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宋时行 > 分节阅读 142

分节阅读 1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是个怀才不遇,有那么几分本事的家伙。

再往后,便是快活林争跤而后玉尹在北园的解词流传出来,才真正引起了李纲的关注。那种对诗词信手拈来的水准,让李纲暗自佩服。新梅花三弄在不久后随之流出,传入李纲耳中,对玉尹这个人,又增添了几分了解这个人,是个很骄傲的家伙。

没想到,开封邸报一开始,竟然出自玉尹手笔。

甚至连最初的启动资金,也有绝大部分是玉尹垫出来

吴革三个人的举动,让李纲有些不快,甚至有些不满。

这算什么

典型的过河拆桥

可最重要的是,你们几个还没有过河,才上了桥,便要拆桥,简直就是愚不可及。

“大郎,你怎么想”

李纲突然开口问道。

李逸风犹豫了一下,轻声道:“父亲,孩儿如今也没有主意了

小乙的性子,孩儿也算是略知一二,那是个看上去随和,但骨子里却极高傲的家伙。孩儿甚至觉得,若开封邸报办得好了,小乙说不定还不会这么决绝和执拗。偏偏这邸报办坏了,才让他对我和义夫几人,产生了严重不满。孩儿也知道,小乙之所以这么做,是担心日后再起矛盾。可孩儿,却不忍这时候把义夫他们踢开。

孩儿知道,徐揆和李若虚,对这邸报都付出了心血。

他们真的是想要办好,可谁又知道

所以,孩儿如今也不知该如何是好,究竟是答应小乙,还是眼睁睁看着邸报停下”

李纲低头,也陷入了沉思。

半晌,他又问道:“你以为那玉尹,真有办法”

李逸风一怔,想了想道:“孩儿不知道,但孩儿相信,小乙一定能想出来办法。”

“大郎,我问你一件事。”

“请父亲指点迷津。”

“你有没有想过,小乙为什么想出这么一个主意来或者说,他要办这报纸,究竟所为何来”

“这个”

李逸风想了想,轻声道:“孩儿觉得,小乙其实是希望借由这邸报,来阐述一些他的想法。比如之前他曾对孩儿与少阳说过:女直人不可信,早晚会威胁大宋”

“那你有没有想过,一旦你放弃了这件事,而那玉小乙又真个把事情做成了。

呵呵,张邦昌、李邦彦、唐恪还有范宗尹那些人,便觉察不到这其中的妙处吗到时候,他们万一去收买玉小乙,甚至力挺玉小乙,这份报纸,又会变成什么样子”

李逸风闻听,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第一三九章 赐命从何来一更

当第一缕曙光照进观音巷的庭院中时,隔壁观音院传来了晨钟阵阵。

伴随着缥缈梵音袅袅,玉尹深吸一口气,猛然顿足腾空而起。虎出大刀拖地而行,迸溅出火星四溅,在阳光下,刀口流动一抹凝光,在空中划出一道奇诡弧线,带着一股刀风劈出。

燕奴娇笑一声,“小乙哥却使得好刀”

青竹一探,迎着虎出大刀刺去,不过在即将与大刀相击的刹那,却又突然一顿时间仿佛在这里出现了一个岔道,玉尹大刀劈出,而青竹却凝在空中。虎出几乎是贴着青竹落下,就在大刀落下的一刹那,青竹猛然发力,铛的一声脆响,回荡在天际。

玉尹只觉得手一颤,胳膊一麻,大刀险些脱手。

而燕奴此时却突然进击,青竹枪在她的手中,划出一道道,一条条的光弧,如同疾风暴雨般,逼得玉尹连连后退。一连串犹如雨打芭蕉般的声响过后,玉尹被燕奴已逼退了十余步,几乎快要贴在墙上。燕奴的力气比不得玉尹,青竹的份量,更和虎出相差甚多。可每一次刀枪交击,却让玉尹感觉到万分难受和别扭。

“停”

玉尹大吼一声,青竹骤然消失。

燕奴气定神闲的退了回去,却把个玉尹郁闷的,几乎想要吐血。

这一次比试,实在是太憋屈了

燕奴的枪法非常怪异,怪异的让玉尹根本使不出力道来。

看她出枪,明明是非常简单,原以为已经看破了燕奴的后招,可到头来

玉尹搔搔头,苦笑道:“九儿姐使得好枪”

“非是奴使得好,小乙哥终究还是脱不出疆场厮杀的痕迹。

其实小乙哥的身手,不逊色于奴,可是对于力道的掌控,却有些偏颇。狮子搏兔亦用全力,这话是没有错。不过那是在强弱已分的情况下,更多是提醒你,不要轻敌你我功夫相当,便需在劲力上有所控制。即便是狮子搏兔,亦要留有后劲。一旦兔子闪躲过去,方可以连续攻击。而小乙哥你每次,都把气力使到了老,想要在换手,便要重新聚力发力奴只需要引着小乙哥的劲力,便可以掌控局势。

小乙哥接下来,除了要继续打熬筋骨之外,更要着重修炼对力量的掌控才是

意气君来骨肉臣,意气为君,骨肉为臣,这君臣之道,还需要分出轻重才是。”

意气君来骨肉臣

玉尹闭上眼睛,又仔细的琢磨了一阵子,顿时又有所明悟。

此前,他太过于注重于筋骨打熬,却忽视了对于这力量的控制。按照燕奴的说法,这样下去了不起成为一个空具千斤神力的蛮汉,却成不得一个真正的大家

“那如何才能使意气为君,骨肉为臣”

燕奴歪着小脑袋想了想,“阿爹生前说过,于细微处见真功夫。小乙哥不妨多养精神,比如练练琴,写写字,还有平日里坐卧行走多些留意。而今你功夫登堂入室,却总让人感觉有些锋芒毕露。什么时候小乙哥能收敛起这锋芒,便能领悟这其中奥妙。”

玉尹,陷入了沉思。

燕奴平日里,总是给人一种邻家小女孩的感受,根本无法觉察出她的锋芒。

若不是发怒或认真时,谁又能想到这外表柔柔弱弱,看上去娇小玲珑的小姑娘,竟然还是一位高手

看她练功,也是如此。

如果不是燕奴昨日说出来,玉尹甚至不知道,燕奴是如何练功。

于细微处见真功夫吗

玉尹,顿时若有所悟

晌午时,徐婆惜来了。

玉尹取出牡丹亭的谱子,在庭院里咿咿呀呀拉响,指点起徐婆惜的唱腔。

前面曾说过,徐婆惜是太仓人,虽离家日久,却难免带着些太仓的口音。若平日里说话还好,可一旦开了腔,便无法掩盖。这倒是正合了后世昆曲的一些特点,要知道那昆曲最初,也正是从太仓小曲演变而来。这一点,徐婆惜有天然优势。

这唱念做打的功夫,不需玉尹传授。

关键是在唱腔上,徐婆惜还需要进行一些专门练习。

玉尹倒是想了一些办法,比如后世一些练气发声的基本功,先教给徐婆惜练习。

然后又尝试着让她唱上一小段,一点点的加以改正。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