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蚁贼 > 分节阅读 189

分节阅读 189(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张德裕大喜,拜道:“明公英明。”

不久,邓舍先行退席。姚好古、洪继勋陪着张德裕又饮酒多时,止谈风月,不再说及军事。宴到夜深,宾主尽欢而散。张德裕出来酒楼,与众人话别,自有人送他回去迎宾馆。

回去的路上,月明星稀,夜风冰寒。送他回去的人没有发现,他的那个亲随,已经不在了随行的队伍之中。

看书友有议论李阿关,的确,小邓得李阿关,有些不正,六分唐突。这是我笔力不到的缘故,没写出想表达的内容。不过,就说及君夺臣妻会不会引起臣僚对君主的不忠,拿朱元璋的例子,来与诸位书友们讨论:

“太祖选宫人,访知熊宣使有妹年少,欲进之。员外郎张来硕谏曰:熊氏已许参议杨希圣,若明取之,于理不妥。太祖曰:谏君不当如此令壮士以刀碎其齿。

“后参议李饮冰与希圣弄权不法,丞相李善长奏之。太祖将二人黥面,云:奸诈百端,谲诡万状,宜此刑。割饮冰之乳,即死;劓希圣之鼻,淮安安置。

“后希圣兄杨宪任江西参政,来朝,太祖谓宪曰:尔弟弄权,我已黜之,仍给熊氏与他。宪叩头曰:臣弟犯法,当万死,焉敢纳之。太祖曰:与之熊氏随住。”

朱元璋选宫人,听说熊宣使有个妹妹,年少貌美,打算收进宫里。但熊氏已经许配给了他的一个名叫杨希圣的参议。因此有人谏言他,这样做于理不合。朱元璋说:“谏言君上,不应该这样。”敲碎了谏言之人的牙齿,寻个机会,割掉了杨希圣的鼻子。

这还不算完,借杨希圣的兄长杨宪来朝的机会,他说:“我罢黜了你弟弟的官儿,仍把熊氏给他。”杨宪不敢接受,朱元璋说:“叫熊氏跟他一起去吧。”

或许杨希圣不太出名,但杨宪,字希武,明初群臣中算鼎鼎大名的一个了。

再举一例:

“濠州胡家有女守寡,太祖欲纳之,其母不从。后闻随军在淮安,不曾适人,太祖遣人以书达平章赵君用,请求之。君用以胡氏同其母送至,太祖纳之,立为胡妃。”

这个不是夺臣子之妻,相中了个女子,开始没搞定,念念不忘,听说去了淮安,没改嫁,朱元璋就因这事,专门写信给赵君用,请他帮忙。赵君用就给他送了过来,立为妃子。

自古英雄,好人妻者极多,正如成吉思汗所说:“男子汉人生最快乐的事,就是杀人性命,夺尽其所有财产,使其根绝,令其亲属痛哭,再奸淫其妻女。”当然了,他这个就极端了,太野蛮了,可若无强烈的征服欲望,大概许多的开国帝君,也不会在逐鹿天下的过程中,获得最后的胜利。

欲壑难填,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古之帝王虽然人杰,但时代的局限,到底不如近代的伟人。野蛮的征服,用杀戮来获得个人的满足,只是蛮夷之属。以天下而奉一人,以一人而治天下,可以称之为小道。

那么,应该怎样呢什么样的才是大道呢不自私自利,克己奉公,为人民服务。

毛主席很早、很明白地就给我们指出了,“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人,群体的动物。对人民有益,就是对人类的族群有益。对族群有益,千秋万代,后人必永远相传他的名字。

注:

1、福建行省方平章,即方国珍。

九月,“上朱元璋遣煜夏煜授国珍福建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国璋行中书省右丞,国瑛行中书省参政,国珉江南行枢密院佥院,各给符印,乃以本部兵马城守,俟命征讨。煜至庆元,国珍欲不受,业已降;欲受,又恐受制。乃诈称疾,但受平章印,告老不任职,遇使者亦颇倨。惟国珉开枢密分院署事,用枢密院印,其余印信留而不用,心持两端。太祖朱元璋宽容之。”

2、方国珍、张士诚遣使高丽。

方国珍在恭愍王七年1358五月,八年1359八月,十三年1364六月,十四年1365八月、十月相继遣使到高丽。

张士诚与高丽来往的次数更多,他分别在恭愍王七年七月、八年四月、七月、随后,九年三月,十年七月,十一年七月,十二年四月,十三年四月、七月,十四年四月,相继遣使向高丽王献礼物。若加上他的部属与高丽之来往,则恭愍王七年到十四年,八年内,他先后遣使至高丽达十七次之多。

3、朱元璋派遣使者前往“结援”。

“叶兑,以布衣献书太祖,言天下大计:今闻察罕妄自尊大,致书明公,如曹操之招孙权。窃以元运将终,人心不属,而察罕欲效操所为,事势不侔。宜如鲁肃计,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此其大纲也。”

察罕攻下汴梁,“太祖尝曰:河南李察罕帖木儿兵威甚狠。先遣杨宪往彼通好,。”

“不久,元军接着向山东进攻,嚣张一时,影响所及,江南震动。各处封建割据势力以及农民起义的叛徒,纷纷派遣代表前往察罕帖木儿处,道军旅之情,请期约之会,以遂夹辅之谋。朱元璋赶紧也参加了他们的行列,派遣使者前往结援,实际上是向元朝表示愿意投降。”

至正二十一年八月,“大明遣使至汴梁,与元将察罕帖木儿通好。”

“时察罕帖木儿用兵山东,招降东平田丰、乐安俞宝等,其势颇盛。太祖尝曰,河南李察罕帖木儿兵威甚振,先遣杨宪往彼通好,及是,察罕帖木儿下山东,又遣汪河往彼结援。”“太祖以都事汪河及钱桢往察罕军中结援,河至军中,议论称旨。”

“太祖遣千户王时等,赍银三千两,往方国珍附搭海船到大都,体探元朝及察罕帖木儿、李思齐等军马事情。国珍差吴都事同去。”

要非察罕后来山东之遇刺,朱元璋也许就已经接受了元朝给他的“荣禄大夫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宣命诏书”了。他与元朝的来往,主要通过方国珍进行的。方国珍的兄长方国璋就是因替元朝招安朱元璋而死的。

第十五章 间谍三

姚好古、洪继勋没有回府,踏着月色来见邓舍。

不是邓舍赴宴晚去早退,这几天他忙的着实不轻,天南海北的使者到来,都需得他接见。使者们千里迢迢、漂洋过海的到来,自然不单止给他拜年这么简单,每每带有特殊的任务,或者如江浙的使者,为了通商;或者如高丽的使者,为了觇虚实。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