缠,抛下了几个不是很服从他的部族小王垫后,他自己并不恋战,带兵回去了。

萧正乾把几个小王逮个正着,一路砍杀,斩杀、俘获颇丰,镇远军这时也来了精神,打开了城门趁势掩杀,倒也挽回了几分颜面。镇远军接了萧正乾,非常感激地道:“将军高义,前来相救。”萧正乾谦虚一番:“你我同为国效力耳。”

两人再一番寒暄,镇远军真想抽自己的嘴巴,尼玛这货根本不是接了我的求援信来了啊,他是自己算出来的早知道这样,我还派什么人求援呐还特么脑抽地点了烽火、派人送信上京坑爹啊现在大家都知道我“力战不敌”了,要是没宣扬出去,那就是“在友军的配合下打了大胜仗”一时间,镇远军把死里逃生的喜悦抛到一边,开始后悔没有捞到军功,还可能要挨训了。

由于双鹰王动作迅速,这一场仗在朝廷里刚刚引起一番热议,又被捷报给打断了。萧令先久未有表情的脸上终于出现了笑容:“好好好该赏”

朝臣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喜的是边境平定,忧的是宗室势力大涨,废立这事不太好办。魏王没有宗室方面的顾忌,却是担心萧正乾,他派去向萧正乾示好的人没有得到积极的回应。萧正乾客客气气地把人给送了回来,再没提这茬儿,把魏王弄得云里雾里,又是怀疑萧正乾是有意合作否则何以不把人绑了来交给萧令先呢又是担心,萧正乾不站在自己这一边儿,终究是少了些胆气。

萧令先沉浸在获胜的喜悦里,虽然只是“斩首千五百级,俘三百二十七人”,己方的镇远军死的比这个数还多,分明是“伤敌八百,自伤一千”,毕竟是把双鹰王给打跑了。更兼萧正乾展露的才华向大家表明,他不是一个水货,萧令先如何不喜

萧令先接了萧正乾的奏报,里面还附了一份奏章,乃是建议:狄人去冬遭雪,人牲冻死冻伤者众,今春来犯乃是必然,只恐待其秋高马肥,又有一场恶战,我军不如乘胜追击,令其无力再犯。同时表示,双鹰王刚刚统一狄部,虽然看起来已经是一体了,毕竟时日尚浅,多少会有叛徒,天朝不须要叛徒去跟双鹰王火拼,事实证明,他们拼不过。但是,他们可以当带路党我方有能跟双鹰王扛得起的兵,不出击只是因为路不太熟,现在有带路党,完全可以出击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萧令先看得热血沸腾,考虑起这场胜是不是可以打一下,于是召来相当大臣商议。卫王对军政等事一窍不通,他给自己定位很清楚,就是个和稀泥,看着皇帝别在小事上犯糊涂的,虽然乐见亲戚建功立业,他还是忍着没有附和,在一旁当壁花。

韦知勉已经当布景板很久了,跟他的亲家卫王凑作一对泥菩萨就是不开口。叶广学犹豫了一下:“这样是不是太冒险了萧正乾领兵才几年又是初掌一军,上下未必齐心,再建言北上,他能掌得了这样的局面吗边军久未经战阵,与狄人初战,胜少败多。冒然出战,恐不妥。”

郑靖业看着萧正乾的奏章,上面条理明晰地说着:虽然根据萧正乾的推断,国家库存很丰富,应该是很早就有准备的,但是这几年收成不好,天朝拖不起。再拖,到了秋天再打一打,明年再打一打,三不五时来回打,国库就要耗空了。到时候内外交困,情况就很不妙了。现在打一仗,让双鹰王知道厉害,不要动不动就南侵,国家就能省下很大一笔常备军的开支,也能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

意见很对,而且就郑靖业的判断,萧正乾是个能人,如果不追求一战而平狄的话,给萧正乾一支奇兵,对双鹰王进行打击是足够的。而且,这样的打击必须不是一次完成的,必须要你来我往几回,保守估计需要至少五年的时候,才能形成一种建立在实力之上的恐怖平衡。双方互通使节,互相嘲讽,讲一讲价钱。再交换国书,开互市。

