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魔法 >宋时行 > 分节阅读 52

分节阅读 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为议论朝政过失,而被罢免去谏官职事。宣和元年,又因上疏朝廷应注意内忧外患问题,而被徽宗皇帝认为其议论不合时宜,谪监南剑州沙县税务。年初时复又召回,出任太常少卿之职。玉尹身在市井之中,自然不清楚这朝堂上变动。

而梁溪先生之名,在坊巷间也不算有名。

毕竟李纲虽进士及第,却不是苏东坡柳三变那等人物,所以也就不甚为百姓熟知。

李纲,北宋末年与宗泽齐名的抗金英雄。

靖康元年,金兵入侵汴京,李纲出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可惜不久之后,便被投降派所排斥,最终令靖康之变发生。宋高宗赵构继位之初,曾一度启用李纲为相。但为时仅七十七天便被罢黜,故而史称七十七天宰相

绍兴二年,李纲复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

但不久,又被罢免后李纲多次上书,陈抗金大计,却均未被采纳,最后抑郁而终。

对于这段历史,玉尹倒也熟知。

只是关于李纲子嗣,他并不是非常清楚。

李逸风,居然是李刚之子

“梁溪先生方还东京,故而知者不多,大郎勿怪。”

陈东怕李逸风心怀芥蒂,忙开口解释。

李逸风笑道:“少阳莫不以为,李大郎是一心胸狭窄之人”

“不敢不敢”

陈东连连摆手,而后哈哈大笑。

哪知道,玉尹突然起身,朝着李逸风一揖到地。

“小乙这是为何”

“自家久闻梁溪先生为人刚正不阿,见识高远,心中极是仰慕。这一拜,非是拜大郎,而是拜梁溪先生。可惜小乙出身卑贱,不得梁溪先生真面目,还请大郎他日有机会,代为转达小乙敬意。没想到呵呵,真没想到大郎竟是梁溪先生之子。”

李逸风却一脸茫然

不错,李纲为太常少卿,主持太常寺日常事务。

但也仅仅是个正四品的官职,而且是那种主管祭祀,并无太大实权的正四品官员。

若说李纲闻名,也是他为谏官之时。

当时李纲长说一些不合时宜的话,比如宋金海上盟约,李纲就极为反对,认为与金结盟,并非一桩好事。在当时,着实为不少人所批驳,甚至认为他是危言耸听。

再后来,李纲言内忧外患,更不为官家所喜。

所以此次召回东京,徽宗皇帝也仅仅是给了李纲一个虚职,并为委以重任

玉尹所言刚正不阿或许不假,但这见识高远,又从何谈起

莫非

李逸风心里一动,突然道:“小乙以为,燕云可固”

玉尹一怔,露出犹豫之色。

他不知道该不该说,可思来想去,能信他话的人,而今怕除了李纲,再无其他人。

毕竟,李纲对金人,极为忌惮。

整理了一下思路,玉尹沉吟良久,轻声道:“若张觉未死,燕云尚可一战可惜张觉一死,则兔死狐悲,而朝廷信誉也毁之一旦。小乙对这件事,却不甚乐观。”

李逸风和陈东,顿时色变。

张觉,辽降宋将领,平州义丰人。

中辽国进士,后为辽兴军节度副使。金兵入燕,张觉归附,被封为临海军节度使,知平州。后平州升为大金南京,张觉又被封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算得官运亨通。但就是这样一个人,却始终心系大宋朝,不甘这一辈子都做金人奴才。

宣和五年,张觉降宋。

金国遣兵马前来,双方斩于营州。

后金兵退,徽宗皇帝建平州为泰宁军,已张觉为节度使。

不久后,金国再次遣兵马前来,张觉不敌,逃奔燕山宋军大营。而金兵在攻占平州营州之后,继续威逼大宋朝廷交出张觉。宋将王安中将张觉斩杀,方才是金人罢兵。

这件事在当时,极为轰动。

李纲曾私下与李逸风说:官家背信弃义,斩杀张觉,则河北兵马,从此不可复用。

所谓河北兵马,大抵是指燕云兵马。

这些宋军有很多是大辽降将,张觉一死,必然会产生动荡。

可惜对于这一点,宋徽宗并没有放在心上。在他看来,死一张觉而换大宋和平,是一桩划算的事情。李纲在返回东京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上书徽宗皇帝,请求徽宗皇帝与天祚帝联手,攻打金人。用李纲的话说:金人凶蛮贪鄙,有虎狼之心,难以驯服。而辽人虽与大宋百余年恩怨,却受大宋影响,与大宋极为亲近。

辽存,则大宋无忧。

辽亡,则大宋必有灾祸。

可这样一道奏折送至徽宗皇帝面前,直接被徽宗皇帝撕毁。

而后徽宗皇帝派人警告李纲,休要胡言乱语,破坏大宋和金国之间友谊。今燕云收复,大宋江山固若金汤。若因他之言而造成两国关系紧张,实乃罪无可恕

时楚国公,少宰王黼也斥责李纲,要他休多事

李纲气郁难平,便卧床不起,直到前几日,才恢复一些。

李纲有这样的见识,倒也正常。

可玉尹,一个卖生肉的,居然能看穿这里面的玄机,李逸风和陈东,又如何不惊。

第三六章 我爸是李纲下

“小乙,此你真心话”

“皆肺腑之言。”

李逸风和陈东相视一眼,而后叹息一声。

“小乙,这些话,出你口,入我二人之耳,切勿被第四人知晓,否则会大难临头。”

玉尹闻听,却笑了。

“自家不过是一个摆摊贩卖生肉的市井小民,便是说了,谁又相信

大郎少阳休要担心,若非知大郎为梁溪先生之子,我断然不会说出这种话。只是河北兵马,不可重要,还需谨慎小心。至于其他的事情,却非我市井小民可以畅谈。”

李逸风和陈东二人点点头,不再言语。

三人在庭院里闲聊一阵,又让玉尹使了两回嵇琴,陈东和李逸风,这才告辞离去。

至于李逸风是否会把这些话告诉李纲,玉尹不得而知。

但他相信,即便是李逸风与李纲说了这些话,用处也不会太大。而今朝堂之上,六贼当道,蔡京把持朝政。而李纲宗泽等人,并不受重用,甚至为徽宗皇帝猜忌。

这种情况下,能有什么用处

玉尹送走了李逸风陈东二人,把家里收拾一下。

正午时,从里瓦子来了两名工匠,丈量了一下庭院大门的尺寸,便回到家中赶工。

午后,玉尹本打算在家写谱,却不想石三来访。

同石三一起来访的,还有一个文士。

看年纪,大约在三十出头的样子,长的矮矮胖胖,皮肤黝黑。圆圆脸,小眼睛,蒜头鼻,一张大嘴。颌下长着山羊胡,乍看去颇有些和善之色,但却让人难生亲近之心。

“小乙,这位便是肖先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