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蚁贼 > 分节阅读 181

分节阅读 181(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舍,则显然心思缜密。邓舍对他很放心。

关北最前线的海阳翼元帅府,翼元帅选定的陈牌子。他与杨万虎一起投的邓舍,不及杨万虎猛锐耿直,为人有些圆滑,但也正因此,不乏智略。既圆滑又有智,大盗出身,也有亡命的一面,在女真聚集的地方,没有比他更合适的人选了。

辽左总镇赵过。

辽左濒临海边,除了沿海的金、复州,有受到倭寇骚扰的可能,可以说是辽东最安全的地面。赵过讷于言而敏于行,性格颇类邓舍,宽厚有仁,曾镇守过女真人聚集的甲山府。待女真人乱起,多有感念他的恩德而不肯从乱,甚至悄悄告密的。

或许他勇猛不及文华国,多智不及庆千兴,缜密不及张歹儿,然而强毅果断,厚重坚刚,却是最为优秀的。辽左之地,西接辽西,东连平壤,隔海通商山东,为辽阳之背后依托,地位十分重要,没有赵过,邓舍不能放心。

至于沿海的金州,邓舍派了上任的亲兵队长,曾在鏖战庆千兴一战中有过出色发挥的左车儿前去屯驻,防备倭寇。

一个人有才智不算本事,大凡出人头地之辈,多数才智不及幕僚,勇武不及部曲。他们之所以高居人上,一则可得人心,二来知人善用。如果再加上一条,有自知之明,明进退之道,那么,此人之成就定然不可限量。

安排过诸翼元帅府人选,再议诸翼兵力之驻扎数目。

这个数目有的多,有的少。类似辽西、平壤,这些接壤省界的防区,驻军自然要多。辽左、关北,这些大体稳定的地方,可适量减少。邓舍平定辽东时,号称军马数十万,其实没那么多。他解散了一部分原本的高丽降军,转了一部分为屯田军,保存正规编制的数万人,加上辽阳降军,总计十来万人。

邓舍肯定了条呈上的部署。

他说道:“我军之精锐,尽在五衙。杨将军镇辽西,李邺镇江东。其余三衙便按诸位之计划,可尽数放置辽阳,并神机营、质子军等部,由我亲率之。剩余五万余军马,驻关北一万五千人,驻平壤等地一万人,驻辽左一万五千人,驻辽西一万余人。甚好,可按此执行。”

文华国等凛然遵命。

邓舍放下条呈,抬头看了眼众人,跟着说道:“平壤等地新近涌来流民甚多,传令,贴募兵榜。最迟到开春,必须招足万人。”

他此言一出,众人皆惊讶、愕然。

文华国道:“募兵主公,我军才经大战,辎重、粮饷消耗极多,旧粮存储仅够数月之用,新粮还没下种。这个时候募兵,”他坐镇平壤多月,整日与输送辽东的辎重、粮草打交道,对军中存粮的情况非常清楚。

邓舍颔首,道:“不错。”

诸将短暂的沉默,赵过等人纷纷谏言。

不是他们反对,说实话,对辽东、海东来说,十万人的军队就嫌多了。邓舍前期是连抢带掠,靠着高丽各州县的官储与各地豪门大户的私仓,方才勉强坚持到现在的。

辽东人口稀疏,关铎、潘诚、沙刘二等在辽东几个月,不说搞的赤地千里,很难挤出油水了。

平壤等地情况好点,人口较多,但是高丽多山,就全境来说,耕地面积只占四分之一,北方更少一些。为了稳定民心,邓舍才又减赋,指望每年的赋收,显然难以养活这许多的军队。

但话又说回来,不养活这许多的军队,南有高丽王蠢蠢欲动,北有纳哈出数万残军,南有辽西元军随时可得腹里支援,又难以应付。这是一个矛盾。

对此,邓舍身为一军之主帅,岂会不知他提出募兵,其实因为他心中对此已经有了打算,只是时机不到,说的早了打草惊蛇,暂且不做多说。

他怫然不乐,道:“我军眼下的军力十万出头,只够守御,不足出征。乱世之中,行路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军今日虽得海东,诸位且不生自满之心。募兵之事,事不宜迟。”

他一寒脸,积威之下,诸人不敢多说,只有赵过坚持反对,结结巴巴地执拗要求他收回命令。邓舍拿他没办法,展颜一笑,对诸将道:“赵将军,真为我之周昌也。”

汉初周昌,为刘邦的同乡,随刘邦入关破秦,后为御史大夫。他为人口吃,却耿直敢言,曾谏止刘邦废太子一事。拿来比拟赵过,很为恰当。可惜诸将没人识字,更不晓得这个典故的出处,四顾茫然,不知邓舍何意。

邓舍哈哈一笑,道:“我意已决,不必多言。”

这事儿就此定下。接下来,该议论行枢密院直属机构的官吏任命。

行枢密院不比行省,下辖机构不多,除了十六翼元帅府,暂时只有两个。一个都镇抚司,一个军屯司。

都镇抚司,行省若无行枢密院,则归行省管辖,本来的职责为统领行省内各万户之兵。有行枢密院,则归行枢密院直辖。邓舍改变了它的职责,重新定义,给了它的新的内涵,领诸翼之士气,教三军之知战,兼领军中娱乐之职。

通俗的讲,它的任务就是专抓军中的思想政治工作,兼及巡军娱乐演出等活动。

政工工作素来重中之重,邓舍早先确定的定期召开忆苦大会、组织军中竞技等活动,对提高军队的战斗力,凝聚军队的向心力起到了不错的作用,他决定大刀阔斧,进一步开展这项工作。

为了表示重视,他调姚好古兼任都镇抚。定制一员的副都镇抚,设置了两员,一个任命了赵过,一个任命了毕千牛。

都镇抚司不过才秩从四品,而充任首领的尽为行省显赫人物。姚好古,正二品;赵过,从二品。毕千牛官职最低,千户官儿,可他是邓舍的侍卫队长,背景非凡。他任职其中,也就意味着邓舍随时都在关注这个衙门的运转,每一道的举措都极有可能出自邓舍亲自的授意。

副都镇抚以下,设置官吏数十,调进来充任的尽数为邓舍亲自挑选出来的侍卫、老卒。有两个共同的特点,第一,性格细致,第二,身份亲信。

文华国等人不太理解,邓舍为何如此大张旗鼓,对这么个被改的面目全非的衙门这般重视,但他是行省的宰相,他说了算。这件事没什么太多可议的,邓舍一手包办了,一笔带过,继续往下说。

军屯司,秩从四品,与都镇抚司平级。执掌各地军屯事宜。

军屯之事,原由河光秀负责,他办的不错,依旧由他兼任知事一职。他的本职为行枢密院同佥,从三品,高过军屯司的品秩,侧面也反应了邓舍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各地军屯,为数不少,九成以上为历次战斗中淘汰下来的俘虏,不下两三万人。他们去掉了武装,专职耕作,从这个方面来看,名义上为军,更像集中劳作、军事管理的垦田团。不过,他们毕竟曾为军卒,有底子在,遇到战事紧急的话,也可以拉上去顶一阵。

众人经过商讨,定下了军屯司知事以下官吏的任命。条呈上写的诸般事宜,这就算议完了,不过议事却没完。

因为事关机密,有两个衙门,没有列在表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