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极品明君 > 分节阅读 178

分节阅读 178(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莫非,我大明朝的帝都,难道还能够把自己的太上皇给拒之于门外不成”

“话虽如此,可是陛下,当今天子连毒杀太子这样的事都能够做得出来,到时候,您要是有个万一,那臣等,可是百死莫恕了。”年轻的钱钟紧皱着眉头,一脸的不情愿。

“你且宽心就是,朕可不是那种热血上头就连自身的安危也不顾及的二货。”朱祁镇扬眉言道,不过这话一出口,又发现有点不对头,自己过去落在那也先的手中时,似乎常干这样的二事。不禁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尖,笑着掩饰道:“嗯,总之朕不会的。”

这一夜,那些将军们亦同样睡不安宁,因为他们之所以跟随着朱祁镇前往京师,就已经表明他们已经押上了自己的前途,甚至是身家性命。

而今,朱祁镇这样的举动,着实有些太过冒险了,诸将都觉得,唯今之计,就是统率大军,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强破京师,以武力夺权。

只要时间掐紧,天下人尚未反应过来,朱祁镇已经夺回了皇权,想来,天下也不至于会生产太大的波动和骚乱,毕竟朱祁镇是老朱家的人,更是前任帝王。

可朱祁镇从一开始就严令诸军留驻于草原之上,监控草原局势,以防草原诸部再有异举,其实他这么做,在这些将军们的眼里边,颇有些多此一举。

要知道这一次的草原战役,可以说是至大明朝立国之初灭元以来,少有之大胜,便是昔年永乐帝五伐草原所取得的战绩,亦略显逊色于此。

更重要的是,草原上的诸部落,已然被大明铁骑给杀得胆寒若栗,而且,现如今草原上在也先死后,先是经历了瓦刺帝国的崩分瓦解与自相残杀,而之后,朱祁镇又插足于草原,大明的铁骑,还有那些依附于大明的草原部落,又再次将整个大草原又给屠戳了一遍。

可以说,现如今的草原,已经丧失了大半的青壮以及勇士,更何况于朱祁镇还着令诸部都必须抽调部落中的勇士来为大明效忠,这些人,既变成了大明的士卒,也同样,可以算得上是人质。

这样的情况之下,草原想要起乱子,除非那些家伙都是丧心病狂的疯子,渴望自己的部落步上翁牛特等草原本部的后尘,打着灯笼进茅房,找死的路数。

所以,诸将都觉得,朱祁镇如此做,把大批愿意效忠于他的精锐边军,留于那草原之上,却只领着少数的精锐,押着那些战俘直奔京师,完完全全就是京师献俘的姿态与行径。

这样的方式,让诸人都显得有些难以理解,毕竟,他们的身家性命可都压在了朱祁镇的身上,当然不希望这位上皇陛下会在最后的关头失败。

可是,朱祁镇的人格魅力,还有他那种强大的自信和统御力,让诸将都只能压下心中的疑虑和担忧。服从于他的意志,包括朱祁镇告诉他们,明天,仍旧按照原本的计划,大张旗鼓的进京,他们也都想要看一看,朱祁镇,是不是还有什么底牌没有翻出来,更想要看一看,朱祁镇这位太上皇,到底能不能够顺畅的直入京师。

“廷益,你这么做,对于我大明,有何好处”老王直坐在于谦府邸的书房之内,气呼呼地瞪着双目,冲那坐在对面,沉淫不语的于谦沉声喝道。“你可是兵部尚书,如今,国家安泰,草原大捷连连,此等时候,却突然九门布以重兵施以门禁,这是何道理”

“老尚书,您莫非不清楚于某奉的乃是陛下的圣命。”于谦心里边轻叹了一声,抬起了头来,看着这位须发苍苍的老大人,恳切地解释道。

“老夫焉能不知,可是陛下如今身染沉疴,心智怕是都受了影响,这样的情形之下,发下了这样荒唐的圣意,内阁那些软骨头倒也罢了,可是你于廷益何以也遵从这样的圣旨今日以来,京中百姓可是怨声载道,老夫不相信你不清楚,这样下去,会对京师造成多大的影响。”老王直抚着长须,双目烔然地直视那于谦沉声而言。

“于某焉能不知,可是于某却不能不这么做。”于谦缓缓地站直了身躯,脸上露出了几许难言的苦涩笑意。“想来老尚书也该知晓,上皇陛下至平定草原以来,却未有遣散各镇精锐收兵回营,反而拥兵于我大明京师之北疆,这是何道理”

老王直抚着长须,双眉一挑。“上皇陛下率我大明王师,平定草原,以谓前所未有之功绩也,而草原之大,诸部之间,必有许多纠葛,上皇陛下不可能尽屠草原,自然要既镇,又抚,自然,边镇诸军自然要作为镇摄之力,以防诸部再起异意,起无妄之争端。”

听到了王直面不红心不跳的在这满嘴跑火车,于谦不禁脸上露出了一丝显得有些无奈的笑意:“老尚书,于某也是明白人,您又何必再跟于某绕弯子呢”

今天这一章码得很苦,很累,所以很无耻的要票,大家的票票,是码字的动力啊,不是瓶颈,而是需要斟酌。想要写好这个场面,让大家看得舒服。

第二百九十二章心知而肚明下

“绕什么弯子”老王直白眉一挑。“莫非廷益以为,像老夫这把老骨头,还想要去为自家的荣华富贵打算不成”

“老尚书自然不会,可是如今,上皇陛下盘恒于京师之北,久久不去,谁能知晓上皇陛下意欲何为”于谦朝着老王直歉意地一笑,但是话里却寸步不让。

老王直看着那于谦,声音陡然一沉:“老夫只知道,上皇陛下这两年以来的所作所为,所言所行,皆是为了我大明的江山社稷,非为私利。更不会为了某些叵测的居心,而做出丧心病狂的事情来。莫非廷益不信”

“老尚书啊,于某忠于的是大明,陛下虽然行止有差,可他终究还是我大明的皇帝,除了在对待上皇之事上,多有偏颇,可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就算是上皇陛下,昔日不也宠信宦官,使得朝纲败坏,朝中奸人无数,致我大明弊端丛生。”面对着老王直,于谦不甘示弱地辩驳道。

“是啊,昔日,我大明因上皇陛下之过,致有宦官专权,以至祸端,使得我大明背上了土木堡之耻,更有京师被围之辱,这一切,都是上皇陛下的过失所造成的。”老王直听得此言,不禁点了点头,认同地道。

“可是廷益,你莫要忘记了,陛下虽然怠于朝政,专宠于宦官,偏听偏信。可是却未有失德之举,一切,都是那王振在陛下跟前巧言吝舌,欺骗蒙蔽所致。”

“陛下自幼居于深宫,未识艰险,不明百姓之疾苦。可是陛下待臣下亲和,仁孝之名,天下皆知,哪怕是当今天子,上皇陛下亦待之亲厚,常以厚物赐之,待太妃亦甚恭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