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官狐 > 分节阅读 27

分节阅读 27(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说:“你这样一说,我就没有心理负担了你到财务室支十万员钱,去把这个事情办了吧”

杨利梅的老公罗伟才这几天正为酒钱发愁,自从失去性功能之后,他就整天泡在酒坛中。

老婆正当盛年,又是本地的一枝花。因为不能满足她,他有很深的愧疚感;因为许多人对老婆垂涎欲滴,他又有极强的危机感。所以,他整天酗酒,用酒精麻醉自己。

李扬明和扬利梅的事传到他耳中时他并不感到意外。防得了百日的强盗防不了千日的贼。这件事迟早要发生,绿帽子迟早要戴上的。但是他不能白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就准备吃定这个不甘寂寞不守妇道的老婆和打他老婆主意的男人。不达目的决不离婚。

他开出了十万的价钱,并曾装模作样地拿刀赶过柳扬名,没想到那家伙胆小,居然跑了。生意眼看做不成,让他非常窝火。

火到猪头烂,张明的钱一到,罗伟才就答应签字离婚了。为了让双方都不尴尬,张明又推荐他到下江钢丝绳厂工作。罗伟才又得钱,又得工作,屁颠颠的到下江去了。

一个星期后,李扬明回来了,带回了大多数销售员。柳全亲自到厂门口迎接。

“扬明,你可回来了我是日盼夜盼,终于把你盼回来了”柳全握着柳扬明的手,热情洋溢地说。

李扬名见柳厂长如此热情,禁不住热泪盈眶。他哽咽着说:“扬明对不起厂长,也对不起全厂工人。今后一定戴罪立功”

第四十五章 用心良苦3

张明说:“李厂长出走是有特殊原因的,我们能够理解。谈不上什么罪啊为了欢迎你的归来,我给你准备了一份特殊的礼物。”

张明说完拿出一份文件给柳扬名,李扬名接过一看,原来是杨利梅与罗伟才的离婚协议。

张明说:“别小看这份协议它可是柳厂长花了十万员才换来的。这里面凝聚着柳厂长的一片爱才之心啊”

他感动地说:“这是我收到的最好的礼物了柳厂长,张主任,谢谢你们”

柳全说:“要感谢你就感谢张主任吧我只是出了钱,他出的力不小啊”

李杨明也不是个婆婆妈妈的人,他说:“大恩其实是不能言谢的要谢,我就用实际行动来谢吧我一定努力搞好厂里的销售工作”

一个月后,扬利梅与柳扬明结婚。

柳扬明的工作积极性得到了空前提高,销售工作搞得如火如荼。

柳阵金属制品厂经过这一番“折腾”后,不但没有垮,反而产销两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

一年的挂职期满了,按照县里的要求,所有的挂职干部都要返回原岗位,并写出述职报告。

这一年里,柳镇金属制品厂发展迅猛,已成为全县第一纳税大户。柳全功成名就,不但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还被选为了全国人大代表。

张明意识到柳全能当上全国人大代表,是一个意味深长的信号。它标志着企业家在政治生活中拥有了话语权,成为了一种新兴的政治力量。

不能小看柳全的能量,要知道全县只有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全地区也只有四个,柳全现在成了能和地委书记、省委书记说上话的权威了。自从他当上全国人大代表的那一天起,中江县的政治格局就有了某种程度的改变。说白了,柳全现在能在官员的任免上打打招呼了了。县委书记对他都要礼让三分了。

于是有灵通人士开始走起柳全的门路来了。比如柳镇的镇委书记任满后就靠柳全打招呼跑关系当上了交通局局长。

第四十六章多管齐下1

这样一来,柳全就逐步有了一点“土皇帝”的味道了。以前他在柳镇的镇委书记面前是地地道道的下级,现在镇委书记开始在他面前唯唯诺诺了。因为他能影响镇委书记的前途。

这个局面的形成对张明是有利的。柳全对张明欣赏有加,他很想将张明留下,在一次晚宴后,他对张明说:“企业现在正酝酿着上市,只要你留下来,我包你成为百万富翁”

张明说:“忠心祝愿柳厂长心想事成,但是我最初的志向是走仕途,暂时还没有转型的打算如果哪天我决定不走仕途了,我一定率先投奔您”

柳全说:“没关系人各有志,不可勉强啊对下一阶段的工作有什么意向我一定尽力帮助你”

张明不想当什么政研室主任,很想挪动挪动。按照惯例,他可以有三种走向:一是去当乡镇党委书记,二是到县属各局去当局长。从级别上讲,这两种都是平调,但是从实权角度讲,是从闲职转到了“肥缺”。人民群众和官员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管的人多,管的事多,管的钱多,就是好职位。依照这个标准,同样是镇委书记或局长,也有三六九等之分。因此,“三多型”的的职位对干部们都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第三种就是上调了,可以到上一级的职能部门里当个副县级的干部,也可以到旁的县里当副县长。能有这种官运的人是罕见的。

张明不想在乡镇里任职,在乡镇里当一把手要有六分正气,三分霸气,一分匪气,而他自己是一个儒将,不适合干这种太基层的工作。更主要的是,如果一个干部在基层呆的时间长了,就很难再跻身于高层了。后两种才是他可以接受的选择。

柳全说:“副县级我暂时还帮不上忙啊不过,要是想在本县挪动挪动我倒是可以帮着活动一下你最想当什么局的局长公安局,财政局,还是税务局”

这几个局都是“油水”很重的局,也是许多干部削尖脑袋想去的地方。搞个一两届,贪一点,盆满钵满,再不济也可以把腰包搞得鼓鼓的。但张明目前关注的并不是“油水”。他记起自己刚参加工作时曾规划过要在三十岁时当上教育局长,就说:“如果您肯帮忙,我想去当教育局长”

第四十六章多管齐下2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