但是这需要一个上下齐心的情况,现在郑靖业眼角斜了一下正在殷切看过来的萧令先,君臣同床异梦。打不打郑靖业拿不定主意。

这一次的讨论,没有结果。

萧正乾又气又怒,如果国内情况好,他也就不说什么了,扩军备战,来次大决战呗。现在双鹰王虽然气势如虹,却是刚刚兴起,扼杀在摇篮里是最好的选择。两月间,萧正乾七上奏疏,封封要求出战。为了达到目的,他还把袁大郎的功劳夸大几分,一场仗下来,袁大郎连升五级,惹得梁横在萧令先耳边天天念叨。

与此同时,萧正乾又致信诸王、宰相,寻求支持。他的愿望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给人一种“谁拦着他,谁就是他的敌人”的错觉。即便如此,还是无人肯应。直到萧正乾的人逮到了几个形迹可疑的商人。

萧正乾一心想主动出击,对于北边的情况异常关心,他手里扣着几个狄部小王,隐约知道一些双鹰王与朝廷中有人勾结的消息,便广洒斥侯、严查来往商客,甚至不惜得空就亲自往关口跑,就为逮到人。

终于,让他撬开了商客的口,荣安长公主浮出水面。

萧正乾看着来往书信,拿着供状,请旨赴京,于大正宫中慷慨陈词:“将士们不惜命不畏死,最怕的就是从背后射来的箭臣忠心为国,力主一战,七上奏疏,朝中无人响应,今日始知因果”

通敌,罪名不小,虽然高层不少人心里都明白,如果逼不得已也会去做上一做,但是,这种事情绝对不能拿出来明着说有时候就算做了,当时不得已还让很多人知道了,事后还要想办法洗白。

萧令先大受打击,朝臣在这样的事例之下,无法再沉默,也不能对萧正乾的提议再提异议,他们只能通过了萧正乾的提议。萧正乾也不是一个好糊弄的人,他列明了需要的物资,需要的人手,以防止有人下黑手阴他。同时,又点了二三宗室其中就包括萧深傅宗铨、张亮等人编入麾下,把各利益相关方都绑上了自己的战车。

荣安长公主与驸马、燕王夺爵、削封、赐死,长公主诸子与燕王诸子不论年岁悉伏诛,燕王妃发还母家,燕王太妃沈氏迎回宫中。两府之资财籍没,燕王诸女、荣安长公主之女削封,交宗正看管。

燕王妃还抱有幻想,素服入宫请留丈夫、儿子一命,萧令先手足无措,定下了赐死就是赐死,让他见嫂子,他一定说不出话来,却不肯改主意。燕王妃病急乱投医,复于昭仁殿哭诉。郑琰在昭仁殿里见到了曾经雍容典雅,如今姿容憔悴的燕王妃。王妃全身上下首饰全无,眼睛哭得像核桃,伏拜于地口称“万死”,实则请命。

燕王妃这个样子,让郑琰脸色煞白这就是前车之鉴徐莹脸色很不好,对于通敌她没有什么切肤之痛,只是一般性的反感。燕王妃的请求实在她的能力范围之外,口上说道:“我一妇人,何预朝政”心里却对自己对于萧令先的影响力十分沮丧。

燕王妃求情不成,虽然没有判她的刑,还让她回娘家,撞死在昭仁殿阶下。燕王太妃沈氏自缢于府,荣安长公主夫妇与燕王全家葬以庶人礼。

本应是一场大风暴,最终的结果却只是“诛首恶”,甚至连沈氏都没有被牵累,只有几名跑腿的跟着一起被杀。唯二的后果就是萧正乾名正言顺地可以出征了、京城有小心思的诸人更加谨慎了。

郑琰再次出席了联合会议,这一回,会议上多了一张面孔沈晋。沈晋妹子死了、外甥死了、外甥女也死了,都没留个后,还死得极不光彩,对萧令先的仇恨比山高比海深,自发自觉地加入到了反抗“暴君”的行列里来。郑靖业、叶广学对他也够意思,基本上做到了不牵连沈氏,收到了善意的鼓舞,沈晋以“求情讨饶”为遮掩,与双方接触了起来。

沈晋心里十分清楚,皇帝可以容忍世家,但是不能容忍诸反,这次几乎一点牵连也没有,不代表以后就不会有。萧令先对世家本就不满,现在只是为了打仗把其他的事情先放下罢了。等到前线捷报频传,萧令先腾出了手来,沈氏就该倒霉了。

叶广学对于沈晋同样记恨萧正乾感到十分担忧:“他就是想打仗想疯了,在这个时候,万不可再树敌了。萧正乾不是好对付的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