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极品明君 > 分节阅读 142

分节阅读 142(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的钱一娘等人不禁掩唇失笑了起来。钱一娘不禁嗔怪地轻轻地推了一把朱祁镇。“陛下您也是,怎么拿太宗皇帝来开玩笑。”

“呵呵,他可是我的曾祖父,想来,他若是见了如今我这模样,应该为他有这样的子孙,感到骄傲才对。”朱祁镇伸手揽住了钱一娘的香肩,抬起了头,望着那窗外的天空,不禁有些感慨地道。

听得此言,室中诸女子都不禁心神摇曳,亦露出了神往之色,是啊,若说太祖建造了大明的君主,那么,太宗就是开创了大明盛世的帝王。

在他在位的二十余年间多次开拓疆域,更是五次北征,追击残部,缓解其对明朝的威胁;疏通大运河;迁都并营建北京迁都北京,组织学者编撰长达三点七亿字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更派遣郑和下西洋,前后七次前六次在永乐年间进行,第七次下西洋在宣德年间进行,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沟通了中国同东南亚和印度河沿岸国家。明成祖可谓功绩累累的一代雄主,并使明朝发展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顶峰。

这样的帝王,如何不令人敬仰与膜拜身为这样一位伟大帝王的孙子,又焉会不以其为荣

但是自己呢朱祁镇一想到之前自己穿越之后,那一段啼笑皆非,又显得艰难而又惊险万分的经历,朱祁镇不由得露出了一丝苦涩的笑意。

“身为他的子孙,过去,朕犯了不少的错误,更是做下了许多的错事,终致有那木土堡丧师十数万众之辱。朕原本以为,这辈子无颜去面对列祖列宗,更再无复仇之日”

“幸得重归大明,朕必当一雪前耻,以重振我大明赫赫声威,令四夷宵小慑服,再不敢窥我华夏之地”

“陛下,不管你去做什么,请别忘记,妾身等人,都在此等待着您得胜归来。”钱一娘含着泪花,在那万贞儿的小心搀扶之下缓缓拜倒于地,随后那周妃及娜仁也皆拜下,还有那虎头虎脑的朱见深亦有模有样地拜倒于地。

“都起来罢,朕答应你们,必定会得胜归来的。”朱祁镇大步上前,将那钱一娘当先搀扶了起来,温言笑道,之后,将周妃与娜仁也皆尽扶了起来。

看到娜仁那张迥异于汉人的,充满了异域风情的绝色佳颜,朱祁镇紧了紧握住她纤指的大手。“不管如何,朕定然不教你绰罗斯血脉就此断绝。”

“有了夫君您这话,妾身就安心多了。”娜仁的手轻轻地拽了拽朱祁镇身上铠甲的绦带,略有些勉强露出了一个笑容。“朱大哥,你一定要好好地活着回来。”

“会的,小丫头。”朱祁镇心头一暖,伸手将那娜仁紧紧地拥在了怀里,拍了拍她的背后,沉声言道。“卫沙狐狸和你的侍卫,都借与夫君一用吧。”

听到了这话,娜仁的眼中不由得闪过了一抹靓丽的喜色,到了这一刻,她才能完全地确定,朱祁镇没有虚情假意的安慰自己,天性率真的娜仁忍不住欢呼了一声,双手紧紧地揽住了朱祁镇的颈项,丰唇印在了朱祁镇的嘴唇上,主动地吐出了丁香小舌,调皮地在那朱祁镇的口齿间游走了一会之后,这才恋恋不舍地分开。

分开之后,那眼波如水的娜仁把额头顶在了朱祁镇的胸口,被得有些发肿的丰唇撅着,吐出了几不可闻的三个字。“对不起”

“你这丫头,好了,快去叫他们来吧。朕可是要走了。”朱祁镇宠溺地笑了笑,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肩膀。轻快地答应了一声之后,娜仁便朝着那室外疾步而去,留下了朱祁镇和三个掩唇偷笑的女子。

“怎么,都笑什么呢。”朱祁镇很是厚脸皮地作一脸无辜状,打量着跟前的三位女性,倒是那朱见深语出惊人。“父皇,您让娜仁姨娘给亲了。”

“小家伙,那是你娜仁姨娘主动献,呃小孩子家家的,少胡说,对了,父皇这一次要出征远行,家里边,可就你一个男子汉了,好好地代父皇,照顾你的娘和母后,知道吗”

“儿臣知道了,以后,等孩儿长大了,也能像父皇您一样,骑马打仗吗”朱见深圆嘟嘟的小脸上满是羡慕之色。

朱祁镇不由得笑了起来,摸着他的头,温言道:“当然,你是我的儿子,同样也是太宗皇帝的子孙,别忘记了,我们汉人,是怎么重新站起来的,永远记住,自己要是不够强大,不够警惕,那么,就会被敌人所击倒”

看着那不顾仪态,盘膝坐在地板上,搂着那小朱见深说话,一脸慈爱的朱祁镇,室中的几个女子,都被这难得一见的画面,还有朱祁镇所流露出来的那种温情所陶醉

:更新到达,大伙慢慢瞅,继续趴被窝去鸟。。

第二百四十六章全新的大明军队

“可惜啊,我们大明,这样的精锐实在是太少了。”穿着官袍,与那一身明黄色甲衣的朱祁镇一同站在那军营的高台之上的宣大总督罗亨信,望着那些雄纠纠气昂昂的大明将士,不由得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看着那些身披着镶嵌着甲片的皮甲,外罩大红战袄,头顶铁盔,脚蹬皮靴,显得那样地衣甲鲜明的亲军将士们,列着刀砍斧削的队伍,迈着整齐的步伐朝着那军营大门鱼贯而出,每五百人为一个队列,队首和队尾皆是刀盾兵,而两边,皆是长枪兵,靠中间一些的,才是火铳兵。

这些火铳兵,现如今应该唤作火枪兵了才对,因为至去岁以来,朱祁镇大洒银两,招揽精工良匠,总算是使得宣府的冶炼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最重要的就是,不再是那种个人作坊式的炼钢。

而是采取了大规模式的炼钢,而且炼钢之术,自然是采用了炒钢法,这一中华民族古代人最优秀的冶炼方式,而这一冶炼方式一直持续到了后世仍旧在使用。

另外,不再像过去一般炼钢的材料也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而是完全地采用了焦碳。还别不信,宋朝之时,在中原就已经产生了炼焦的技术,并且有了记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