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奸臣之女 > 分节阅读 193

分节阅读 19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归故里,我既来了,便不能当成不知道啊。京城周围,入宫的良家子可不少。”

看着她那一张如花笑靥,朱震心说,来了就是这个果然还是夫人厉害他虽姓朱,与本地望族朱氏却没半点亲戚关系,也是贫寒出身,他爹那个御史职位也不高,生活算是比较艰苦的,对民间疾苦知道得更多一点。

郑琰这是在一点一点地收买人心,一郡百姓都心向池氏夫妇了,世家则无能为矣这世上,除了世家之外,还有另一种学名叫“庶族地主”的生物啊

池脩之效率很高,第二天就移文给刺史,请求拜见。走的是快马驿递,第三日上得了回信,刺史很客气地说要跟池郎见面。池脩之在京中当中书舍人的时候,刺史每年入京,最要结交的人除了皇帝,就是郑靖业这个人事、组织部长,还有池脩之这个机要秘书。两人以前也算有交情了,刺史比祁高识趣多了,态度也好了很多。

鄢郡与刺史治所相隔并不遥远,池脩之轻车简从,带着些伴手礼,一日而至。且住在驿馆,次日投帖请见。

李刺史很客气,此君算起来还是李敬农的族叔,只是为人更圆滑一点。池脩之见过刺史,李刺史道:“池郎还与我客气呢,这小子没给池郎添乱吧”

池脩之道:“李氏子,无愧世家之名。”

“你说好,必是好的”

李敬农先是行了下官之礼,并不行亲戚之礼,池脩之道:“使君,我却是没说错的。初到新地,内子些许小事未完,故不能亲自前来,书信一封,转吾夫人。”说着,把信给了李敬农。

李刺史笑道:“你去见你叔母吧。”

李敬农恭恭敬敬地捧着信,在仆人引导下去见李刺史的妻子。

李刺史的笑容敛了:“我昨日才听说你在鄢郡的事情,你今日就来了,你究竟想怎么样鄢郡靠着京城,你要好自为之啊做不好,不说我要为难,郑相面上也要不好看的。你的衙里还缺多少人,不要告诉我人已经满了。”

池脩之道:“下官还顶得住。”

“这样不太好,你若缺人,及早补上,实在不行,我这里给你荐上几个,也都是老手,先把架子搭起来才好办事。不要误了农时。”

池脩之容色清冷,整个人像是冰雕出来的一样,声音也冷冷的:“非是下官敢辞使君,下官已经张榜求贤了,总要言而有信。现在没有人来,我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总不会一直没人来的。”

李刺史打了个哆嗦,心道,反正我该说的已经说了,跟这小子也不算太熟,还是少管闲事为妙,我只管看着,他能治平了,也是我州内得益,少不得有我一份功劳。如果有问题,我睁一只眼帮他看着,别闹出大乱子来就是了。当下道:“好自为之。”

后衙里李敬农也见了刺史夫人,刺史夫人亦是世家出身,对着郑琰的书信赏玩良久:“此必是先帝遗物,观之可爱啊”郑琰的字非常漂亮,内容也写得很好,大意就是她现在有些事脱不开身,但是池脩之不能不拜会上官那样太不敬了,于是只好让池脩之独自来,等夫人生日,她来祝寿。

池脩之一行人被留下来吃了午饭和晚饭,第二天一早告辞返郡,他们一回来,郑琰就要了名册,找出本郡放归的宫人名单,翻到家庭住址。方便的就召来一叙,送些小礼物,路远的就派人送些小礼物。

池脩之夫妇在民间的名声渐渐好了起来,池脩之也准备行动了,谁说他必须等着接招的他要主动出招了

听说池脩之要去县衙,郑琰很奇怪:“你要下去做什么想看什么民情,到县衙是看不到的。”

池脩之笑道:“谁要看了我是去做事的。既然每年都少不得争水,我就先把水给他们分了。不教而诛谓之虐,我先教导了,谁再犯吾法,必严惩不怠”

“我怎么觉着你这笑的那么不对劲儿呢”

池脩之道:“我审过那几个小吏,知道些祁家的事,他们家隐田可真不少。以往括隐只具一时之功,为什么就因为你一要他纳税了,他就抛荒,抛荒了的地,就算不得耕地了,自然不会再上税,等认真的郡守走了,他又把田圈了过来,接着种。百姓出了力役开了水渠,不管他的田在哪里,水先供他那里的。隐田,郡府田册上可不认那是田既不是田,就不用水”

世家隐田,做了个套儿,把自己脖子给套住了。你说那是田,好,你隐田了,你违法,交罚款交税吧。还有田上的农民,如果不入户籍了,那就是隐户,括出来归国家了。要不就是流民,要么遣返原籍,要么就入贱籍去。

池脩之下手,向来稳准狠。

祁老先生,接招吧。

作者有话要说:

美人夫妇在京中广有凶名,但素,在外面就没那么大的威慑了毕竟这两只的活动范围不在基层。而且,凶残这种东西,直面和传闻的感受是绝对不一样滴

鄢郡没有直面这两只的凶残,不过,快了

第160章减赋与括隐

祁高设套的时候不会通知池脩之,池脩之也不知道他要用水源的事情做文章,池脩之要通过水源弄隐田的事儿,也不会通知祁高,两人同时想到了同一件事情,只能说是巧合。于是,在双方都不知道对方盘算的情况下,两人撞上了。一个认为自己是有心算无心,另一个干脆就是手捏朝廷认证的证据与法规。

先出手的是池脩之。

作为一个好郡守,一个想要做出事业、发展生产、保境安民、拉动境内gd增长的好郡守,池脩之上任之后第二次张榜,内容就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别看本朝开国“才”八十来年,各地在国家规定的税收之外已经又加了许多苛捐杂税了,部分地区甚至能够翻番。有些干脆就是地方官缺钱了,编个理由加一点。官加一点,吏就要跟着捞点油水操作的过程中再加一点。鄢郡离京城近,不好加得太多,却也增了不少,这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进了各级人员的腰包里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