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蚁贼 > 分节阅读 205

分节阅读 20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你也早。”

“往哪里勾当”

“俺城南干些闲事。”

不管与他打招呼、说话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哪怕就是个寻常店面的小厮、酒楼茶坊的跑堂,即便街头碰上有过三两次见面,实际不太相识的路人,这人也总笑不离面,作答有礼,开口说话,令人如沐春风。

他一路走过去,留下身后头一片的交口称赞。

“你们来看看,这才是真正的大官人。家财万贯,和和气气。哪儿像街北边那姓刘的,不过借军里一个亲戚的势,开得个小小的酒楼,就眼高过顶,看不清楚东西南北,忘了自家祖宗的姓名。,呸,什么玩意儿。”

“你且小声这话传出去,你不要脑袋了么没见那酒楼上,来往的达官贵人,军爷贵戚,日夜不绝军里的一个亲戚你知道他那亲戚姓甚名谁在军中任的甚么官儿么,俺实话告诉你,你要能有这么个亲戚,上辈子烧了高香八辈子祖宗积德。”

“不就是个千户么那姓刘的与俺打小相识,一起长大,他身上长了几根毛,你们不清楚,俺还不清楚么要非他那亲戚眼机灵,一早从了毛老爷的军,他有开酒楼的这个能耐三年前,还不是个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游手好闲破落户,话说回来,哪儿比得上李大官人。”

这人口中的“毛老爷”,即为毛贵。元末群雄中,毛贵这个人,还是颇有智略的,与那些专务劫掠、鼠目寸光之辈,截然不同。

至正十七年,他由海路入山东,先克莱州、益都等地,接着卷而向西,一路高歌猛进,捷报频频,次年二月,拿下了济南。见局势稍稳,便在当月,于济南设立了宾兴院,选用蒙元旧吏,以姬宗周等,分守各路。

同时,他没收了大量的公私土地,招徕流民、设置屯田之余,统一规定公私赋税,十取其二。

这个赋税的标准,不仅远远少于蒙元时期的十之五六、乃至七八,甚至较之邓舍在辽东的十取其三还要低。这也是没法子的事情,山东远比辽东人多,鼎盛时期人口过千万,并且在农田开发、水利建设方面,也远胜辽东,他自然有资本可以定的赋税少些。

也正因而,他颇得百姓民心,民间称呼,多以“老爷”尊称。

“这话也是。众位哥哥,可知道么俺可听说了,这位李大官人家里的钱呀,堆山积海。人也有本事,见谁都和和气气,说话办事精明能干,不愧走南闯北做买卖的。不但八面玲珑,而且敢担当,有义气。

“他来了咱益都不到三个月,开一处好大的绸缎庄不提,,你们知道小陈将军么前数天,就在刘官人的酒楼上,他两人不知怎的认识了,还竟然攀上了老乡更差一点八拜为交,结为兄弟”

“小陈将军”

“小陈将军你不知道他的哥哥陈猱头,你总该知道了吧不折不扣的元帅老爷比起来刘官人的那劳什子千户亲戚,不知强上多少”

“俺说呢姓刘的那厮,这几天怎么有事没事儿就巴巴地往李大官人的绸缎庄里跑嘿原来有这么一层原因。李大官人,了不起,王家哥哥,你刚才说他走南闯北做买卖的,怎么,你知道”

“李大官人刚来咱益都城的时候,找地儿开铺面,俺家掌柜的帮了他一点儿小忙。要说起来,这位李大官人真是个人物,开了铺面的当天晚上,他就提了礼物,登门拜访,亲自来感谢俺家掌柜的。

“,礼物俺可见了,整整八匹的上好缎子这还不算完,两瓶西番的葡萄酒,红的胭脂似的,啧啧,你们是没见,就这两瓶酒,”说话的这个人伸出手指,比了个数字,“就这个数儿,下不来。知道俺为甚说李大官人讲义气了吧人家跑江湖的,讲究,讲究什么讲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围了一圈儿的听众,连连点头。

先前那人道:“别整那些有的没的,他怎的走南闯北,你还没说呢。你到底知道不知道”

“着甚么急,你毛头小子,毛躁他来拜访俺家掌柜的,俺家掌柜的当然要留他吃饭,席上叙谈,两边免不了说些闲话。哥哥不才,席面上也有一个位置,忝居末席,听李大官人讲,他本是汤阴人,自幼随家人经商江南,,沈万三知道吧他家里就曾为万三秀做过事,五六年间,挣下好大一笔家当”

“沈万三那可是江南的财神爷好端端的,李大官人怎的舍了聚宝盆,来咱山东”

“一来,江南也不太平,诚王张士诚降了鞑子,与咱大宋的朱平章,常有摩擦。二来,张士诚讨了沈万三的女儿做个妃子,有事没事儿,就叫沈万三出钱犒军,跟在他手底下做事儿,日子不好过。三来,李大官人离乡日久,难免有思乡之情,就想回来了。”

“你这话不对。”

“怎么不对”

“李大官人即便想回来,他也该回汤阴,来咱益都怎的”

“汤阴更不太平。察罕帖木儿不才闹了兵,鞑子有道理可讲虎狼之师看见有钱的生意人,他们眼睛都带色儿,绿的你想啊,李大官人又有钱,又没势,还是从江南那地盘儿来的,回汤阴,那不羊入虎口么”

“有道理。”

“李大官人正因为有这么一层考虑,迟迟没有动身,后来他从海客口中,听说了咱益都多年没遭兵,毛老爷和小毛老爷兵强马壮,足可保一地的平安。最重要的,他们二位都是讲道理的人,体恤咱们平头老百姓,不干伤天害理的坏事。

“故此,他干脆就来了咱益都。最起码,离家乡近了不是时局稳当了,随时能回去看看。再有个好处,来咱益都,走海路去江南,多通畅,他能接着与江浙做买卖呀。至少有万三秀的路子,仍然可以接着走不是”

“他有万三秀的路子,”有人若有所思,道,“这麽说,也就难怪他能与小陈将军攀上老乡了。江南财神爷,名声大过天去了要能走通了这条关系,还不是要什么有什么俺曾听江浙来的商人说,那苏州府田亩,三分里,沈家就占了两分。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四分天堂是沈家富可敌国。”

“何止,晓得沈万三怎么发家致富的么”

“怎么发家致富”

“张三丰,张神仙,你总该知道吧”

“武当老道爷,邋遢张仙人,咱怎会不知”

“万三秀之所以发家,就是因为遇见了他”

“真的呀”

“张仙人教会了他炉火之术,点石成金,”

那张三丰、沈万三,都是天下闻名的人物,百姓们可能不知道当今天子是谁,却绝对不会不知道他们两位是谁。谁没听过几段有关他两人的奇闻异事李大官人的街坊四邻们说的兴起,一个个滔滔不绝,把传言流语,讲述的绘声绘色。

这且按下不提。

只说李大官人,缓步当车,不紧不慢,半路上还停下来,买了几个包子,做为早点,边吃边行,穿过小半个城区。街道上行人越来越多,远处集市上叫卖声逐渐热闹,在日头高高升起,彻底驱除清晨的寒意之前,他来到了一处宅院门外。

宅门外,正有两个小厮打扫卫生,一个前头扫地,一个后头洒水。尘土上扬,随即被清水压制下去。扑面而来,土气的浑浊中带着一丝水的清凉。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