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仙侠修真 >奸臣之女 > 分节阅读 31

分节阅读 3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又哭自己没出世的孩子,怕被欺负了。

杜氏想撕了这货的嘴你会不会说话啊我提醒你啥了我可没说皇子被欺负好吧你丫转手就把我给卖了,混蛋果断地插话:“有圣人在,哪用贵妃操心”又向皇帝解释,“孕妇都这样,总是乱想,还说风就是雨。臣妇上回在贵妃这里见过皇子,昨天偶然一说,贵妃就热心肠去接了人来。宫掖之中,怎么会有人敢亏待了皇子呢倒是贵妃,怀了孩子母性大发,真是容不得孩子一点儿委屈呢。”以后少给苗妃支招比较好。

杜氏这里解决得还算圆满,郑靖业那里却一点也不顺利。

文昌侯宋远,皇帝他亲舅。此君比他外甥年纪还小两岁,乃是其父的老来子,还不幸是唯一的儿子,宋太后疼幼弟,疼到了心肝儿里去。皇帝也得给他老娘的面子,赐爵、赏钱、发田庄

宋远就躺在锦绣堆里打滚儿,万事不操心的一个人。看在宋太后面子上,皇帝作主,让他娶了皇帝他叔公的幼女永安郡主。宋远只有一桩好处,并不以势凌人,也不触犯法律,为人还特实在,屁事都不沾手。

就这么一个人,当郑靖业说,要给儿子娶他闺女的时候,他第一时间表示反对:“您不嫌弃丫头是庶出,我也感念。只是您来得不巧,我刚给那丫头说亲。”他用同样的理由拒了郑靖业。

这货是个奸相啊宋远别的不知道,就知道一条:远离是非。郑靖业明显就是个身处是非中的人,跟他结亲家,宋远的脑袋还没被驴踢他是皇帝他舅,老老实实的子孙一直富贵,没必要搀和朝政。

郑靖业原想着一说就成的,没想到这样晦气,唯有苦笑。退而求其次,如果真要尚主,争取求端平公主做儿媳妇才好。

彪悍的女人

“差点儿被害死了”杜氏回来就恨恨地道。

看完苗妃回来,郑琰一头扎进书堆里不肯出来。挑拨离间这种事情,做多了就显眼了。“无意间”说的话才最真实,不是么回回去都是“提醒”,那就是把人当傻子了。她也慢慢长大了,不可能总是“童言无忌”,得修炼一些“了无痕迹”的手法才好。

这一次她就没随杜氏去翠微宫,杜氏一回家,她就听到杜氏来了这么一句,还傻乎乎地问:“阿娘,怎么了”

杜氏很是愤怒:“以后在昭仁殿少说话”真是怒从心中起,连带着全家都遭了殃,杜氏可不是无知妇人,相反,她是个挺有眼光的女人,还要加上性格泼辣这一条。简言之,这是一个不肯吃亏的主儿。这一回明明是好心帮忙,转眼就让人歪曲了本意,要不是当时她在场又补救得快,皇帝还不定以为什么了呢。

苗妃这种人实在帮不得啊倒不是说她有什么坏心,她只是心眼儿不够使而已,她的心眼儿都用到跟皇帝腻歪上头去了。可就是这种“不是故意的”,比存心的还让人嗝应。你不知道她啥时会出纰漏。要一个高智商的队友,很重要。

亏得郑家跟苗妃也就是一种面子上的事儿,再深入一点,是会被她无意间就坑掉的。

郑琰想,她自己真是个先知,什么事儿都能想到前头。也缩了缩脑袋,我就不该在苗妃面前提萧令仪干我什么事儿啊

郑靖业正一肚子晦气呢,能让他这样不开心的人、事已经很少了,老师都让他干掉了,却栽在了宋远手里。听了杜氏的话,他带着一丝迁怒地道:“不论何时何地,都要心中有数,不要办蠢事什么话能说,什么话不能说,都要掂量清楚。不知道的时候宁愿不说学会说话前,给我先学会怎么闭嘴”

