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蚁贼 > 分节阅读 236

分节阅读 23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勋虽与姚好古的判断相同,都认为必须救援上都,不可置之不理。但是,洪继勋的出发点以功利为主,姚好古的出发点则较为侧重名声。他两人的性格不同,产生这种认识上的区别也是必然的。

姚好古逊让两句,接着说道:“救援上都既然是必须的,那么怎么救援臣非常赞同洪大人的建议,应该舍上都、取高州。此为敲山震虎之计。

“正如洪大人所言,高州、遮盖山挨近武平、惠和,驻军不过数千。我军如果决议攻打高州的话,根本不需要太多的人马。但只辽东现有的军队就已经足够了。

“关世容围剿潘诚成功,得潘诚部降军近两万人。其中久经沙场、能征善战的老卒有一万余人。日前,主公已经传令,命陈虎、关世容负责将之整编。受潘诚裹挟的壮丁悉数放还归乡。老卒里淘汰弱者,发往屯田;留取菁华,重新建军。以二者存一的标准,可得五千人。

“加上雷帖木儿不花的五千人,并及闾阳等地的驻军合计近万人,辽左等地的屯田军万余,关键时刻都可以用的上。有此三万多的兵力,不需调南高丽的精锐北上,攻克高州,便早已绰绰有余了。

“洪大人的建议,可谓照顾到了方方面面,已经非常完善了。不过,臣还有一个提议。早些时日,臣奉主公之命,与上都程思忠及蔚州的杨诚联络。上都自不必待说。那蔚州的杨诚,臣也已经和他联络上了。

“蔚州,在大都与大同之间,处在兴和之后。尽管杨诚的势力不算太大,并且他才得蔚州没多久,但是,到底算钉在孛罗帖木儿后路上的一个钉子。我军打高州的同时,是否可以派个信使对他晓以利害,从而促使他出军,也能助我海东一臂之力,缓解我军稍许的压力

“臣的两点小小见识,便是如此。是否得当,能否施行,还请主公决断。”

群臣悦服。

邓舍大喜,道:“是否得当我看很得当。能否施行我看能施行。请我决断诸公若无异议,便按两位先生之策,就此定下。如何”

群臣自然再没有半分异议,一致通过。

“请雷元帅进来罢。”

雷帖木儿不花进来,伏地叩首,行过大礼。

邓舍殷勤让座,将群臣商议的意见转告他知。雷帖木儿不花一听,当即明白,邓舍的整套救援方案,名义上是救上都,实则为海东打算。既得了名,又得了利,真是名利两全。他的计划若能得到的顺利实施,即便击退了孛罗帖木儿,恐怕上都也难以再逃出他的控制了。

最可恶的是,他居然提出用雷帖木儿不花的五千人马做为前锋,以为攻打高州等地的先驱。这不明明就是让雷帖木儿不花自己给自己挖坑往下跳的么可他还能怎么办呢还是那句话:形势比人强。雷帖木儿不花空有“智囊”之誉,机关算计,挡不住邓舍的势力强横。

当然了,他还有另外一个选择。

他完全可以拒绝邓舍的要求,独自引军回去,更甚而,他可以说动程思忠投降元军。但是这可能么更不可能。邓舍对上都再有觊觎,他毕竟是自己人。雷帖木儿不花也许说不出民族大义之类的慷慨激昂话语,但是邓舍与孛罗帖木儿两方谁远谁近,他还是清清楚楚、是非分明的。

宁与族人,不与鞑虏。

况且,他从辽阳一路来到平壤,沿途所见,到处一片蒸蒸日上的景象,与昔日关铎在辽阳的时候截然不同。较之上都,两者的相差更不可以道里计。

他这个人,是很有些雄心壮志,想要做出番事业的,目睹如此景象,又见海东文武济济,很有一番新兴的气象,不由地就收起了最初的那些不切实际的心思,改而想道:“良禽择木而栖。既然不能自保,眼见上都风雨飘摇,朝不保夕。或许,投靠海东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他带着点无奈,又带着点情愿,干脆地接受了邓舍的方案。

注:

1、攘外必先安内。

宋初,赵普给宋太宗上的折子中说: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

2、赤峰。

赤峰的面积很大,是仅次呼伦贝尔市的世界第二大城市。占地面积九万多平方公里,相当韩国的国土面积。呼伦贝尔市的总面积有二十六万多平方公里,相当山东与江苏两省的总和。

第五十八章 刘杨

“攻打高州,意义重大。我欲亲自带军前往,诸位以为如何”

邓舍很久没有上过沙场,终于忍耐不住。洪继勋把高州的重要性剖析的明明白白,能否成功地占据它不仅关系到救援上都的成败,更关系到辽东日后的发展。

邓舍能从一个百夫长坐到两省长官,虽有时势的成分在内,大多却也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过来的,事必躬亲早养成了习惯。尽管随着地盘的扩张,他渐渐地已经无法做到事必躬亲,学会了适当地放权给臣子们,但是如此大事,假之于诸将之手,他委实不能放心。

上阵杀敌也是一种乐趣。

与敌人勾心斗角,斗智斗勇。准确地判断出敌人的意图,给以巧妙的还击。诱使敌人一步步上了自己的圈套,围剿之、歼灭之。俘获敌人的主将,使其匍匐脚下。拔掉敌人的军旗,缴获为战利品。夺走敌人的土地、得到归降的军民。这样的成就感,言语无法形容。

尤其在敌人又是异族、本民族在他们的统治下已经忍辱偷生许多年的时候,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蹂躏昔日的强者,重现大汉的荣光,翻身做主人,更能叫人有一种自然而生的自豪感与扬眉吐气的骄傲。

当这种自豪与骄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

责任感不是与生就来的。有基础,谈理想是值得尊敬的。没有基础,谈理想是令人发笑的。有了实力讲责任令人敬仰;没有实力去讲责任,只能是空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什么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呢因为降大任,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邓舍如今的心态,就正在逐渐地向这个方向改变。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