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点小说
会员书架
首页 >其他小说 >极品明君 > 分节阅读 84

分节阅读 84(1 / 2)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百来具尸好多少。一句话,自己打,心疼,交给别人揍,眼不眼,心不烦。

既然太上皇已放了郭瑞一冬活路,想来,其他人也肯定不敢违逆了太上皇的心思。

“说不定经过这一回的磨难,能够让那臭小子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再跋扈也该有个头的道理。”这样一想来郭顺反而心里边有些感激起了朱祁镇收拾自己继子起来。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吩咐完诸事,朱祁镇的目光落到了那阮浪等人身上。手指头在那椅子扶上手轻轻地敲击着,一面言道:“阮浪,你等皆是当今万岁所后重的,不然,我那皇弟也不会遣尔等来宣府,侍奉于朕之左右。

“今日,朕有一些要务,正要托付于尔等。”已近花甲之年的阮浪听言,赶紧与那十数名今日被点名随奉于太上皇身边的宦官齐步而出,拜倒于地。”上皇陛下有事只管吩咐,奴婢等焉敢不尽心力”

“朕知道你来宣府之前,在神宫监少监的位置上呆了将近十年,而且从不结党,亦不为私,能够在宫中,做到这些,还能在少监的位置上稳坐了十年。这说明你也算是颇有能力的。”朱祁镇看着这位须眉皆白的老太监,声音也温和了许多。”还有尔等是何等样人,朕心里边清楚得很,真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朕才决定将此重任交由尔等。”

朱祁镇没有明言,厅内诸人都不由得一脸疑惑之色,闹不明白朱祁镇想要让这些老宦官干吗。

“今日,朕斩杀了严顺等一干祸国秧民的奸宦,虽能逞一时之快意,却也留下了一些麻烦。”朱祁镇扫了一些厅内的宣府文武脑言道:“宣府边镇,乃是我大明防务之重,非寻常内可比,今朕杀了他们,可是,必然当今万岁还会再遣宦官接替严顺等人之职位。”

“朕虽非心慈手软之辈,但是,也不愿意杀戮太过,以伤天和。而你等皆是宫中旧人,为人秉性,联深知晓,与其让我皇弟再遣他人前来,倒不若,让你等接任严顺等人之职。为宣府镇守太监及守备太监,为朝庭效力,为朕分忧,不知你们可愿否”朱祁镇的手抚抚了抚自己的眉际,炯炯的双目在阮浪等人身上一一扫过。

听到了这话,所有在场的宣府文武,包括那阮浪等人,亦不由得都让朱祁镇这话给震的呆立于当场。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第一更到达,嗯嗯,还在整,使劲整二更,今天仍旧二更哈,推荐票有木有,有就投点哈。

第一百五十七章无奈之举,京师暗议

看着在场这此张大着嘴只子,欲开口说话,却又不知道该劝哪头说起的官员,还有那些拜跪于地,一脸惊骇莫明的阮浪等宦官,朱祁镇心里边很清楚,这些家伙的心里边倒底在想些什么。

朱祁镇向着阮浪等人微微领首道:“联知道这个消息让你们觉得太过震撼,不过没关系,联现在只是先告诉你们这个消息,也好多给你们时间好好地想一想,该怎么去做镇守太监和守备太监。好了,你们先退下吧”

脑袋里边仍旧嗡嗡作响,两眼无神的阮浪起身之后,险些一个踉跄又坐回地上,好不容易才与一众宦官向朱祁镇告辞之后,离了行宫正殿,在回自己住所的路上,阮浪似乎才稍稍地清醒,不过仍旧有些不太敢相信地向着那身边的宦官问道:“陛下他这是要做什么”

“谁知道,反正,对咱们来说,也算是好事。”身边的那名宦官两眼放光地道。不过身后边王瑶来上了一句话让他们所有人那颗蠢蠢欲动的贪婪之火尽数熄灭。“上皇陛下今日让咱们去观了杀人礼,再以厚位抚之,诸位公公以为,太上皇会任由咱们胡来吗”

“能做些正事,总比虚度岁月的好,咱家已年近七旬,临老了,能得上皇陛下信重,为国为民,做些好事,这也是为自己身后积德啊”阮浪抚了抚自己那如霜如雪的长眉,不但没有失望,反倒是显得荣光焕发了起来。

听到了他这话,这些宦官那原本黯然的表情里亦不由得多了几分地期待。

“上皇陛下,您已知宦官出镇地方之弊。今日方诛了宣府镇守和镇守太监,以抚军民之心,如今,却又再行此举,是不是会不妥当”罗亨信看到那些宦官离开之后,清了清嗓子站了出来低声相询道。

“联知内臣出镇,乃是弊政然,联乃是太上皇,而非当今天子。”朱祁镇看似一句轻飘飘的话,却点出了他之所以会去这么做的原因。

罗亨信等人脸上的笑容也渐渐地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种说不出的消沉和淡淡地失望。是的,太上皇之言,的确是事实。太上皇刮政,这是有前例可查,但是,如今大明朝这样太上皇督某一地方文武治事,而天子掌天下事的方式,怕是不算绝后,至少也是空前的。

这倒还不算什么,实际上,当今万岁与太上皇之间的那些恩恩怨怨,早已被天下诸臣都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头。当今万岁对太上皇的严防死守,天下文武同样也心知肚明,却又没有办吱声,因为这是天家事。为臣子者,能做的并不多。

内臣出镇各地和边镇,此乃是从永乐年开始的弊政,经历了数代帝王,此政仍旧一直在施行,没有一位天子下旨废除过。而当今万岁朱祁钰一上台,就接连遣出了大批的宦官出镇各地,希望能够借助内臣之地,以抚地方。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绝大部份出镇各地的宦官都没干过啥正事,可问题是各地的文武官员,甚至是朝中重臣,没有几个敢于跳出来抨击这个弊政。百度贴吧极品明君吧更新

为啥还不是因为如今宦官集团权势之重,几可与朝中文武相抗衡。王振时期,权势熏天,三四品官员,他捏个罪名便敢锁拿下狱,试问下,从古至今,能有几个谏死而不屈膝,不弯腰的诤臣

就算是有心要当诤臣,也要有观众,也要有目标才行啊,可是宣宗在位时,就是被那些个文武大臣给惹毛了,才加重了宦官的权力,借其势以平衡。而后的朱祁镇幼年为帝,屁事不懂,又对那些自幼相伴于左右的宦官颇有好感,自然,心里边走向着那些宦官的。

就连李时勉这样名震天下的耿直忠臣,也险险在天子不知情的情况之下,枷死于宫禁之外。

大明有热血青年,也有热血老青年,慷慨悲歌之士亦不少,但是,大家都是人,都怕死。青史留名,人人都想,可问题是,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为了青史留名把自己的老命搭进去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