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蚁贼 > 分节阅读 216

分节阅读 21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他说道:“综上而言,臣以为,我军西线之主力,决不可退。不但西线不可退,东线也不可退。东、西线合在一起,以雷霆万钧之力,形成一正一奇之势。

“南高丽的兵力总共就那么多。王京若有埋伏,则西线化正为奇,东线由奇转为正,可做为主力,迅速突进。王京若无埋伏,则东线依旧为虚,西线为主力,原定计划不变,争取十日内,攻取王京”

他言辞激烈,说到兴奋的地方,面上泛起嫣红。邓舍却很冷静,雨声花香里,负手走了几步。居上位,不可优柔,没有决断的魄力,但是也不能决断的快。太快,难免草率。

他有几个疑问,正待问出,王老德来了。

正值南高丽战局的要紧关头,王老德身为通政司目前在海东的实际负责人,毕千牛找到他时,他还没有睡觉,在研究各地传来的种种情报。邓舍看了他眼,见他双眼通红,布满血丝,不知几天没睡过好觉了,有心斥责他两句,眼下的重点不在这里,终究没与他计较,放在以后再说。

由洪继勋简单地给他说明了一下军中有内奸的情况。通政司对外有收集情报之任务,对内有保密情报之职责,王老德自知失职,羞愧的满面通红。

“给你三天,能否查出泄密之人是谁”

“用不了三天。两日之内,小人若查不出来,甘愿提头来见。”海东内部知晓作战计划的没多少人,都是高层官员。范围不大,只要肯下功夫,不难查出。王老德做情报工作有一段儿时间了,积累了不少经验,奉邓舍之命,也布下了许多的密线,两天的时间,应该足够了。

邓舍点到为止,不再与他多说:“下去罢。”

王老德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转身退下,自去办事不提。他走的急,连放在堂外的蓑衣都忘了拿,毕千牛撵着给他送去。邓舍看他去远,转过头,对洪继勋说道:“先生之言,甚有道理。但战场形势,朝夕可变。我军既然得知了潘诚降敌的消息,不可置之不理,还是须得做出一番对策的好。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洪继勋有捷才,思路敏捷,应声答道:“对策固然需要有。但是主公,兵法云:三军之灾,毁于狐疑。越是辽东危急,越是东、西两线的我军,切切不可调回说对策之前,臣先问主公,决战高丽的决心,不知主公是否已经下了呢”

邓舍道:“先生且将对策讲来。”

“对策有三。第一,我军在关北新召有女真骑兵数千,可动用之,西渡鸭绿江,向沈阳方向前进。做为辽阳的援军,但不可仓促接战。毕竟这些女真骑兵缺少足够的训练,用之为迷惑纳哈出、当作威胁的力量足够,真要接战,不一定会有好的效果。

“第二,我西线主力之文将军部两万人,按照预定的计划,潜行至边境一带之后,就停下来,等王京之战打响,即展开对南高丽西部边疆的攻势,做为配合。既然局势发生了变化,不如干脆打出旗号,立即展开进攻。迅速攻克高丽的几座城池之后,先增灶,再减灶。然后伪装集结,做出要往辽阳开进的架势。

“主公方才,命令王老德必须三日内查出细作谁人。臣以为,查出来后,先不必动他,故意把文将军部伪装集结的消息告诉他,传递给纳哈出知道,以此迷惑纳哈出的判断,从而,给我辽阳以声势上的增援。

“第三,海路刘杨部,并及我平壤水军,同时提早攻击时间。早一天控制海域,早一天攻克江华岛,我西线之主力就能早一天结束战斗,速战速决。”

在海东精锐多数投入南高丽,平壤兵力捉襟见肘的当下,洪继勋能转眼间提出这么三条计策,兼顾了作战与支援,委实难得。不过,到底兵力不足,他三条计策中,尽管有两条都是着眼在支援辽阳,第二条实际为虚,货真价实的援军,只有第一条中的几千女真骑兵。

细想之下,好像依旧不够稳当。邓舍转了几圈,沉吟不决。

正在这时,姚好古来了。

邓舍在得悉潘诚投敌之后,同时通知了洪继勋、姚好古两人。洪继勋来的半晌了,他才赶到。邓舍知道,他必有原因,却不去问,把洪继勋的意见说了一遍,问他道:“洪先生一力主战,先生以为如何”

姚好古言简意赅:“此与高丽之战,是灭国之战。牵一发而动全局,非灭敌国,即灭我国。”

“先生也赞成决战”

“不错。”

“奈何辽东纳哈出知我底细,潘诚投敌,变生肘腋”

“洪先生三策之外,臣亦有一策,可以应对。”

“快快讲来。”

“臣适才去寻了上都来的使者。”

上都有关铎的残部,首领程思忠。邓舍早先,给过姚好古命令,吩咐他尽快与之取得联系,不求他们来投,起码达成战略的同盟。姚好古在关铎的残部中,威望很高,不用亲自去,派了个信使,把意思给程思忠一说,程思忠正愁孤军无缘,当即同意,回派了个使者,才到平壤城中。

“原来先生来晚,是去见上都使者了。不知与上都使者,说了些甚么”

“臣把潘诚投敌之事,如实告诉了他。并已经说动他,立刻回去上都,劝说程思忠出城,往沈阳运动。”

上都红巾万许人,他们要是肯动,辽东危局就不成问题了。邓舍大喜,追问道:“那上都使者,有几分劝动程思忠的把握”

“上都军队,程思忠为首,雷帖木儿不花为辅。来我平壤的使者,即雷帖木儿不花的亲弟弟。有这一层关系在,臣以为,他劝动上都出军的可能,当在八成以上。”姚好古熟悉关铎残部的内情,他说有八分把握,就肯定有八分把握。

“既如此。就按两位先生的意见,决战高丽”

三人达成了一致的意见,或者内敛、或者外露,透过眼眸,可见相同的,是他们内心中同时被激起的斗志,万丈的豪情。在这样一个风雨如晦的深夜,他们浑没注意,角落里,杜鹃寂寞开放,一缕暗香浮动,花睡香冷。

第三十九章 海战

从平壤出来的信使,奔驰向海东的四面八方,各级军、政部门的全面临战状态紧急启动起来。

西边的海中,孤岛上,刘杨登上了旗舰,这是一艘大型的车船。这种船最早出现在宋朝,又叫车轮舟,在船的两侧按上可以划水的转轮,用人力踏动转轮,推动船舶进退,受风向与流向的影响较小,比起纯粹使用风帆与木桨的船只,先进了许多。

他所率的倭人主力,大小船只共计二百余艘,其中战船一百五十余,汲水、补给船只五十余。

战船之中,车船有两艘,楼船有四艘,都是上下三四层,长二十余丈。其次的中型船只,如蒙冲、斗舰有数十艘,这类船只狭而长,速度较快,是海战中攻战追击的主力。小型的战船,类似蒙元的轻疾舟,前宋的走轲之类,可用于哨探巡逻,也可用于突袭、接舷战等。

时正清晨,小雨未停。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