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现代奇人续 > 分节阅读 352

分节阅读 35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备此枪,但英军当局一直到许多年后,才认识到这支冲锋手枪的威力。”

7。63毛瑟手枪是一支典型冲锋手枪。据称在本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毛瑟手枪运到中国出售的超过400,100支。“中国人特别喜爱毛瑟手枪,在亚洲,弄到一支毛瑟或仿制品,则身价倍增。”中同人给毛瑟起的名字很多,计有:驳壳枪、盒子枪、盒子炮、自来得手枪等。

冲锋手枪由于重量轻、外廓尺寸小,在数十米内能发挥相当大的火力威力:“可部分地执行冲锋枪的传统任务。”因此该类武器可考虑配发给空降部队、小分队指挥员、侦察兵、汽车兵、炮手、导弹手、后勤人员以及公安防暴人员。游击队员如果配上这种武器,在某些情况下,其作用不减当年。

著名的枪械设计师约喊。摩西。勃朗棱出生于美国一个颇有声望的军械世家,1897年后移居到比利时。勃朗宁曾根据博查德的发明设计了多种性能优良的手枪,其中某些类型的勃朗宁手枪共产至今仍在许多国家的军队中装备使用。

昝母丝瑞特听完奥丁古得拉丝的话,忍不住叹道:“约喊。摩西。勃朗棱是很多年前的一个人,但是却拥有很多种自己设计的枪械,他实在可以说算得上是一个天才,我也希望有一天,我昝母丝瑞特和你奥丁古得拉丝先生,也能够有如此的成就,我相信我们今天有实力,有条件,可以说我们已经什么都有了,我一定会设计出我们自己想要的武器的,要不染我们现在的人还输给了以前的一个人,实在是有些说不过去啊”

奥丁古得拉丝点点头苦笑道:“约翰摩西勃朗宁是美国著名的轻武器设计师,勃朗宁一生中设计研制成功的手枪、步枪、轻重机枪和大口径机枪等武器多达37种。勃朗宁枪械众多成果中为后世传诵的经典武器产品包括:1911045手枪、1918030自动步枪、20。50重机枪和9口径大威力手枪。”

1855年,约翰摩西勃朗宁出生美国尤他洲奥格登镇。父亲乔纳森在当地经营着一家枪铺。少年时代在父亲的枪械作坊里做工。1897年,勃朗宁和他胞兄合伙开办了“勃朗宁枪支制造厂。”当年,勃朗宁设计的“后膛装弹式单发步枪”获得专利,并开始批量生产。1883年,当时美国军方最大的枪械供应商温彻斯特公司的一名销售员买了一支勃朗宁单发步枪,并把它送到总部进行评估。公司副总裁本奈特如获至宝,花8000美元买下该枪的生产专利,并开始与勃朗宁合作。

1897年,勃朗宁利用击发时枪膛内气体的能量作为自动装弹的能量来源,设计出一种自动滑膛枪,但温彻斯特公司拒绝批量生产。勃朗宁一气之下来到比利时“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后来的fn公司,成为它的首席枪械设计师。勃郎宁的大都分作品也都由比利时刚公司生产。

1900年,勃朗宁设计出第一把自动手枪1900,1914年,一个叫普林斯的枪手在萨拉热窝刺杀了斐迪南大公,由此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普林斯行刺时使用的就是1900式手枪。

此后勃朗宁又设计了1911半自动手枪,它的高装弹量和快速弹匣很快成为现代手枪的设计标准。这种枪1911年成为美军的制式手枪,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直到1986年才退役,创下了手枪服役时间最长的纪录。世界上许多国家对1911手枪进行仿造,其总产量超过四万把,成为有史以来销量最大的手枪。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军队1917年选中由勃朗宁设计的可半自动或全自动射击的1918勃郎宁自动手枪作为制式武器装备美国军队。20世纪30年代由刚公司生产,称为“1930式7。92勃朗宁轻机枪”,作为轻机枪受到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勃郎宁自动步枪是美国军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和朝鲜战争中步兵的主要装备之一。

勃朗宁设计的第一挺重机枪是柯尔特勃朗宁重机枪。该枪于1890年设计成功,是世界上第一挺导气式原理的机枪。勃朗宁将这一发明交给了美国的柯尔特公司,该枪于1895年定型并装备美国军队。1900年,勃朗宁设计了一挺水冷式重机枪,1917年改进为1917式勃朗宁重机枪,并定为美军的制式装备。

1918年,应美军的要求,勃朗宁开发了12。7大口径重型机枪,1921式勃朗宁重机枪。采用水冷式枪管,后来改进成气冷枪管型机枪,命名为2重机枪,即现在仍被许多国家装备的2hb重机枪。

在一九二五年勃朗宁设计成功驰名世界的9口径大威力手枪。首次采用了将弹匣中子弹并列排放的形式,使弹匣装弹量由一般78发达到13发,这在20世20年代是一项创举,从此以后现代手枪的弹匣大多采取这种形式。该枪在世界范围内服役经历半个多世纪。1926年勃朗宁去世,但他的创新精神却延续了下来。“赫斯塔尔国家兵工厂”不断推陈出新,成为世界著名的轻武器制造商。

第005卷

第493章突飞猛进的成果二

全世界只要是知道武器的人,恐怕真的没有几个不知道约喊。

摩西。勃朗棱的,昝母丝瑞特笑了笑淡淡的说道:“约喊。摩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