郑琰好想哭,她好像又办蠢事了。穿越者把土著当nc真是已经当成习惯了,饶是她小心再小心,还是忽略了。不,或者说,人总会有意无意地忽略别人的感受,把别人当成nc,比如苗妃。

郑琰发现,自从她开始交际活动之后,是在大错小错一起犯的惨痛过程中吸取教训的。如果不是有一对好爹娘,就她犯的这些错儿,够她长大以后嫁不出去的。摔要不要这么苦逼

郑靖业拎过女儿来好一通教训:“刚好了两天,又作怪”

郑琰快要冤死了,她总是好心,哪料到苗妃智商不高呢郑靖业叹气:“多做多错,仗着有些小聪明就由着性子胡来,那还是不聪明”

郑琰乖乖受教:“是我多嘴了。往后饮食装扮我都随便说,总不说人是非就是了,”想了一想,“就顺着别人的话说。”

郑靖业摇头:“你最近都不要乱跑,也不要乱说话给我乖乖地上学去。”

郑琰领命,自此,老老实实跟着顾益纯继续学习。倒是杜氏,往翠微宫里去得更频繁了。除了苗妃,淑妃、贤妃处亦有邀请,杜氏也去露了露脸。老实说,杜氏对这两位的评价都不咋地。

就说淑妃吧,她给皇帝生了三儿两女,可以看出是一个有份量的人,办事也是很不利索。自叶广学母亲的寿宴过去这么久,她才邀杜氏一聚,可见是个顾虑多多的人。

而贤妃,则是因为外甥女儿长阳公主之事,想考查一下郑家。郑琬尚主之事只是在酝酿之中,贤妃也只是微知其意而已,并不好明说。

贤妃姐妹心里很不愿意,她们出身不错,沈氏与傅氏情形差不多,也是全国第二等的世家出身,女儿即使不嫁到世家,嫁到勋贵家里也勉强能够接受了。嫁到郑家,这又算什么即使知道郑靖业是首相,在这个时刻他的偏向对于皇子们很重要,沈妃姐妹还是犹豫,尤其是沈婕妤,不想误了女儿一生。两人更想让长阳公主下嫁到先帝皇后的娘家李家去,李家是世家,势力也不小,家教也好,与沈家还有一点亲戚关系。

皇帝十分不好意思,感念郑靖业劳苦功高,为他背了不少黑锅,也想给郑家一份尊荣。郑琬这小子,性子纨绔了一点儿,架不住相貌好,皇帝一看就十分中意。

贤妃姐妹只能认了,郑家奸滑似鬼,抓不到什么足以让皇帝息了嫁女心思的事儿。没把握何苦去惹这个人呢但是敲打一番还是需要的。问题是,怎么敲打冷嘲热讽肯定不行,杜氏又不是傻子。只好时不时请人过来说话,言语中展现一下自家修养一类。

杜氏正对苗妃有意见,也对贤妃虚以委蛇。几个皇子,支持谁好呢不如袖手旁观。

女人间就这么僵持住了。

皇帝却是个痛快人,把女儿们一比较,决定把长阳公主嫁给郑家当儿媳妇,另外两个女儿也想到了归宿,决定跟未来亲家们通个气。挑了个好天气,早朝散后,皇帝让郑靖业留了下来。

小凳子一坐,小茶杯一端,皇帝先寒暄几句:“卿近来辛苦。”

郑靖业谦虚地道:“眼下事并不太忙,臣只是尽本份而已。”

皇帝感叹:“能尽本份就很好,若朝中诸公皆能尽本份,朕复有何忧”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

皇帝充分表扬了郑靖业的敬业精神,然后表示要给郑靖业奖励:“我见过卿家五郎,一表人材,堪为”驸马。

一个小内官慌慌张张地跑了来,帽子都跑掉了,一手按着头顶,口里还喊着:“我要见圣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