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蚁贼 > 分节阅读 16

分节阅读 16(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权的两个大太监,都是高丽人。一个是引荐奇氏给元帝的高龙普,一个是奇氏同里朴不花。奇氏,高丽权臣奇澈之女,第二皇后,深得帝宠。

因此大批高丽低贱、残诈之徒,往往挥刀自阉,寄侥幸在入宫得帝宠。然而自阉的人实在太多,能进宫者十不有一。大部分进不了宫的,处处遭人白眼,生活悲惨。

本地住不下,便有很多游荡到辽东、上都一带,以他人对自己残缺身体的好奇来谋生。

辽东一带,元初世祖忽必烈攻打高丽时候,高丽人洪茶丘带部投降,引了大批高丽人移居到此。之后,高丽归降,百十年中,偷渡、移居辽东者,更是多不胜数。以至造成高丽国内青壮不足,人口减少现象严重。为此,元帝多次应高丽王请求,遣送高丽人回国。

和这个阉人河光秀一起的那些青军,就是居住在永平秦皇岛西的高丽移民。

知晓了河光秀的来历,围观诸人皆现出鄙夷神色。王夫人啐了一声,袖掩秀口琼鼻,闪避邓舍身后:“和这等污秽棒子说话,没得污了妾身清白。小邓百户,你来问吧。”

邓舍当然不会谦让,问道:“永平距此,数百里之遥。你们怎么会来到这里”

河光秀战战兢兢:“小人们,出身卑贱,藩国属奴。战乱之世,谋生不易。一时狗油蒙了脑袋,想的岔了,想学上国大人们,自组义军,”周围人哼了声,他立刻改口,“狗腿子,叫你好的不学,偏去学做狗腿子,该死”

伸手打自己耳光,啪啪作响,毫不留情,没两下,他就脸皮肿起,嘴角血流。邓舍制止了他,问:“你说你有大用什么用处”

河光秀一抹嘴边血迹,谄媚笑道:“小人有重大军情禀告。听说,鞑子狗皇帝诏令岭北行省诸王,派勤王师。”

这个消息实在惊人。黄驴哥哎哟一声,抬脚踢翻了河光秀:“你一个阉人棒子,怎会知道这等重大消息”

河光秀不敢叫疼,翻个身,爬起来,狠狠叩头,叫道:“小人同乡,”他指着站赤之内,“已经被爷爷们烧死的那个,向来在永平大官人家走动。小人们来此之前,他才从官人老爷口中得知。小人半句不敢欺瞒。”

黄驴哥信了消息真实,六神无主:“这该如何是好”

岭北和腹里接壤,诸王皆是蒙古世家功勋,其部属臣民和中原不同,仍然按蒙古千户、百户的制度管辖。元帝诏书一下,可以想象,千万铁蹄南下,越漠北而长驱直入,首遭其锋的,定然是北伐诸军。

如此一来,再投上都方向,何异自投虎口他环顾四边二三百人,这点子人马,怕还不够塞了鞑子牙缝。

李和尚也没了主意,仓皇气闷,只抽出刀,要砍河光秀。河光秀屎尿迸出,乱不择言:“小人愿做内应小人愿做内应”

“甚么内应”邓舍二度拦下李和尚,问道。

河光秀在永平时,卑贱之体,穷困潦倒。偶有良善人家使用他,他又垂涎人家财货,常常偷说虚实给高丽同伴,夜去打劫。这会儿情急之下,想也不想,他爆竹仗似的说道:“永平人马空虚,又一直没遭兵灾,城池怠守。爷爷们若要攻取,小人人熟地熟,愿冒死潜入,为爷爷们内应。”

说得顺口,思路捋顺,他竟忽然发现自己的计策甚是可行,想起城中富庶,他壮了胆气,吐沫四溅:“永平大城,粮米溢仓,军械山积。钱币无数,金银珠宝,绫罗绸缎,耀人眼目。家家富庶,百姓如织。”

他洒眼看遍三二百破破烂烂的红巾,咽口唾沫,继续道:“爷爷们若是能和小人里应外合,得了此城,真是如虎插翅。”

他说的是实情。红巾出塞外、入辽东以来,着眼点都在有政治意义的军事重镇,如上都、辽阳之类;永平是连接迁民镇徐达后在此建山海关和京师的要冲,据守不易。所以奇迹般的,十数年战火连天,永平居然一直安然无恙。

久未说话的罗国器噫了声,质问:“永平,大城。你单身一人,卑贱之极的身份,如何做我内应遮莫看我等好欺瞒,在说假话吗”

河光秀叩头不止,额头上鲜血横流:“借个豹子胆,小人也不敢。爷爷不知,城中颇有小人同乡,向来羡慕城中富庶的。只要小人回去,三两句话,必能打动他们,一起取来为爷爷们效力。”

邓舍怦然心动。

芝麻李、赵君用八人里应外合夺取重镇徐州的事例闪过他的脑中;当然,此一时彼一时,现在不比起事之初,城市荒殆城防。但芝麻李只有八个人,他们可是八百人;而且永平不是重镇,如果计策得当,也不是没攻取的可能。

最重要的,他根本就不想再回上都。

北伐军注定覆灭的局面,他为什么还要陪他们一起死邓三死后,他痛定思痛,幡然醒悟,命,只能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只要攻下永平,借助其粮草百姓,他就能从朝不保夕的一个小小百户,成为王士诚、关铎一样的方面将领。

即使攻打不下。

他退一步想,也可以由永平到濒海浮海而去山东。山东、河南,红巾势盛,到那时候,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进退失据。而是进退由心。至不济,还有朱元璋可以投奔。

罢了,富贵险中求。他下定决心,只剩两个问题,如何说服王夫人;如何会合文华国、陈虎,彻底甩掉追踪的元军。

注:

1、棒子。

辽左见闻录:朝鲜贡使从者之外,其奔走服役者,谓之“棒子”。其国妇女有淫行,即没入为官妓,所生之子曰“棒子”,不齿于齐民。鬓发蓬松,不得裹网巾;徒行万里,不得乘骑;藉草卧地,不得寝处火炕。盖国中之贱而劳者。

不知元朝时候,有无棒子这个阶层,以今推古,料来此是一脉相承。

2、高丽宦官。

征选高丽宦官是元朝的一种固定的国家制度。

高丽宦官在元朝宫廷的势力远过汉人宦官,形成了一股盘踞元朝中央政府内部几乎无处不在的强大政治势力,乃至高丽每有奏请,必赖其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