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蚁贼 > 分节阅读 135

分节阅读 13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父李子春为安杜曾孙,元末兵兴,任元朝双城总管府在今朝鲜江原道永兴千户。在高丽恭愍王向东北开拓疆域的战争中,李子春因双城内应之功,升为大中大夫,司仆卿,“赐京第一区,因留居之”。

2、安边韩氏。

高丽密直司副使安川府院君韩卿女。至元三年高丽忠肃王后三年,1337年生。

第四十九章 真儒一

这是一个纷乱的年代,这是一个激情的年代。

受异族统治已久的中原大地上,沉默的汉人终于爆发出惊天动地的呐喊。回溯历史,自唐末五代至今,北方的沙陀、契丹、党项、女真、蒙古诸族先后迭兴,凡三四百年间,这块土地上原本的主人,汉人,一再地沦为被统治、被剥削、被宰割的境地。

发如韭,割复生;头如鸡,割复鸣。

相比游牧民族,汉人是老实的,他们是勤劳的;农耕民族的本性决定了,他们没有侵略性,因为耕、纺就可以满足他们的基本需求。他们的要求很低,他们只求有块土地、有点吃的,能活下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生个儿子传宗接代,有个后人继承血脉,如此,心愿足矣。

可就连这简单的要求,低得不能再低的生活需要,他们也得不到。或许有人会说,看,这些软弱的奴隶但不要忘记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若用水来比喻他们,实在最为恰当不过。

汉人的先哲早就说过: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诚哉斯言,他们创造财富、他们创造璀璨的文明,他们的成就即便在蒙元的统治下,也叫一个来自威尼斯叫做马可波罗的人惊叹不已。然而他们只埋头地创造,在他们的生存得到基本保证的情况下,他们不去争。

因为水处柔弱,水处卑下,水善迂回,水善忍让。可所有的民族却都流传有这样的一个传说:最终毁灭世界的,不是野火,是水。柔弱的水一旦到达它忍受的底限,它蕴藏在其中的力量,必将会掀起滔天的巨浪。

它将翻涌而下,它将滚滚而行,摧枯拉朽,吞噬一切。

所以,汉人的先贤又有这样的一句话: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

发如韭,割复生;头如鸡,割复鸣。宁鸣而死,不默而生。他们有着最为巨大的人口基数,当时机成熟,他们最不缺乏的,就是英雄。

在接到那两个军官有关朴献忠言论的报告后,邓舍的第一个念头很奇怪,他想到了赵帖木儿、他想到了永平城中那个被他剐了的总管、他想到了辽西双壁之一的张居敬,他想到了很多很多任职蒙元的汉人。

是的,有很多。任职蒙元的汉人、为蒙元出力的汉人,太多了。

但他紧接着,就又想到了刘福通、想到了小明王、想到了徐寿辉、想到了芝麻李、想到了邓三,甚至想到了关铎、想到了沙刘二、想到了战死东牟山的潘美,他想到了更多更多战死沙场的红巾将士。

然后,他就有了上边的想法。

他颇有感慨的叹了口气,对还在等着他回信的军官说道:“这是个人才。派人去吴鹤年那里,问一问朴献忠平时的言论、行为,确实可靠的话,放他出来吧。”

“是。”

邓舍沉吟片刻,手书嘉奖一封,递给那军官,道:“叫吴鹤年读给他听,随便找个借口,以示褒奖。他愿意的话,许他入汉籍。他现在甚么官儿”

“司吏。”

“收名了么”

“不曾收名。”

总管府的官员,上有总管,下有吏员。总管等为正官,正官分为长官、佐贰,正官之下有首领官,首领官下为吏员。吏员不入流,也即流外官,衙门中的具体办事人员,他们没有品级。

司吏是吏员的一种,它负责的职事甚广,像双城总管府这样的大府,所设司吏不下数十人。而它又分作两类,一种“收俸收名”,一种“收俸不收名”,前者是正式吏员,后者为试用吏员。

换句话说,也即:朴献忠现在的官职,不入流,并且临时的。

“小小司吏,太过屈才。”邓舍挥了挥手,一句话叫朴献忠青云直上,“待这次清洗过后,总管府若有阙员,给他个首领官当当罢,专门负责高丽内部事务。”

首领官最高的正七品,最低的从九品。即便从九品,小小芝麻也是官儿,身份可就大不一样了。

“是。”

“告诉吴鹤年,类似的人才,多多挖掘。”三言两语,略过此事不讲,邓舍问起正题,“你去见那姚大人,怎么说的”

“末将奉将军之令,先在关押姚大人的牢外,悄悄观看片刻。见姚大人盘膝而坐,似在闭目吟诗,可惜他声音太小,吟诵的甚么,末将没能听得清楚。”

吟诗邓舍微微愕然,摇了摇头,心想:“视死如归么”问道:“我送去的美酒,他有无饮用”

“不曾饮用。不过,听牢头说,他却要了些清水,盥洗沐浴;也不曾吃饭,午间只喝了水,说是清涤肠胃,好干干净净地去见列祖列宗。”

盥洗沐浴倒也罢了,清涤肠胃,好干干净净地去见祖宗,邓舍倒是头次听说。他再度愕然,又摇了摇头,不由回想起他劝自己为了汉家祖宗,救援辽阳的话,心想:“今日看来,那些话的确出自他的肺腑了。”问道:“我交代的话,你问了么”

“问了。”

“他怎么回答”

“将军的三个问题,末将一一询问。”

那军官口齿便利,述说起来,便如把当时的情景,一一展现邓舍的面前。邓舍就像是身临其境,阴暗、潮湿的牢房中,姚好古背窗而立,下午的阳光投射进小小的窗中,拉长他的身影,铺展在满是柴草、脏污的地面。

两个军官站在他的对面,其中一个开口说道:“大将军问你:钱士德、黄驴哥、韩氏内乱,你说没有参与,我相信。可你身为钱士德的上官,对他们具体的计划肯定早有听闻,参与的人除了他们之外,还有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