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新军阀1909 > 分节阅读 25

分节阅读 25(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青年军们听得是热血沸腾。我们的职责是战斗,我们的荣誉是战斗,我们的使命依旧是战斗。身为军人,就要把一切奉献给战斗,用坚不可摧的武力,重塑我民族的新生。用不可战胜的军队,复兴我中华的崛起。

每个人都有一个理想,尤其这些千里迢迢奔来安徽参军的青年学生军们,他们谁没有奉献救国的理念。然而他们一直迷茫,一直找不到方向。华飞,似乎变成了一杆旗帜,他的每一句话,都如醍醐灌顶,点燃青年学生们狂热的学习劲头。

只能容纳五十人的临时校舍,最后足足挤满了二百余人。这似乎还不够,就连窗户外,门外,到处都站满了其他课堂的学生们赶来旁听。只要是华飞的课,无论大家有什么重要的事情,一律不管,甚至连午饭也不吃,早早提前几个小时,就跑去抢占个好位置。

有些活跃的学生,把在华飞课堂上的笔记,寄往各大报社投稿,不曾想等了好久,都没半点声音。

来自上海的青年军沈贤等同学怒了,私下开始联合一些志同道合之人,借用他们自家的人脉和基础,迅速创办了铁血军报,大量刊载他们在华飞课堂中记载下的笔记,并采集一些军事新闻,不定期公开发售。

沈贤本为上海某世家的子弟,在此思想激荡,革命风潮变革激动的岁月里,被华飞那句因为我们深爱着这片土地,因为我们深爱着我的祖国所感动,被那首为了革命的歌曲感染,毅然离开家庭,奔赴安徽参加革命军。

听华飞的课越多,他们就对华飞越了解,也深知外界关于他的传言,并不可信。每当看到报纸上污蔑华飞的新闻,沈贤等一干学生军常常愤愤不平,挥笔投稿驳斥,然而总被拒稿。

这次华飞关于军人荣誉职责使命的演说,更是引起了广大青年学生军广泛的共鸣。他们不是粗鲁的武夫,他们弃笔从戎,就是为了使命,就是为了奉献,就是为了民族的新生。

他们只是想告诉别人,告诉家人,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然而就是这样昂扬的演说稿,竟然被许多报社拒退,这让沈贤等许多学生气愤不平。大家聚集一起商议,决定联合学生军中有人脉有能力的同学,筹办铁血军报。每期稿件写出,寄往上海沈家的印刷厂印刷成报纸,再公开发售。

第一期一千份的铁血军报悄无声息地出现在上海的街头报亭。咦铁血军报新报纸嗯头版头条,关于军人的职责,荣誉,使命作者,铁血军事学院校长华飞

华飞,安徽的军政长华愣子他对于上海人来说,可不陌生,甚至算得上军政界的名人了。光复安庆,募晌演说,攻打南京,逮捕海军部军官等等一系列头版新闻,哪条的主角不是他华飞

于是好奇心驱使之下,许多人纷纷掏钱购买。只是第一篇文章,只是几句话,就把许多人看得热血澎湃,激动不已。

身为军人,我们的职责是战斗,我们的荣誉是战斗用坚不可摧的武力,重塑我民族的新生。用不可战胜的军队,复兴我中华的崛起。

一句一句,犹如黄钟大吕,振聋发瞶。看得那些热血年轻人胸中瞬时燃烧起腾腾火焰,看得那些清廷的旧官僚,胆颤心惊。更有白发苍苍的老者拿着报纸不停地叹气,老了,老了,不然我也去参军报考这啥铁血军事学院去。一些本有此想法的青年,更是迅速奔回家边收拾行李,边大喊道,爸妈,我要去合肥,报考铁血军校。

啊唉,孩子,你即使要去,也要等明天吧,天都黑了

没关系,我们几个同学约定好了,乘货船去安庆,然后转道合肥。

儿子啊,老爸支持你,带足盘缠。据说这华军长的训练很严格,会吃很多苦头,万一你受不了,就回来哈

爸,革命军人,就是奉献,死都不怕,还怕什么苦

一份课堂笔记稿,一张铁血军报,让夕阳下躁动的上海,更添几分狂热。那些歌曲创作者,又在开始构思新的歌曲。那些因为谣言而打消报考铁血军校的青年,看见铁血军报上刊载的文章后那是悔恨不已,差点就把胸口捶烂。

华飞虽然知道一些学生在捣鼓什么铁血军报,但他并未干涉。深知舆论对于政治,乃至军事影响力的他,早就想拥有自己的宣传渠道。只是限于精力和人手的缺乏,一直没有付诸行动。如果这些学生能做出个什么名堂,对于华飞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所以他背下知会过军校的一干负责人,对于沈贤他们的举动,给予一定的支持。并请求一部分教习加入报纸的编辑组,向普通大众普及一些军事常识。

最让华飞头疼的,还是秘密安全侦察队的培训。由于没有合适的教官,而国外对此课目教学又极为保密,所以华飞只能用他那道听途说的经历,结合自己的理解,摸索着训练侦查小队。

枪械军火厂招标已经收到数家国外知名兵工厂的回音,大都表示了兴趣。但对于如何合作,何时投标等具体事务,都避而不谈,更像是一种友好的敷衍。

难道他们对于赚钱不感兴趣绝对不是华飞思来想去,觉得还是因为军事兵工厂机械太敏感所致。虽然华飞与南京政府面和心不合,但表面上,还是隶属于南京革命军政府。由于列强对于南京临时政府的警戒和排斥,导致了华飞的招标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了很大的限制

就在华飞等待史密斯等人的消息时,竟然收到南京中央政府的电报。不日,法制局局长宋教仁将要前来三河,商谈有关事务

42 大借款

宋教仁来三河做什么对于这份电报,华飞还是极为意外的。他分析来分析去,也弄不出个头绪,于是只好等待宋教仁的到来。反正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见机行事罢了

宋教仁的确是身负重任前来三河,众所周知,自民国中央政府成立以来,由于国外势力的封锁,扣留关税,拒不承认南京政府的合法性,南京政府很快就面临财政窘迫的危机。当初各省议员选举黄兴为大元帅,而黄兴坚辞不授,很大一个原因,恐怕就是黄兴也明白,这样一个烂摊子,他根本无力接下来。

孙文从国外回到上海,大受革命党人的欢迎,很大一个原因就是传说他在国外募得巨款。在上海刚刚下船,记者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孙先生,不知你这次归来,带回多少资金

然而,即使孙文带回了几百万资金,那也绝不够中央政府用度。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不过一月有余,财政即面临困境。于是孙文电告江南各省,请求各省援助。但江南各省虽然纷纷独立,但完全控制在革命党人手中的只有江西和广东。其他各省无不支吾拖延,只求自壮实力。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