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蚁贼 > 分节阅读 186

分节阅读 18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留下来,根本不与之照面,可见其骄横自傲的程度。

“现在却忽然派来个使者,很显然,窥伺我虚实为主要,示好为掩护。”

邓舍深以为然,道:“然则,我该如何应对”

洪继勋、姚好古对视一眼。该如何应对,大有学问,关键在邓舍的下步军事行动。洪继勋道:“主公可示之以强。”邓舍的下一步军事行动是练兵,没有与沈阳开战的打算。示之以强,可以起到震慑的作用,令纳哈出不敢轻举妄动。

姚好古道:“我军有十成军力,可示以十二分。其中,八分为实,四分为虚。”即便示之以强,也不能把全部的实力展现出来,该保密的还是要保密,在实际力量的基础上虚张声势。

正合邓舍的打算。

他笑道:“既如此,便由赵过负责迎接、招待罢。怎么个示之以强的法儿,交给洪先生去办,好么”

两人没意见。

邓舍当即传令,放纳哈出的使者入境,不许穿蒙元官衣,不许敲锣打鼓,完全一副私事私办的态度。纳哈出的使者识趣儿,一一照办。赵过点齐相关衙门的官吏,一并往去鸭绿江边相迎。

洪继勋一边下到营中,精挑细选剽悍老卒,列了许多火炮、火铳,做为检阅部队;一边通传鸭绿江至平壤沿线的城市,大力整理市容。另一方面,因长期征战,城中仓库早空了半数,用了种种办法,弄虚作假也好,以假充真也罢,全部填满。

这还不算完,他找着高丽王派来的使者,隐约透露口风,说大名鼎鼎的纳哈出遣人进献礼物来了。来个敲山震虎,吓唬吓唬高丽王,显示一下海东行省的威风。顺便要求他们,等纳哈出的使者到了,晚上的宴席他们必须也要参加。

洪继勋打的主意,摆明了一头儿借纳哈出进献礼物来吓唬高丽王,一头儿再借高丽进献礼物来向纳哈出显示己方之实力。高丽使者对此清清楚楚,奈何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敢拒绝,诺诺答应。

自鸭绿江到平壤,沿着大道走,数日的路程而已。很快,纳哈出的使者到了。

注:

1、通商日本。

元与两次东征日本,两次战役前后,约三十年之久,“两国在战争状态之际,关系甚为险恶,但此时贸易仍和平进行”。

“元世祖自至元初年开始,即欲以和平手段,招谕日本前来归顺,至日本商人来元,则更表示欢迎,因其可做为通好之媒介也。文永、弘安两役后,世祖始终未忘和平招谕之念,故终元之世,元对日本来元通商,均甚宽大,好利日商,更趋之若鹜。”

“日商赴元,既不受幕府之禁止,而又得元廷之优遇,故日船来元者甚多。”

元时,也受有倭寇的骚扰。初期,这些倭寇多为倭商,多是半商半寇,通商不成,遂成寇,“及至元末,乃有纯为倭寇,公然寇掠”。针对这种情况,元之中后期,沿边海岸做了比较严格的防御。

元中后期倭寇之出现,一则与岛国居民之本性有关,“向外图发展,乃岛国人民之特性”,一则与当时日本南北朝战争有关,“及至日本南北朝分争之际,边民更横行海外,劫掠朝鲜及中国沿海各地”。

所谓的“边民”,有对马岛、松浦党之类的沿海边民,也有在日本内战中失利的落败方,无处安身,遂寇掠海外。

2、通商手续。

做生意的倭人称之为贩卖倭人、倭商。

朝廷赐给居住日本的倭人官身,每年一次,穿衣冠来中国朝见,给其通商的权利。由他们当地日本首领给他们的证明书,称之为行状。我朝发给的沿用元朝之称呼,称之为公据。

这是明人之记载,可见元时的大致通商手续。

3、金矿。

高丽金矿,以北界鸭绿江以南、平壤以北为主要产地。1936年产量为一万七千公斤。

多在片麻岩和花岗岩相接之石英脉中。产额以云山金矿为最富,其次有昌城佛人金矿、大榆洞金矿、三成金矿。

此外,西海道有遂安金矿,杨广道有稷山金矿。

4、大都所用之燃料,首先为薪刍,其次已为煤炭。

大都居民约有四五十万,加上庞大的宫廷、军队,需要的燃料是巨额的。“元顺帝后至元六年1340年,丞相脱脱等说:大都人烟百万,这个数字说明大都人口到元代后期又有不少增加,当然,也可能有一些夸大。”

“从现有的一些资料来看,大都的燃料主要是柴草包括苇草,其次才是煤,直到元朝末年,大都燃料仍是以薪刍为主的。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大都居民用煤者为数不少。有煤市。”

大都所用之煤炭,多数为在大都周边开采出来,也有不少从山西等地调过来的。

“元代先后来到中国的外国旅行家马可波罗和伊本拔都都对中国用煤作燃料感到惊奇,在他们的旅行记中专门加以记载,这说明当时世界上大部分地方还不知用煤。”

5、经济措施。

参考抗战、内战时期解放区之经济措施。

第十二章 矿产三

两国交兵,彼此借派遣使者来往的机会,觇视对方的虚实,这是很常见的事情。所谓“两国相争,不斩来使。”除非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可以杀了来使。平常状态下,对使者还是要以礼相迎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