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现代奇人续 > 分节阅读 300

分节阅读 300(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去吧一切都按照该有的规矩,不要因为他是罪大恶极之人,就来一个特殊的审判,我就作为上告人吧你们看怎么样”

李强话一说完,就看见一个警卫匆忙的走进来,对着李强行了一个礼貌才说道:“首长,公安局的郑局长带了两个人来见你,说是找到了十五年前的挡案,让我来通知你,你看”钟文秀和李强听完也是一呆,不过李强马上就笑着对市长和院长说道:“关于犯人的事情,文秀和你们说,我现在有事,先出去一趟,”说完就跟着警卫一起匆忙的走出去。

钟文秀见李强都不带着自己,嘟起嘴不高兴的说道:“连这样好玩的事情都不带我出去”,说完才主义到身旁还有人,马上就笑着说道:“其实关于这个土匪头子的身后,还有很多我们都不知道的事情,而现在小强出去,就是要找到他背后的事情,我们就先等一等吧毕竟事情有可能不是我们想像中的那么简单。”

李强走出来,就看见扎西多吉和周文兵,还有郑局长都是一脸焦急的站在门外,扎西多吉见到李强的时候,表情有激动有紧张,反正看起来就很不自然,李强也知道,扎西多吉肯定是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份,马上就笑着说道:“扎西多吉老爷子啊上次去你家的时候,没有告诉你,我的真实身份,真的是不好意思,因为看到你家一家人快乐的样子,我不想因为我的身份而打扰到你家的快乐,有的时候平淡也是一种幸福啊”

扎西多吉听完赶紧说道:“主席啊这可就是你不对了啊你来我家一次,如果不是文兵这小子,我都还不知道,如果我们一家人都知道主席都来我家的话,以后我们一家人还可以对外面的人显摆一下,这可是很光荣的事情啊以后就算不出去显摆一下,也可以给我的那些子孙他们说一说,我们华夏的李主席还到过我们家里来完。”

李强尴尬的笑了笑,才说道:“扎西多吉老爷子,你是不是找到了关于十五年前的资料的备份,如果你现在还没有找到,我都准备直接就审判那个犯人了,如果一直在他的身上浪费时间,可不好啊现在我马上要处理完这里的事情之后,就要赶回去,现在我们就不浪费时间了吧早一点去把资料拿回来,你看怎么样”

扎西多吉听完点点头叹道:“主席,我们如果要去拿资料的辈分,现在还要去我家一次,因为这些东西全部都在我那个十二岁的孙子手里面,没有他就拿不到的啊本来今天想把他一起带来的,但是又害怕见不到你,他自己也不愿意来,说是除非等你去,要不然他就在家里面和那些小朋友玩,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你千万不要介意啊”

这么重要的一个东西居然放在一个小孩子的手里面,李强笑了笑说道:“扎西多吉老爷子,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那么重要的东西,连你这个当家的人都不知道,放在一个小孩子的手里面,实在是有些草率啊难道这个东西是你父亲留下来的吗”

扎西多吉听完李强的话,知道李强不满意自己父亲的做法,赶紧说道:“李主席啊我的这个孙子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子啊如果你不相信,等一下你可以亲自去看一看,就连文兵都清楚啊我的那个老父亲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将这么重要的东西交到他的手里面,而且还不让他告诉我们,这我也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啊”

周文兵听完赶紧笑着说道:“李主席,这个小孩子可不是一般的小孩子,可以说是一个考古上面的天才,而且那个记忆力也实在是没有话说,就连我也不得不佩服,那小子如果一直发展下去,将来一定是考古上面的一个闪亮的明星,反正我说这么多也没有用,还是你亲自去看一看吧那小子知道你就是李主席之后,简直高兴疯了。”

李强很清楚,华夏如此的地大物博,哪里会不出几个天才,但是才十二岁就被周文兵这样的人都佩服的人,李强也很好奇,来到扎西多吉家里面,见那个小孩子一个人坐在外面的草堆上面,拿着一个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碗,一个人在那里研究,李强慢慢的走过去,笑着小声问道:“小朋友,你在看什么难道这个碗不能够吃饭吗”

小孩子也没有抬头,一边观察自己手里面的碗,一边叹道:“我现在还不明白,那些所谓的古董与现在的东西到底有什么区别,不都是同样用泥土来做的吗如果我不能够找到他们的区别,以后就有可能不能够当考古的人了,那是我最大的梦想,爷爷他们又不教我,所以我就只好自己一个人来研究了啊”

如果说到古董,李强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要知道当年他可就是靠着古董发家起来的,他也有心见识一下,这个被扎西多吉和周文兵都一起称赞的小孩子到底是多么的神奇和天才,笑了笑说道:“今日的传世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征。”如明代款识就有所谓“永乐款少、宜德款多、成化款肥、弘治款秀、正德款恭、嘉靖款杂”一类的说法。因此,我们在识别真伪古瓷时,首先应注意款识,注意款识的笔法,如横,竖,撇,捺、勾、挑、点等的特征。由于每个人的书法不同,写官窑款的字体又必须经过选择,具有一定的水平,因而仿制者势必谨慎地摹仿,惟恐有不似的地方。而过于谨慎,就难免失于局促,笔法不容易生动自然。这种破绽,为鉴定瓷器提供了线索。

但仅注意这一点是远不够的,元代以前的古瓷并无正式官窑年款。虽然根据文献记载,北宋曾有带“景德年款”四字的瓷器,但未见实物。明清两代虽有款识,但晚清所仿字体非常逼真,很难识别,必须详细比较其字体和位置,才不致于发生错误。如永乐年款以现有实物来说,只有四字篆款写、刻或印在园器里部的中心。而仿品却有四字或六字楷、篆书款写在器里或底足、口边的。宣德年间的款有所谓“宣德年款遍器身”的说法,普遍多在底足中心或园器里心和口边,或琢器的口、肩、腰、足一带。诸如此类,还是有一定规律的。大致说来,有如下几点:明代字体多用楷书款,但永乐、宣德、弘治年间有少数例外,清代顺治,康熙二朝亦为楷书盛行期,雍正则楷书款多于篆书款,乾隆时期篆书款渐多于楷书款,嘉庆以后篆书款遂成为主流,直到清末才又恢复以楷书款为主的趋势。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