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宋时行 > 分节阅读 232

分节阅读 23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原本玉尹还担心十万贯不够。可是现在,由于赵不尤的加入,玉尹倒是真不再担心。

若李梲敢克扣军饷粮草。便让赵不尤去找他闹。

到时候,看他李梲还敢刁难

“还有一件事,我离开东京前。叔祖把我找去。

他要我转告哥哥,要哥哥在杭州安分一些,尽量不要闹出是非来。朝中目前又起了争纷,据说小蔡相公和李邦彦联手准备弹劾蔡京老儿,闹得有些沸沸扬扬。

叔祖说,这次蔡京老儿怕是难以幸免,哥哥只管留在杭州,用不得太久,自会返回东京。”

宣和七年,马上要三月了

玉尹激灵灵打了个寒蝉。似乎想起了什么。

历史上,金兵不正是在这一年南下,才造成了徽宗皇帝禅位,太子赵桓登基,也就是宋钦宗吗

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自己真的可以赶上吗

玉尹心里,突然添了几分沉重。

看样子,必须要加快行动了

当晚,玉尹的宅子里,热闹非凡。

原本略显空荡荡的宅子,一下子人满为患。

随着高宠、安道全和王敏求。以及五十名随从抵达,这宅子顿时显得有些拥挤。

商议了一下之后,玉尹决定,让那五十名随从迁往兵营里居住。

待明日,正式委任了高宠和王敏求之后,两人一起搬去兵营里居住。单凭赵不尤一个人,总是有些不放心。若高宠和王敏求也在,那望仙桥兵营,也就稳若磐石。

高宠和王敏求自然也乐意效力。

而今连杨再兴都做了禁军十将,说高宠和王敏求不羡慕,那是瞎话。

也许在应奉局,不似杨再兴那般荣耀。可不管怎样,也是个武官,更何况是在玉尹帐下

高宠将出任马军十将,不过如今马匹不多,只能暂时跟随玉尹身边。

而王敏求则担任将虞侯,专门负责弓箭手的训练。今日招募,倒是招来了一些箭术不错的兵卒。王敏求的射术或许不如庞万春那般厉害,可也算的是一名高手。

这样一来,应奉局背嵬军的班底,就算是组建完整了

陈东为军中主簿,张择端则为长史。赵不尤的能力不甚了解,但他毕竟是宗室,所以领一个副都监的官职倒也不算什么。要知道,这副都监不过从九品的官阶,对于一个宗室而言,真算不得太高。等将来训练出马军来,便交给高宠统领。

至于步军十将,玉尹一时间也没有好人选,思来想去,便决定自己来担任。

算起来,和高宠也有半年不见了,大家重又在杭州相聚,自然少不得一番推杯换盏。

酒过三巡,安道全开了口。

“小乙伱的伤势,已无甚大碍。

我明日再为伱调配几副药,最迟两个月便可以痊愈只是伱匆匆忙忙让我从东京赶来,应该不只是为伱身上的伤势吧。就算我不来,伱这伤势也能够痊愈。”

玉尹笑了

这安道全,果然是人老成精。

“叔父,是这么回事”

玉尹便把武松的事情,当着安道全的面,一五一十的讲述一遍。

这屋子里都是自己人,不论是高宠还是王敏求,亦或者吉青和张择端,都不可能走漏风声。所以,玉尹也不必去隐瞒什么,只管实话实话,听得众人连连点头。

“那蔡鋆真个该死,可惜了武提辖这般好汉。”

安道全想了想,“小乙,依伱所言,武提辖的伤势,主要还是受刑过重,加之那牢房内环境恶劣,以至于伤了元气。想来调理一番,应该问题不大,我过两日便去看他,只是伱还要设法把他送去六和寺莫干山里虽安全,却终究偏僻。

到时候就算想要买药,都麻烦的紧

不过,依伱所言,伱本是想要救出武提辖后帮伱练兵。可现在的情况,怕有些麻烦,武提辖便是伤好,也绝不能在杭州府露面。如此一来,伱又打算如何安置”

玉尹沉声道:“我已经想好了,等武提辖伤好后,让他去保静军。”

“嗯”

“叔父可还记得观音院的木鱼僧,就是那磨练我打法的智深长老”

“哦,倒是记得。”

“前些时日,我在六和寺与智深长老重逢他已经决定还俗,前往环州投奔小种相公。智深长老俗名鲁达,本就是小种相公帐下的钤辖。我请他尽量留守保静军,最后是能留守晋宁军。如此一来,便可以为我打开西州商路,谋求便利。”

“打开西州商路”

安道全倒先是一怔,而后倒吸一口凉气。

“据我所知,西州而今已为辽人所据早先大宋时代周刊还刊载消息,言辽国蜀国公主耶律余里衍定都高昌,国号西辽小乙要打开西州商路,莫非是与”

高宠王敏求一脸淡然,显然已知道了真相。

玉尹笑了笑,轻声道:“不瞒叔父,当初正是小乙,助蜀国公主在可敦城夺取兵权,斩杀耶律大石。

我欲开启西州商路,正是要和西辽取得联络。

智深长老一人呆在保静军不免势单力孤,武提辖还有施全兄弟三人既然不方便留在杭州,我思来想去,那不如前往保静军。那里是小种相公所辖,又有智深长老维护,想来不会有什么危险。正好智深长老临走之前也提出,想要寻几个帮手。”

安道全听罢,不由得目瞪口呆

第245章 不差钱

如果不是了解玉尹,如果不是知道玉尹骨子里的大汉主义,安道全甚至会认为,玉尹有卖国倾向。

“援助西辽,这不太合适吧。”

他怎可能听不出玉尹所谓的西州商路,实际上是变向给予西辽援助。

玉尹叹了口气,“错非不得已,自家如何不晓得此事不妥

可而今局势,单凭我大宋想要抵挡住虏人兵锋,却非一桩易事。非是说我大宋国力不强,而是这满朝文武,从上到下对金人根本没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李邦彦之流,对虏人畏之若虎;李纲李若水,对虏人视若无物。加之宣和以来,叛乱不绝,天灾不断,我大宋兵事糜烂至极。空有良将,却不得信任,偏许多不知兵事者指手画脚。如此状况,想要抵挡住虏人兵锋,着实困难,更不要说官家的态度”

官家什么态度

自然是万事以和为贵。

徽宗皇帝不想打,哪怕是之后的钦宗皇帝也不想打,这最终的结果,便是靖康之耻。

玉尹说着,脸上更透出无奈之色。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