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新军阀1909 > 分节阅读 322

分节阅读 32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在锦州一战后。瞬间就变得有些清醒起来。锦州之战后,十六军终于变愕沉静,不仅效率非常高地处置好俘虏,还开始运用他们在东北的地主优势,全面动作起来,协助主力向沈阳方向进发。

功夫不负有心人,等第一军等主力顺利占据黑山堡,与西路军,中路军三路三军完成从黑山到卓新,到彰武的弧形包围圈部署后,东路军司令部终于给十六军和十九军下达命令,命令他们进攻盘锦,占据营口,居中策应,随时准备进入沈阳城

决战之前,三十万日军就几乎处于国防军全面的包围之中。虽然国防军最终顺利完成包围圈。但除了西路,南路实力雄厚外,无论是北路从外兴安岭增援过来的军队。还是从海上在大连,丹东登陆的军队,实力都有些薄弱。如果日军的统帅,或者说如果日本当局眼光可以稍微放长远一些,集中兵力从某个的方寻求突破,跳出包围圈,撤回朝鲜,专心经营朝鲜。虽说兵力受损。但是对于日本来说,核心力量并未失去,有待来天,未尝不可东山再起。

但是,占据东北数年的日本人,已在东北投资了大量的金钱。无论是东北肥沃的土地还是这里物资丰富的矿产资源,都是日本做梦也不愿放弃的宝贝。而日本陆军经过研究之前的失利认为,中国国防军之所以在前面取得如此之大的战果。乃是他们的装甲坦克师之便,让日军的战斗力完全没有办法发挥。

但是新民地区就完全不同。这里地势复杂,山水交错,根本不适合装甲机械师大规模机动作战。所以,国防军的优势在这里难以完全发挥。在这里寻求决战,最不利也要让国防军的进攻遭到大挫,那么即使是谈判回撤,日本也会在谈判时占据一定的主动。况且日方虽然在之前的战斗中损失了近三十万之巨的军队。但这三十万军队中,怕是有三分之二都是朝鲜伪军。真正的日本陆军仅有十余万而已。

而随着战争的进行,东北日军收缩防线,把分散各地的日军精锐迅速集中。整个沈阳地区三十万军队中,单单是日本陆军就有近二十万,且是日本东北军的核心主力。

日本收缩防线,或许失去了战略纵深与活动空间。但从他们的部署来看,他们似乎也并不寻求在东北与国防军打持久战。那么采用大纵深的复杂战术运用,就不如把所有力量收回,攥成一个拳头,给敌狠狠的一击。

伤敌全身,不如毁敌一角。只要对国防军的精锐部队造成巨大的伤害,就不愁中国人还会继续战争下去,就不怕中国人不寻求停战。

日本军方的侥幸心理。或者说他们对于装甲师威力的严重估计不足。又或是他们对于国防军战斗力的计算失误,或许本来,就是明知道不可为,他们也需赌博一次的赌徒心理,让日本遭受毁灭性的打击。

决战开始,国防军一反常态。空中不仅没有出现轰炸机,连战斗机也不见几架,仅有处处可见的侦察机,把战场的敌军动态掌握的一清二楚。三路大军齐头并进,放弃装甲优势,用步兵进入新民地区,主动对新民的日军发动全面攻势。

决战开始,但是其凶猛程度不仅不如网入关时的东路军,更不如攻打锦州时数千辆坦克组成的铁甲洪流那般壮观。国防军不仅是纯步兵进入新民地区与日军决战。连重武器也携带不多。空中,也仅有战斗机进行辅助攻击。

如果不是日军中也还有不少从前线溃撤回来的军队,他们甚至怀疑他们的对手是不是国防军。是不是之前那支锋芒如刀的军队如果在工1海关,如果在锦州,如果,,那么日军哪里会败得如此之惨,最后不得不在此与国防军寻求决战

只是日本人似乎忘了。国防军当初就是以步兵起家,也算是依靠大米加机枪,打过数不尽的硬仗。真正说起来,这坦克战,还是他们首次大规模实战呢。所以对于这些国防军陆军来说,步兵作战,更加对他们的脾性。

如果不是日本情报机构确认者就是中国的决战攻势,东甘竿几平以为众是试探性的骚扰讲民地区吊然战渊爵联。但是国防军绝对不会与日军在此陷入胶着战,而是有效地控制住战争的节奏。战况稍一对日方有利,他们就迅速回撤,重新组织力量后,重新发动攻势。而即使攻击对他们有利,他们也不趁胜追击。就如文火炖汤一般,不急不慢,慢慢地与日军在此考验着彼此的耐力与毅力

难道他们是想要把我们完全消耗在此不等东北日军醒悟过来,三天后,也就是7月8日,国防军空军几乎所有的轰炸机编队突然降临沈阳天空,对沈阳展开歇斯底里般的狂轰滥炸,整个沈阳在突然间就变得炮火连天,地动山摇。连新民地区作战的日军全都看的清清楚楚。

听着那似乎比锦州还要密集数倍的轰炸声,那些历经劫难撤回沈阳的日本老兵们闭起了眼睛。预感告诉他们,日军完了,六十万日军全部完了,他们都将葬身在这里,没有人可以逃脱。原来;寻求在新民决战的愿望,只是一厢情愿啊

其实这个时候。沈阳还有十万的驻军,但是,攻击沈阳的,乃是第一军,第二军,第七军,第十六军等近二十万兵力。在兵力上已经占据绝对优势。

原来,在空降第一师空袭占领黑山堡后,其他两路军相继集中在卓新,彰武,形成弧形主力攻击方向。这也是日本人为什么最终决定在新民进行决战的原因。即使新民败了,还可以退往沈阳,全面抵抗,再行谈判之事。

直到国防军决战开始,日本人都始终认为,他们还有谈判的可能。中国人不过是想要东北的土地,最不济还给他们,难不成他们还会不惜一切代价,把他们全部留在这里吗这对中国军队来说,并不是讨好的事情。

对中国来说。想把三十万日军留下,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战争的走势让华飞,乃至三河地下总指挥部的部分参谋们都决定冒险改变战略,那就是哪怕付出的代价大一些,也要把这些日军全部留下,一个不放。

这个决定不仅在总指挥内部得到很快通过,即使是前线的蔡锋等司令官也是给予极大的支持。毕竟在作战一开始,谁也没有想到,战局竟然会如此的顺利。日军在国防军的装甲攻势下小竟然会如此的不堪一击。

人们都明白。如果可以全歼六十万关东日军,那么对于日本,对于中国,乃至对于整个东亚未来十数年的政治,军事环境,都是不可估量

六十万军队。哪怕国防军为此付出同样的代价小华飞都必须痛下决心,打这一仗。损失掉六十万精锐,对于国防军来说固然是沉痛的打击,但损失六十万。或者说损失三十万精锐日军,对于日本来说,却是毁灭性的打击。

中国无论是资源还是人口,都与日本不处于一个档次。而当前中国最大的现实威胁,就是日本人。这是无论谁,无论什么党派上台,都不能改变的。这是地缘政治。这是现实利益所决定的。

彻底削弱日本的陆军军力,毕全功于一役小这种胜利已经不是一场战争的胜利,不是战术上胜利的意义。所以,虽然华飞无比痛惜前方的精锐嫡系,但他还是咬咬牙,在那份经过修改压缩的决战命令上签字。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