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宋时行 > 分节阅读 283

分节阅读 283(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行动,李尚便是得了消息,恐怕也难以给予支持毕竟这敌我势态并不明朗,自家倒是觉着,李尚坚守开封,也是上上之策。”

种师道已年75岁,早就过了那种和人争执的年纪。

此次,他是带病前来,一路奔波,到了开封之后更没有片刻歇息,早已经疲惫了。

张叔夜说完,他便一摆手笑道:“我并非是责怪伯纪。只是觉着此事他做得有些谨慎,并无指责之意。玉小乙虽说是擅自行动,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倒也情有可原。伯纪当时既然能下决心帮那玉小乙补了军令,若能再出兵支援一回,说不得能趁机夺回封丘,便可以御敌在开封府之外,官家自然也就没了太多顾虑。”

张叔夜这一回。倒是没有再为李纲说话。

他也知道,种师道并非是指责,而是感叹坐失良机,以至于局势糜烂到如今地步。

官家的心思

李纲是一个直臣,却非良相。

他为人耿直,可这辈子,怕就要栽在这耿直之上。

有宋以来,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打仗打赢了,是士大夫的荣誉。可若是输了,便是皇帝无能。

这也是历代皇帝,不愿意轻启战端的一个原因。再加上有宋以来重文轻武。对于武事多少也就有些抵触。若换在后世的说法,老赵皇帝们的想法无非就是: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是事情。

打仗,劳民伤财,而且很容易助长武将骄横之气。

若是赔款议和,出钱的便是士大夫和那些百姓,而且背负骂名的,也是那些士大夫,与皇帝没有牵连。如此形式之下。老赵皇帝们自然不愿意和对手死拼,以维护他们的脸面。

开封一战,成就了李纲的名声。

外面说起来,便说是李纲主持大局,击退虏贼。但与赵桓没有半点关系。

若说赵桓没有忌惮那是不太可能偏偏李纲又是个强项令,道德虽好,却太耿直,不晓得变通。你主持大局这么久,可曾有过一回。去突出赵桓的重要性

倒是三番五次阻止赵桓离开,让赵桓颜面无光。

相反,耿南仲那些人虽然没有主持大局,却时时刻刻突出了赵桓的重要性。

说到底,耿南仲这些人知道赵桓的心思,懂得迎合;而李纲就算知道,也不屑为之。

这也就是赵桓对他生出不满的主要原因。

可笑,李纲却不自知

种师道久历宦海,可说是历经三朝。

若不懂得揣摩官家心思,也不可能做到如今的位子。只看他在西北时,童贯曾坚持主张,种师道只是辩驳两句,便不再劝说。到童贯兵败,他又出面收拾残局,上疏对策,恳请徽宗皇帝做出决定。对于老赵皇帝们的心思,他是再了解不过。

他有些后悔,若是早一日回来,说不定可以缓和这局面。

李纲终究是生意气太重,哪怕他守住了开封,却注定此人日后的结局不会太好。

不过,这些事情,他不会任何人说。

种师道初至开封,对如今开封城内的情况不太了解。

加之各方援军抵达,也需要他来出面协调,所以也不会随随便便做出决断来

在仔细研究了开封之战的过程后,种师道对玉尹,产生了浓厚兴趣。

“张相公是否现,这玉小乙对战局,可是敏锐的紧啊。”

张叔夜点头道:“是啊,我也现了这一点此子在郭桥镇的行动,颇有神来之笔。而且他在牟驼岗就任,似乎早就预料到虏贼会打来开封,提早开始转移粮草,才使得虏贼抵达之后,未能占得任何便宜。此后朝阳门之战,更显出猛将之姿。

能够救援厢军大营,还带着一干残兵败将挡住数倍于己的虏贼,端地是不容小觑

说来,犬子倒是占了他的便宜。若无小乙死战朝阳门,伯奋断无可能将虏贼击溃。他方才也与我提起此事,言那玉小乙堪称我大宋死士,能称得上是国之栋梁。”

张叔夜言语之间,颇有赞赏之意。

种师道笑了笑,“此人的名字,我早就听说过。

前年虏贼使团前来,便是他率先揭露虏贼要割让三镇的事情,最终使太上道君改变了主意。他那大宋时代周刊,我也觉得很好。早在之前,他在文章中便提出郭药师那三姓家奴不可重用,却无人相信。而且大宋时代周刊,也是最早对虏贼做出评价,并言宋金之间,早晚必有一场恶战这个人虽出身市井,确有忠义之心。而且眼光不差。张相公,我有意把他要来枢密院,做个记室你看如何”

枢密院记室,类似于后世秘处的性质。

不过在职责上,又有一些参谋的权力。玉尹身无功名,能入枢密院,本就是一个不小的奖励。

张叔夜却忍不住笑了,“种相公怕是说的晚了。”

“哦”

“我刚从伯奋那里得知。官家已敕令玉小乙为太子诸率府率,从兵部调出。

若早一日说,倒是不难办理。可现在玉小乙已经领了敕令,并从太子那边接过了率印。种相公这时候再去讨要,只怕要去找太子说,我看这难度可是不小。”

种师道闻听,白眉一蹙。

“那我便去找太子要人。”

“难”

张叔夜叹了口气,“种相公可知道,玉小乙为何会被敕令除太子诸率府率吗”

“这个”

“伯奋在宫中倒是有几个熟人。恰好便有在那紫宸殿当值的。

据说那日圣人带着太子到紫宸殿,言既然大家都不喜欢玉小乙,何不把他调去做诸率府率你也知道。圣人那性子贤淑,从不干预政事。可若是她开了口,官家便不会反对。太子也说,枢密院兵部待玉小乙不公,与其留在兵部受气,倒不如做他的诸率府率。

官家本有些犹豫,还是圣人道:玉小乙是个忠臣,既然被排斥,留下来也非善事。倒不如去太子身边做事结果,官家便同意了此事,今日敕令玉小乙除诸率府率。”

“排斥”

种师道才抵达开封,自然不可能清楚玉尹的遭遇。

哪怕玉尹再被他看重,可说到底。也只是一个小小的兵马使,能入得他法眼便不错。

张叔夜道:“种相公莫非不知,玉小乙在驰援郭桥镇的时候,于广济河渡口斩杀封丘县令汪梃。此事虽说被官家压下来,可还是造成了一些影响。李尚当时在郑望之的劝说下。扣下了本属于玉小乙的七百兵马。以至于朝阳门之战时,玉小乙手中兵力甚至不足千人。此事不知怎地被官家知晓,对伯纪也颇为不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