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穿越清朝的太监 > 分节阅读 156

分节阅读 15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尤其是这一回,有了政府撑腰,越发的迁怒于这些老学究。反对呼声最响的几家学馆,先后遭到了打砸抢,眼见是犯了众怒,那平日里挺胸叠肚的一班道学先生,谁还敢再放个屁出来

几轮海选之后,一百二十名才赛选手新鲜出炉。而到这个时候为止,自行车也已经陆续生产出了二百余辆。接下来几天,萧然亲自挂帅,把参赛的臣工跟平民选手召集到一起,统一培训骑乘自行车。恭王原本是打死都不肯参加比赛的,主要是丢不起那人,但是萧然眼珠子一瞪,吓出一脑门子冷汗来,只能咬着牙硬着头皮,赶鸭子上架。

自行车这东西,说来也简单的很。几天训练下来,大家骑的是有模有样。转眼十天过去,到了比赛这天,一大清早,京城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人山人海。那场面,真是相当的热烈。预先规划好并经过精心修缮的比赛路线,都由御林军沿途维持秩序,但仍挡不住汹涌而来看热闹的百姓。

辰时三刻,大学士贾、周祖培,在礼部尚书周炆的陪同下,为大清朝第一届自行车环城大赛开幕剪彩。一声炮响,平民组比赛率先开始。一百二十辆自行车如风驰电掣一般杀出,一百二十名赛车手辫子在脑后扯的笔直,只觉眼前一花,便已然闪过,速度快的令人乍舌。这在清朝的百姓看来,简直就是神仙附体,佛祖降临。跟这个长着两个轮子的东西相比,什么的卢赤兔、蹄雪乌,简直就象八十岁的没牙老太太即便是孙猴子的筋斗云,也不过如此吧

尤其是这些参赛选手,都是从平民中选拔出来的,都是身边活生生的人。最初见到这“自行车”一物,长着两个轮子就能跑,都觉得是妖物邪法,现在看来,轻而易举的就能为人操纵,亲眼所见,不能不由衷叹服。从前对自行车种种奇谈怪论,霎时间烟消云散。

这次规划的比赛线路,大概有十五公里的路程。倘使骑最快的马跑完全程,大概需要小半个时辰;而这一百多辆自行车奔驰如飞,连落在最后的那个选手,也只用了两刻钟不到。这一结果,就连组委会的官员们都瞠目结舌。这东西太神奇了不用喂草喂料,一蹬就蹿出去老远,要是用这个东西飞递军报,四百里加急用不到一天半就能到达而这一辆自行车的造价,跟市面上一副鞍绺环佩的价格大体相当,有了这铁家伙,谁还骑马

随着第一个赛手冲过终点,夹道围观的群众登时沸腾了。呐喊声如潮涌一般,从前头一路飞传过来,在整个北京城上空往来涤荡。萧然身体里的热血,也在这一刹那陡然沸腾他知道,这次大赛就是一个分水岭,从这一刻起,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终于来临了

比赛到此并没有结束。恭王这时吸足了白粉,衣履鲜明,率领着一帮大臣车手闪亮登场。然而随着一声炮响,自行车队驶出起点,所有人都大跌眼镜,嘘声一片。连萧然自己也气得七窍生烟。

与平民组的热烈气氛相比,臣工组的比赛显得极其和谐融洽。所有人都悠哉游哉的骑着自行车,那架势哪里是在比赛,简直就是去郊游。大家都生怕骑的不够慢,一个个都跟蜗牛似的。偏偏又礼让有加,不时的互相微笑致意。要不是因为这些家伙都是跺跺脚江山乱颤的主儿,保不齐什么烂柿子、臭鸡蛋早飞过去了。

萧然无奈的叹了口气。这个场面,其实他早该料到的。尽管涨工资、升品秩等奖励不可谓不重,但是对于大臣们来说,这种比赛并无实质意义。简单的打个比方:一个从九品的孔目,让他跟恭王骑自行车死磕,就算明摆着能赢,那也是借一万颗胆子也不敢的。所以这场所谓的大赛,对朝廷来说不过是做个样子,对百姓来说无非是起个表率。估计比赛还未开始前,大家私底下就已经有了前十名的人选。

一出闹剧拖了将近两个时辰才算结束。恭亲王奕到了第一名,饬封“世袭罔替”,加议政王。

第一届自行车环城大赛,到此为止圆满成功。预期的结果已经达到,三天之后,同然堂成立了自行车分号。第一批三百辆自行车刚一上市,即被抢购一空。按照老规矩,外省加盟也开始启动,照例是空手套白狼。一时间各地加盟合同跟订单如雪片一般飞到雨来的案头,送来的是滚滚如流水一般的白银,源源不断的落到了萧然的腰包里。

♂ 第8卷 混迹后宫

第102章大刀阔斧

一次自行车大赛,委实给朝廷内外造成了巨大的震动“师夷西习”的保守派,都聪明的闭上了嘴巴。唯独那个一向最喜欢鸡蛋里头挑骨头的在野大老寿阳相国祁隽藻,怒发冲冠,拄着拐棍跑到午门外嚎啕大哭,泣血上了一道奏折,斥责这种做法是“溃夷夏之防,为乱阶之倡”,有悖祖宗成法,有失天朝体制,是在“以夷变夏”。要是搁在以往,那一帮门生故吏一定要来声援的,没想到这一回,从早上一直哭到中午,一个来鸟他的人都没有。七月的日头正毒,烤的老头几乎成了“肉干相国”,厚着老脸想讨口水喝,没想到那些守门侍卫理都不理。

树倒猢狲散,看来真的是大势已去矣哪怕在这里真的晒成了人肉干儿,估计也不会有人来看一眼了。祁隽藻这回是真的伤了心,鼻涕眼泪的哭了半晌,实在顶不住日头晒,灰溜溜的走了。

这一事件,标志着保守派势力彻底瓦解,洋务派从此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七月二十二日,由议政王奕门”,作为最高政权机构,处理一切对外事宜。简单来说,这就是中国最早的外交部,而奕

随后,一场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了。

七月末,京师同文馆开始筹备开馆。这也是中国最早地洋务教育活动。是几千年沿袭的封建教育体制的第一次大胆尝试,在这一方面,接受过良好的后世现代教育的萧然,是当之无愧的专家。在他地策划和指导下,同文馆聘请了外籍教师,教授英文、法文和俄文。学习内容包括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以及翻译技能。同时添设天文馆、算学馆,扩大学习西方文化的范围,一切都按照现代化教育标准实行。萧然还跟奕议,计划过一阵子,选拔出优秀学员,出国留学,到英、美、法各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

从某种意义上说,同文馆也就相当于清朝的教育部。有萧然坐镇。很快就拿出了一套详尽的教育体制推广方案。当然,以当时的条件,进行扫除文盲这样的活动是不大现实的,不过萧然坚信这样一个原则:教育一定要从娃娃抓起。

教育是根本,是一个国家的基石。在萧然地概念里,教育工作就等同于软件、程序,缺少了它们,任何先进的电脑也终归是一堆废铁。所以在推行新式教育方面,萧然简直是废寝忘食,不遗余力。他坚信。用不了多久,这些从同文馆走出的骄子们,必将让中国这头沉睡已久的东方睡狮重新傲立于世界之巅,一段崭新的华夏文明,亦将从此崛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